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人體好比一間房,昇陽益胃湯使之寬敞明亮

人體好比一間房,昇陽益胃湯使之寬敞明亮

想免費系統的學習中醫,私信回復:中醫,即可加入中醫學習會

昇陽益胃湯全方十四味葯,補中有散,發中有收,縱橫開闔,升降氣機。康恆老師很形象的把人體比作一個房子,陽氣不升者像是矮房子,天熱又漏水,它可不就悶熱嘛,昇陽益胃湯方中各葯又是怎麼給它調的不熱的呢?

康恆談昇陽益胃湯臨證使用體會

好了,我們開始講課了!

各位老師們,大家晚上好!非常感謝宋老師、張老師、還有馬老師建立這個群,帶領我們來學習中醫,也非常感謝群里的各位老師積極地來討論各種病案,使我受益匪淺。在這兒我由衷地想說一句:感謝有你,感謝有你們,非常感謝!

○ 昇陽益胃湯的組成及主治

下面我們正式進入這一講,我講的是「昇陽益胃湯」。宋老師、馬老師在群裡面已經發過這個方子的一些病案,對藥物的組成和功效,基本上大家都有一個大概的了解。這個方子出自李東垣的《脾胃論》中的「肺之脾胃虛論」,這是這個方子的組成:

這方子有黃芪二兩,人蔘、半夏、炙甘草各一兩,獨活、羌活、防風、白芍各五錢,陳皮四錢,白朮、茯苓、澤瀉、柴胡各三錢,黃連二錢,共十四味葯組成。

一般打成粗粉,每次服三錢,加生薑五片,大棗兩枚,同煎,早飯後服。現在服藥的時候一般都是囑咐病人要早、中、晚服三次。

主治脾胃之虛,倦怠嗜卧、四肢不收,時值秋燥令行,濕熱少退,體重節痛、口乾舌干、飲食無味、大便不調、小便頻數、不欲飲食、食不消、兼見肺病,洒淅惡寒,慘慘不樂,面色惡而不和,乃陽氣不伸故也,當昇陽益氣,名之曰「昇陽益胃湯」。

○ 現代人「陽氣不升」者多的原因

為什麼現在一說就是陽氣不升呢?陽氣不升,造成情況是有多重原因的。然後下面我們來說一下這個陽氣不升。

因為現代人的飲食結構,一般的都能吃飽穿暖,而且營養都不缺,如果吃多了就容易造成積滯,就會傷到脾胃。然而現代一些人,又多喝飲料、冷飲,吃水果之類的生冷之品,容易傷到脾胃的陽氣,使體內陽氣冰伏到體內,這就造成陽氣不升的一個緣故。

還有現代人電腦接觸比較多,我有個觀點,就是認為電腦可以盜人體的陽氣,使人體的陽氣匱乏,而且現代人熬夜比較多,熬夜也是最傷陽氣的一種方式。

另一方面就是一個情志的緣故,現代人因為人心比較浮躁,所以情緒一般都多易激動。還有現在就是夏天了,一般的人也都睡得都比較晚,晚上睡不著,怎麼辦啊?出去拉了幾個朋友,出去吃點燒烤,擼個串,然後再熨點小酒,然後這個時候就容易更傷胃氣了,容易造成這個陽氣不升。

我們在門診經常見到這類病人,經常前幾天的時候吃個燒烤,熨點小酒,或者朋友聚一下餐,然後吃一點辣的東西,就容易造成一些感染性的疾病,這也是造成陽氣虛和陽氣不升的一個主要原因之一。

○ 用此方的加減及注意事項

加減:服藥後小便罷而病情加增劇,是不宜利小便,當少去茯苓、澤瀉。此方雖有濕熱,但脾胃虛弱,脾胃虛弱,當不能淡滲利濕,利之可更傷脾胃之精氣。若喜食,一二日不可飽食,恐胃再傷,以藥力尚少,胃氣不得轉運升發也。須薄味之食或美食,以助藥力,益升浮之氣,而滋其胃氣,慎不可淡食,以損藥力,而助邪氣之降沉也。

