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書法是寫出來的,不是做出來的

書法是寫出來的,不是做出來的

在當今文化復興,書法大繁榮的大背景下,我們學習書法,還是得清醒,除了明白書法中的道理,還得知道,人與書法之間的關係,也就是說,好的書法,是寫出來的,不是做出來的。

什麼是寫?除了書法本身筆法、字法、章法、墨法等等技術以外,更重要的是一個人學習書法的狀態,所謂「寫心」當然,前提得有技術和功力的支撐,不然就是無源之水,野狐禪。

于右任先生作品

看當前書法創作中的一些現象,和古代至近現代的大師相比,恰成鮮明的對比:一輕鬆、一拘束;一無心、一刻意;一天馬行空、敢於放手;一小心翼翼、捉襟見肘……。

當代國展作品

過去大師們的書作中,即便字畫如龍蛇狂舞,卻沒有一絲一毫的刻意和匠氣。

遠的不說,就現代書畫大家陸儼少先生的書法作品來看,就略知以上所言不虛:

陸先生的作品適興所書,天機流露、一片神行。有的作品甚至沒有鈐蓋印章,仍然光華璀璨,攝人心魄,益見其精彩絕倫;

再看陸先生的片言隻字,在《題自書卷》中說:「予無書名,然每私自與今之善書者比,進而竊與古之大家相高下,則亦無甚憾焉。而為畫名所掩,又不表於人,故知之者甚鮮。然知與不知,予之書固在焉,後之人可以考論,則庸有傷乎?」

廖廖數語,陸先生的磊落大方,自信豪邁已躍然紙上。然而,必須指出的是,陸先生的放鬆心態不是目中無人、夜郎自大般的狂妄,而是陸先生天賦、功力、自信在創作中的綜合反映。

陸先生作為現代人如此,更可以想像古代大師之於書法創作的心境了,如《蘭亭序》的放鬆中透露出淡淡的憂傷,《祭侄稿》的悲憤、《黃州寒食貼》的苦悶,也是一種回歸和放鬆,回歸本心的創作,而非賣弄技術取悅於誰人。

有人講,陸儼少書法其實不就是學杜牧《張好好詩》么,但大師的價值不在於陸先生能把該帖的某個字寫的多麼逼肖,而在與杜牧神會,得書法創作之精要,且《張好好詩》是詩稿,而「陸體」行草是不折不扣的書法創作。而在純粹的書法創作中有這种放松的心態,或許正是當代書法創作成功的一個前提。

我們以陸儼少先生的書法創作作業切入點,對比古今書家的創作狀態,由這一意義上看,陸先生的書法也是一種典範,他的創作心態是當代書法創作變異的轉型中的表率,值得許多「純」書法家們好好研究和借鑒。讓書法回歸到「寫心」、「抒情」的狀態,不要再「作」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畫相約 的精彩文章:

臨習《乙瑛碑》的字勢舒展
唐太宗《指意》中書法的形態以及用筆的方法

TAG:書畫相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