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龍袍為什麼不能清洗?

古代龍袍為什麼不能清洗?

在古代,龍袍作為「九五之尊」的象徵,是帝王專用服裝。

早在周代,就已出現畫有「升降二龍」的服裝,這種服裝的形製為上衣下裳,龍紋一般綉在上衣。當時這種服裝不叫「龍袍」,而叫「袞服」「皇裳」或「龍衣」,寓意天子受命於天。

秦漢以後,帝王參加祭祀典禮的禮服一律不用龍紋,因此,這一階段並不存在龍袍。

隋唐帝王的冕服在形制上依舊保留上衣下裳的特點,在上衣上綉龍紋,但也不稱「龍袍」。

元明之後,帝王袍服上綉龍紋的現象增多,明代皇帝穿著常服前後及兩肩各綴金盤龍,但這種袍服仍不稱龍袍。

直到清朝,「龍袍」這一專用服裝的名稱才被確定下來,並被列入冠服制度:

「龍袍,色用明黃。領、袖俱石青,片金緣。綉文金龍九。列十二章,間以五色雲。領前後正龍各一,左、右及交襟處行龍各一,袖端正龍各一。下幅八寶立水,襟左右開,棉、袷、紗、裘,各惟其時——《清史稿》」

按照清朝禮儀,皇帝龍袍屬於吉服範疇,只在一般的慶典活動中穿,比如過節、吉禮、軍禮活動。在登基、大婚、祭祀天地時,皇帝所穿的禮服上雖綉有龍紋,但只能稱朝服,不能稱龍袍。皇帝穿龍袍時,需戴吉服冠,束吉服帶及掛朝珠。

關於龍袍會不會清洗的問題,在正史文獻裡面沒有找到確切的記載,但可以推斷不會洗,理由有二:

第一,珍貴得不能洗。龍袍做工精細,用料講究,連刺繡與紡織的工藝都是精益求精,完全是一寸錦一寸金。龍袍之上,列著許多彎曲線條,還立有山石寶物。按照常理,這麼珍貴的衣服,別說水的浸泡與搓洗,就是平日的保養都要慎之又慎。

曹雪芹家有一次送龍袍去皇宮,因為走的是水路,加上天氣濕熱,等雍正穿上時竟然掉色。雍正因此還呵斥曹家,曹家無奈之下只好走陸路。

古代有沒有乾洗,黃袍如果在水裡用手搓兩下,斷線、掉色的概率比較大,損壞龍袍,那可是要依法論處的。即使在現代,許多名貴的衣服,都沒法用常規方式清洗。

第二,沒有洗的必要。皇帝平時都是穿常服,穿龍袍的次數比較少,只在出席特定儀式的場合才會穿。儀式結束後,馬上就會換上其他衣服。

龍袍一般密封於樟木衣櫃,與所有的配件一起掛起來,還有專人「呵護」,極少與外界接觸。再加上宮廷的灰塵比較少,龍袍也不容弄髒。

龍袍雖然做工比較難,但是一個皇帝可不止一件龍袍,在春夏秋冬四級分別還會對應穿夾、紗、棉、裘不同龍袍。在普通人眼裡,龍袍是珍貴的,但皇帝坐擁天下,價值尺度肯定是不一樣的,也許龍袍在他心目中,就如同常人眼裡的一次性襪子。

精細而「脆弱」的衣服,不容易弄髒,穿得次數少,儼然就是一件藝術品,與天價普洱一路貨色,不是用來「泡」的,而是拿來「裝」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陳秋媚 的精彩文章:

古代科舉的另一種考試形式——武舉
乾隆十三年,乾隆的執政風格為什麼由寬仁轉變為嚴厲?

TAG:陳秋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