一般呢我用這個方子以後,我就直接跟病人說,你吃這個方子前幾副,可能是把你的胃口給你打開,你就想吃飯,但是這段時間一定不能吃太飽,吃太飽就容易再傷胃氣,所以這個方子用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用薄味之食或美食助藥力,薄味之食,大家都知道是清淡之食,美食是什麼呢?我理解就是一種易消化的食物。下面還有一個「慎不可淡食,以損藥力,而助邪氣之降沉也。」這邊有個淡食,前面有個薄味之食,還有個美食,什麼叫淡食呢?我有兩種理解。因為古代這個「淡」跟「談」是相通的,淡者,談也,泛指肥甘厚味,這是第一種。第二種「淡」字,可以表現為、理解為不熱情,不介意的樣子,可理解為想吃就吃,不想吃就不吃的不良習慣。

「可以小役形體,使胃與葯得轉運升發,慎勿太勞役,勿使其勞傷。若脾胃得安靜尤佳。若胃氣稍強,食果以助谷葯之力。經雲∶五穀為養,五果為助者也。」可以「小役形體」,就是要運動一下,但不能運動太過,運動以後,氣血是運行的,這時候可以少發汗,可以有助體內的一個濕氣的排出,「慎勿太勞逸」,就是如果太勞累,是更傷脾胃之氣,這個脾胃用藥,力量又會大打折扣。

○ 現代應該如何理解「少食果以助谷葯之力」

至於「若胃氣稍強,少食果以助谷葯之力」,這個我有一個不同的一個觀點,因為我們這個時代跟李東垣那個時代完全是不一樣的,李東垣那個時代處於戰亂時期,飢一頓飽一頓,而我們這個時代呢各種水果泛濫,什麼季節的水果都有,而現代人特別是女性,為了減肥只吃水果不吃飯,覺得水果(口誤,應該是米飯)的熱量太高,容易肥胖,殊不知這已經為自己埋下了病根。

我們中醫講「一陰一陽謂之道,偏陰偏陽謂之病」,凡事都有個度。舉個例子吧,現在的一個痤瘡,現在痤瘡為什麼那麼難治呢?特別是女性的痤瘡,那就是因為水果吃得太多。水果大多數都是生冷的,容易傷及陽氣,容易造成果積,也就是水果的積滯。因為你沒有把這個病邪的來路給它阻斷,所以這個病時常是反覆的。《菜根譚》中說,老來疾病都是壯時招的,衰後罪孽都是盛時造的。那水果為何要戒口呢?說白了一句話,「生冷傷陽嘛」,因為我們有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陽氣若張千年壽,陰氣如強必毖傷」了。孟子曰「吾善養吾之浩然之氣」。這個「浩然之氣」是什麼?我理解的就是陽氣。

○ 初次使用昇陽益胃湯的機緣

我們都知道《脾胃論》是一本很薄的書,但是上面的方子卻很實用。我剛接觸這個方子的時候,覺得這個方子很雜,有點看不懂,更談不上用了。我第一次用這個方子的時候,是在大五實習的時候,中間我回了一次老家,我老家是農村的,農村人也不講究,農忙的時候也沒時間燒水,逮住涼水就喝了一個飽,回到家的時候太累,也不想做飯,就直接吃點剩飯涼飯就可以了,長年累月了,有大部分人就老是胃不好。這時候我剛乾活回家,回到家時候,家裡面就來個病人。就說老是胃不好,反酸打嗝,胃脘部的一個疼痛,到醫院去查,然後單子拿給我看,胃鏡單子說慢性糜爛性胃炎,有服了點西藥,癥狀緩解了,然後也就不管了。時間一長,他就跟我說四肢關節就開始疼了,一查,然後類風濕。這下可把他嚇壞了,他說這不行啊,得治啊,吃西藥頂不了用,還是老是犯,就找我要吃中藥。

