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你的所有育兒焦慮,都來自於沒分清這兩個詞

你的所有育兒焦慮,都來自於沒分清這兩個詞

前段時間招了團隊小夥伴,最近在和她們一起做一些新項目。發現有個普遍的共性,大家都習慣於直接跳到」做什麼「的模式。

我經常都不會著急聽「做什麼」,而是會反問,那麼做這些的目的是什麼?這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都是不習慣的。

好幾次都會聽到電話那頭一愣,然後繼續說起來,但其實還是在談做什麼。

這段時間我們這個小而美的新團隊在磨合,我也在反思這些思維模式的差異。

總結反思的時候,突然就想到了,這個思維差異似乎也是大部分育兒焦慮的源頭。

1、目標和策略

我習慣於在做事情的時候區分「目標」和「策略」。

對我來說「目標」只有一個,就是我們想要到達的地方,但是「策略」是可以有很多個的,也就是所謂的「條條道路通羅馬」。

但很多時候,我們容易進入一個思維誤區,就是錯把「策略」當成了「目標」,結果自然就陷入了:


只有這一個方法->我努力要達成這個方法->怎麼努力也做不到->完蛋了,

達不成方法很焦慮->最後自暴自棄,怨自己怪別人。

你的所有育兒焦慮,都來自於沒分清這兩個詞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很多時候,我們第一反應的方法都是我們過去經驗形成的,這些有時可以幫助我們,有時卻不一定,畢竟每個人都有認知局限。

尤其是處理新問題,很多時候這些「第一反應」是無效的。但我們的習慣思維會讓我們一次又一次地用舊方法來處理這個新問題。

我一直很喜歡這句話:


Insanity is doing the same thing over and over again and expecting different results.

全天下最愚蠢的事,就是每天重複做一樣的事,卻期待可以有不同的結果。

2、先定義目標

看到這裡估計大家覺得是這麼一點意思,但是怎麼運用呢?我來舉一點例子,幫助大家理解。

比如,一直會有朋友給我留言問,孩子不吃飯怎麼辦?那我就會問,你的目標是什麼呢?就會有人回復我說,我就是希望孩子多吃飯。

如果把這個當成目標,那麼我相信這個朋友肯定很焦慮和火大的,盯著孩子吃飯,哄騙吼叫讓孩子吃飯(戳->小時候盯著孩子吃飯,長大了吼著孩子做作業)。

她也沒做錯,因為她在執行這個「目標」,讓孩子多吃飯。但其實讓孩子吃飯是「策略」,並不是目標啊。

如果我們繼續追問,到底為什麼要讓孩子多吃飯呢?也許我們的目標就變成了追趕生長曲線;增強抵抗力,等等。

有時你用這樣的思維模式問自己,也許還會發現孩子啥都挺好,這根本就不是啥問題。

當我們把「讓孩子多吃飯」重新定義目標為「如何提高孩子抵抗力」(戳->換季孩子就感冒發燒不斷,一篇文章說透抵抗力這件事),那在這個目標下面,我們就會列出好幾個策略,當然好好吃飯肯定是其中一個。

但當它不是唯一僅有的一個時,我們的壓力就沒那麼大,我們關注的是一個整體。

你的所有育兒焦慮,都來自於沒分清這兩個詞

再比如,周二分享的《會講話是領導力 | 我從女兒幼兒園學到的表達技巧》的文章里。

很多人留言問,要不要送孩子去上國內很火的主持人班和少兒演講班。也有人留言說,已經報名了,但是孩子不喜歡怎麼辦?

大部分父母關於孩子不愛上某個興趣班,不喜歡某個玩具總是很焦慮。這類問題也完全可以用這個思維方式拆解一下,提醒自己這個問題到底是目標還是策略。

如果你把它當成了目標,肯定就會一個勁地想,怎麼讓孩子喜歡這個興趣班;別的孩子都喜歡還能表現那麼好,我家孩子為啥不可以?我孩子是不是有問題?

如果順著這樣的思路,不要說你們了,我自己光想想肯定也焦慮啊。

你的所有育兒焦慮,都來自於沒分清這兩個詞

但當我們可以認識到這個不是目標時,我們的看法是不是就不一樣了呢?我會這麼問自己:

  1. 我並不打算培養孩子成為主持人吧(顯然不是目標啊)
  2. 那為啥要上主持人班?
  3. 培養自信有邏輯的表達能力。
  4. 那培養表達能力的方式可以有哪些呢?上主持人班是唯一的嗎?

