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中國再破科技難關,完成水下6千米與衛星通訊,俄:請求技術分享

中國再破科技難關,完成水下6千米與衛星通訊,俄:請求技術分享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日新月異,人們對於未知領域的探索,不會止步於此,慾望只會越來強。上天入地,我們逐漸進行更深度的探索。對太空的探索,就目前來看,就是離地球38萬公里的月球,這是目前為止人們踏足最遠的地方。今年年初,經過26天的長途跋涉,我國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的著陸器,成功在月球背面軟著陸,也實現了人類歷史上,首次探測器自主降落在月背。海洋深不可測,可當下人們對於海底的下潛深度也有所增強,達到了上萬米的深度突破。

作為中國自行設計和自主研製的載人潛水器,"蛟龍號"曾創造過一個世界紀錄,在馬里亞納海溝,其下潛至海底7000米深處海域,挑戰了極限。而如今,潛水器的最大下潛深度,已突破上萬米。我國潛水器也一直在積極的突破最大下潛深度的記錄,但是在海底,潛水器的行動卻常常受到阻力,這主要是由於高精度定點海底作業的設施和方式的缺乏所致。

相比太空,海底的探索同樣具有複雜性,深不可測。由於無法更準確的知曉海底樣品的大小以及所處的環境,並且只了解樣品的大致方位,因此當潛水器在海底進行取樣的時候,只好儘可能多的來對海底樣品進行獲取了。這時候,提升海底探測的準確性就是當下十分必要的手段,以便於潛水器能進行更高質量的探索。據報道,日前我國再次突破一大科技難關,首次完成了6000米深海水下信號,與衛星進行數據傳輸,將"海天信號無縫銜接"的想法得以實現,讓處於深海探索的探測器得以具備了衛星導航的能力。

去年,我國"海星6000"水下機器人完成了首次科考任務,"海星"水下機器人直接下到了海底6千米,完成了模擬搜索打撈黑匣子以及水樣採集等任務,整個過程非常的流暢。在連續工作3小時期間,"海星"不負眾望,成功在海底完成了採集任務。

由於海底深處蘊含著大量的豐富資源,因此對於海底的探索,也將有助於我國的資源開發。而將衛星與深海相結合,這會更有利於我們對海底深處高效的了解。有外界專家表示,中國對於海洋領域的技術探索,領先於全球,而這次中國再破科技難關,攻克了深潛技術的一大難題,為中國進一步探索深海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甚至還有俄羅斯等友好國家主動上門,向我國請求分享此技術,這足以見證,在深潛技術領域,我國所擁有的領先地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方晨報軍事 的精彩文章:

印度失聯軍機確認墜毀,已今年的第六架!為何印度飛行事故頻發?
美國退出《中導條約》,核戰爭風險加大,俄羅斯升級「末日戰機」

TAG:北方晨報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