我當時也沒多想,胃不好,因為有關節炎,然後從脾胃來論治嘛,因為脾主四肢的。選什麼方子好呢?有點茫然,因為治脾胃病的方子太多了,我當時真不知道選什麼方。我就想「半夏瀉心湯」吧,沒有治這個關節炎的葯,我就跟他說我要回去想想,然後就回去了。回去因為家裡面我帶著有《脾胃論》,所以就把《脾胃論》翻出來了。現在想想有點汗顏,方子都記不住,還去翻書,這個沒學好。

當我翻到這一篇的時候,眼前一亮,我就看「昇陽益胃湯」,這個方子好,可以治體重、節痛、四肢不收,就選它了,於是我就給他開了七副葯。我就說,吃了如果有什麼反應,你要跟我說。這個時候我也沒把握,因為第一次用這個方子。

因為我在老家也就呆了四天,然後就回武漢了,因為又實習又考研的事,這個事也就慢慢忘了。到三個月之後,這個病人然後給我打電話說他的病好了,我當時還很納悶,病好了,誰治好的呢?用了什麼方?我得好好地學習一下啊。

那個時候我比較迷戀偏方、秘方,抄了五六個筆記本,經常研究研究。這個病人就跟我說,不是你回來的時候給我開了七副葯嗎?我吃完了感覺效果還不錯,也想吃飯了,胃也不怎麼疼了,關節疼痛癥狀也緩解了,我就接著吃了將近兩個月的葯,現在什麼事都沒有了。這時我才想起來,趕緊又把這個《脾胃論》給翻了出來。我就想啊,這個方子太好了,我得仔細研究研究啊,以後我就對這個方子比較重視起來了。

○ 養脾胃需要注意的五點

第一點少點,第二點淡點,第三點熟點,第四點暖點,第五點慢點,這才對疾病的治療有個積極的作用。

還有就是特別提出,前面我提出來的一個叫水果盡量少吃。我就跟他說,這個我們中醫講「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所以這個脾胃要得養,我們老祖宗說得好,要「淡食以養胃」,所以我給他提了五點要求。總結一下,就是養胃五點。

想通了這點,就覺得李東垣的形象是那麼地高大,才明白了這個中醫之理,即是自然之理。因為現代人啊,不吃飽就放不下筷子,清淡一點的就吃不下飯,煮太爛了又不夠香,太熱了更吃不下,吃慢了又耐不住性子,所以才造成了現在的這個胃病那麼多。因為本來就,老祖宗早就教導我們了,「淡食以養胃,內觀以養神」,所以我們要做到這些,為把病根祛除,把這個邪氣阻斷。

○ 形象比喻昇陽益胃湯這個方子

那這個方子我們怎麼理解呢?我是這樣理解的,希望能給大家一點啟發吧。從小的來說,如果把人體比作一間房子,房子這個比較矮,房頂還漏水,天氣還比較熱,這個時候這個房子就更加悶熱了,為什麼我們會感覺到悶熱呢,其實就是濕熱引起的。那麼我們怎麼使這個房子不熱呢?因為這個方子的意思,就是用黃芪把房頂給它補起來,使之不再漏水,用六君把房子蓋高一些,六君是補土的嘛,一般房子高就會感覺到涼快。柴胡、白芍就像房子的四根柱子,支撐著房子,羌活、獨活、防風、黃連就像自然界的涼風吹了進來,一下子就涼快起來了,澤瀉就像下水道一樣,把濕熱給它排出去嘛。往大了想,黃芪可有補天之功,六君可有培土之意,柴芍乃撐天之柱,羌活、獨活、防風、黃連彷彿世界中一股涼風,澤瀉又可引百川以歸海。

○ 具體使用昇陽益胃湯的兩個病例

例一 濕疹

下面我來講兩個病案。第一個是濕疹,我先把圖片發上來。一般我在臨床上開過方子之後,我就會跟病人說,這個飲食辛辣刺激的,油炸的、鹵的東西盡量少吃,煙酒盡量少沾,不能熬夜,爭取在11點之前必須睡覺。還有這個情緒,就不能多,要舒暢,要調達,這個脾氣要控制住,因為有句話就說的好:你把脾氣發出來,這叫本能,把脾氣控制住,這才叫本事。