你看,這麼一思考,是不是就輕鬆了很多呢。不上主持人班,也有很多鍛煉表達能力的方式啊。

像我那篇文章里分享的兩個小遊戲;再比如每天進行親子閱讀後,和孩子輪流把故事講出來,慢慢地,搭建一個「家庭舞台」,讓孩子上台講,等等。

這樣,你不焦慮,你和孩子的親子關係不緊張,你也看到孩子一點一點進步的動態。

你的所有育兒焦慮,都來自於沒分清這兩個詞

這些育兒目的每家都是不同的,我只是舉例,關鍵還是學習思維模式。

還有一個大家都普遍焦慮的問題,孩子不愛看繪本怎麼辦?就留給你們自己思考了吧


3、別被焦慮綁架

現在的大環境,每個父母都焦慮,尤其是總有人拿「劇場效應」來說事。

我極其不喜歡總被各種育兒博主引用的那句話,「在一個劇院里,當前排人站起來時,整個屋子的人都不得不站起來「。似乎這種你追我趕的育兒競爭是無法避免的。

用今天分享的思維模式仔細想想,當前排人站起來的時候,你不妨問問自己:


這部劇真的是我想看的嗎?真的是我喜歡看的嗎? 既然大家都站起來這麼累地看這部劇,那我能不能先做一些其他提升自我的事情呢? 與其都擠破頭看這一部劇,我們能否去參與演出甚至創造另外一個劇呢?

有時不是沒得選,只是我們壓根沒想清楚自己的目標是什麼?

的確,不是每個人都有勇氣選擇一條「少有人走過的路」,但即使選擇「從眾」,也請多提醒自己,這是目標還是策略?

別人的目標也許只是你的策略,即使「從眾」,也能更加自由和從容!


大J叨叨叨

周三晚上在隔壁號「大J趣成長」折騰了一件新事情,戳->8周時間,手把手教你「玩」轉英語繪本!,昨天有好幾個公號老朋友來問我,為啥這麼好的活動大號不說呢?

其實這個活動本來這裡不準備說的(因為要保證質量,馬上就滿員了),但老朋友在問,我覺得還是有必要解釋一下的。

因為「慫」,哈哈。今年開始,我們的學習成長的活動都在隔壁號,英語打卡營啊、父母成長訓練營啊這些的。不是故意讓大家這樣切換麻煩,只不過之前大號每次推送這個,總有一部分留言表示不滿意。

我說過,我希望帶著更多的人一起變得越來越好,而不只是我一個人走的很遠。設計這些打卡營很花時間精力,人嘛,有時難免也會因為這些不滿意的聲音而泄氣和委屈。

與其這樣,那就索性分開了,讓希望可以不只是「知道」,還能「做到」,願意實操練習的朋友們在另外一個地方聚集吧。

另外要表白一下隔壁號你們的留言和成長見證,這對我來說真的特別賦能。相信時間的複利,你們就是最好的例子?


推薦閱讀

點擊標題直接閱讀

1、近期文章回顧

  • 就是這麼神奇,這三感讓孩子自發地想變好
  • 不敢在馬桶里拉屎?掌握解決思路,還能幫助99%育兒問題
  • 245克世界最小嬰兒出院 | 生命的奇蹟是如何創造的?
  • 風靡全球的STEAM並不高大上,在家就能帶著孩子玩

2、抗焦慮

  • 抬頭看路就不焦慮|從出生到上小學,我是這麼規劃女兒興趣班的
  • 一個極其真實的故事,道出階層差距和教育焦慮的本質
  • 據說過早送孩子入托會影響安全感,那到底幾歲合適呢?
  • 上萬塊錢給孩子買個學習桌?!沒必要!做好這三點學習寫字不操心
  • 學齡前完成這三件事,遠比認識多少字,會多少算數重要!
  • 我就是那個輸在起跑線上的孩子,後來呢?
  • 早教班去不去?需要考慮的真不只是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J小D 的精彩文章:

會講話是領導力 | 我從女兒幼兒園學到的表達技巧

TAG:大J小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