這是一個女性病人,體型偏胖,每次換季的時候都發作於指甲末端和大魚際部分,出現這個濕疹。平時表現為飲食比較差,納少,少食即有飽脹之感,乏力,腰痛似折,其他的都還可以。舌苔如上,這個脈象,因為是微信問診的,也不知道。所以看這個外象,中間稍凹陷,脾氣虛弱,中根部,中後部有白膩,舌尖比較紅。就想啊,換季時發,這不是「厥陰勝復嘛」,乏力、腰痛,這不是少陰證嗎?「少陰症,脈微細,但欲寐」嘛,就是表現這個乏力,想睡的感覺。納少,少食即飽脹,這是太陰症嘛,「太陰之為病,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三陰經症都有,那我就直接下的這個昇陽益胃湯嘛,我理解的就是陽氣不升,水濕泛濫也可以造成濕疹嘛。

所以就選了這個方子,下面我把方子劑量發過來。這個是吃了五副葯之後的一個,拍下,然後濕疹的一個表現。我就說繼續吃上,然後又開了三服藥。這是吃了八副葯以後,這個方子的一個表現。這個病人後來好像又犯了一次,她是因為喝了點酒,然後又稍微起了一點,然後我又給他開了幾副加了一味葯,然後加了蠶砂。蠶砂也可以,因為蠶的屎嘛,它可以「以濁導濁」,把濕氣把它引下去。

這個方子獨活用的量比較大,我來說一下這個獨活。傳統認為獨活乃風葯之悍將,《名醫別錄》就雲「獨活治諸風,百節痛風,無論新久」。獨活,大家都知道,氣味濃厚,所以它就要「專走腰膝足脛,凡治腰少腹以下,下盤風寒濕痹,酸楚疼痛,通用獨活。」《外台秘要》雲「歷節風痛,用獨活、羌活、松節等分,用酒煮過,每日空心飲一杯。」現在一般我們治關節之類的,一般的都用這個方子,這一個小方,然後加進這個一個組方裡面,效果都不錯。因為《黃帝內經》雲「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濕氣盛,則為著痹,這個濕邪的侵襲,容易流注關節,這個時間一長就好比東西上了銹。

大家想想,為什麼會上銹呢?這個一個東西,一個是因為太久沒用了,一個就是因為濕嘛,所以這個一是要動起來,動起來以後氣血就活起來,就像在生鏽的地方加了點油,比如剪刀,如果上了點油,是不是用得就更順手了?然後再把銹一刮,這個又顯得新一些了,又更好用了。用什麼刮呢?也就是用大劑量的獨活。其實「獨活寄生湯」就是用這個補氣血的葯,就像油一樣,這些祛風濕的呀,就像刮銹一樣。獨活,量我用最大的是用了60克,止痛的效果非常好,但必須用於這個疼痛比較嚴重的,舌苔白厚而滑的。

比如講我們講獨活可以「散少陰的伏風,用之可使春風化雨。」《千金方》雲「生地、獨活各三兩,上二味細切,以酒一升漬一宿,含之。」在家我經常碰到一些老年人,牙齒疼痛較劇,鬆動了,就讓他用獨活30克,生地30克,用三碗水,兩碗酒,然後煎服,多有奇效。有一次我回家的時候我有個三奶奶,她牙齒比較疼。因為以前剛開始的時候,因為她用那個蜂房,也就是煮水,家裡面一個馬蜂窩比較多嘛,煮水,但是效果不怎麼好。然後我就說,你去拿葯,我給你開個小方子,然後去拿葯,然後用水跟酒一起煎,然後吃了,當天吃了三次,然後第二天就好了。

還有就是,獨活還可以疏肝。《黔南本草》中載「獨活,能治兩脅疼痛」。現代的有些病人肝鬱氣滯,表現為兩脅疼痛,用了疏肝理氣的葯,有鬱金、香附、木香,癥狀雖然減輕了,但是還是就是留下一點不舒服的感覺,偶爾也還會有隱痛的感覺。如果這個病人苔是白膩的,這是為什麼呢?這個苔白膩,就是濕嘛,濕如果阻滯氣機,一般用行氣的藥力量不夠,得加風葯,把周身的氣機給它驅動起來就好,往往都是加上5克獨活,然後這個方子,才能把剩餘的這個癥狀給它完全消除完。為什麼獨活能舒肝呢?因為《黃帝內經》雲「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所以風氣通於肝。獨活,大家都知道是風葯,風葯就能製造風氣,風氣又通於肝,所以能調達肝氣來達到疏肝的效果。

例二 外傷後反覆泌尿系感染

第二個病人,男性,反覆的泌尿系感染。他是因為一年前在高速上出了車禍以後,然後堵車,憋尿,憋了六個小時,第二天就出現尿頻、尿急、尿痛,然後尿燒灼感。經過多方治療,病情反覆。來我門診之後,刻下的癥狀是尿頻、尿急、尿灼痛伴小腹脹滿不舒,平素倦怠乏力,飲食無味,健忘,咽喉不適,偶有頭暈頭痛,腰部疼痛,大便粘膩,余可。舌尖紅,苔中根部厚膩,左脈沉細無力,右脈滑,尺脈稍弱。這個病人時間太長了,癥狀我以前整理了,但是手機一壞的時候,整理的存的一些圖片,全部都丟了。

這個左脈沉細而無力,這個是清陽不升的癥狀,為什麼呢?因為有一種脈象說法就是,左脈是主督陽,右脈是主任陰,這個督陽不升,一個都表現為健忘頭暈,頸部的不適和腰部的不適。右脈滑,這是濁陰不降,濁陰不降,都表現為你的咽喉的不適,食管的一個不適或者食管的一個灼熱,胃的反流,有噁心嘔吐或者大便干或者大便粘膩都可以。

選用的是」昇陽益胃湯」,加上竹茹、兩面針,加上生地,生地榆。昇陽益胃湯我覺得升左路,然後黃連、竹茹,這個是降陽明的,是降右路,生地,它是補腎的。為什麼要加兩面針呢?

因為《採藥歌》曰「葉邊帶刺皆消腫」,比如跌打損傷,局部有瘀腫,很容易化熱,令人煩躁,而這個局部的瘀腫就是一個包,一般的清熱解毒藥,不能進去把熱毒消了,唯有這些活血化瘀,或者帶刺的一個清熱解毒藥能夠進去,如皂角刺、穿破石等,這就是「痞堅之處,必有伏陽」。這個病人為什麼能反覆呢,長期反覆就是因為這個「痞堅伏陽」,所以不愈。

所以要用兩面針,把這個痞堅給它破了以後,然後再加生地榆,生地榆在《傅青主男科》腎病門中有個治血尿又便血的一個方子,就是生地一兩,生地榆三錢,水煎服。生地榆可清膀胱熱嘛,因為《諸病源候論》雲「諸淋者皆腎虛而膀胱熱也」。

好了,今天就講到這裡,因為我這個臨床也不久,群里的各位老師都是我的長輩,都是我的老師,講得不好,就歡迎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關於昇陽益胃湯】

昇陽益胃湯,出自《內外傷辨惑論》。為金元四大醫家之一李東垣所制訂的方劑,此湯主治脾胃虛弱、怠惰嗜卧;時值秋燥令行,濕熱方退,體重節痛,口苦舌干,心不思食,食不知味,大便不調,小便頻數;兼見肺病,洒淅惡寒,慘慘不樂,乃陽氣不升也。

昇陽益胃湯,由六君子湯加羌獨活、防風、柴胡、黃芪、白芍、黃連、澤瀉、茯苓組成,全方有補有通,升降相得,清溫並施。重用黃芪,並配伍人蔘、白朮、甘草補氣養胃;柴胡、防風、羌活、獨活升舉清陽,祛風除濕;半夏、陳皮、茯苓、澤瀉、黃連除濕清熱;白芍養血和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靠譜中醫 的精彩文章:

「針醫案」獨立的中醫思維,才是我們診病的關鍵

TAG:靠譜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