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雲從科技溫浩:人工智慧如何與產業深度融合?

雲從科技溫浩:人工智慧如何與產業深度融合?

黑馬智庫,創業必讀

i黑馬訊(馬繼偉)6月13日消息,創業黑馬和重慶市兩江新區一起舉辦的「智匯兩江2019人工智慧產業獨角獸峰會」在渝舉行,雲從科技聯合創始人溫浩出席活動並發表主題演講。

溫浩在演講中表示,人工智慧應該和產業深度融合。而指南針就是《關於促進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指導意見》。「這個《意見》非常高瞻遠矚,把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如何融合的思路給大家擺出來了。」

雲從科技是如何實踐的呢?溫浩提到,AI技術需要閉環才能帶來價值;提到要在「戰鬥中打造航空母艦」,「沒有太多時間讓你茁壯成長,華為成長了十幾年,然後才成為一個比較大的、世界級的科技巨頭。現在,基本上,沒有時間讓你成長,你只能一邊戰鬥,一邊去打造航空母艦。市場導向,不能只做一個理論的東西。一定要搞清楚這個行業的商業模式是什麼。」

溫浩還強調,人工智慧企業不能簡單複製互聯網企業,要打造自己的創新活力和內生動力,最後才能達到數據驅動,人機協同,跨界融合、共創分享。

以下為經i黑馬編輯過的演講節選:

感謝創業黑馬的邀請,重慶是雲從科技的一個大本營,我們公司在互聯網產業園,前面一公里的地方,到這裡,非常方便,歡迎各位嘉賓、各位朋友,到雲從參觀、指導。今天,我想借著這個主題,講一下人工智慧和產業的深度融合。其實,這個題目蠻大的,而雲從科技成立僅四年多一點。四年,是雲從探索產業融合的過程。

關於促進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指導意見

今年3月,《關於促進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指導意見》發布。這個《意見》非常高瞻遠矚,把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如何融合的思路給大家擺出來了。相信大家已經看到過了。在這裡,我再跟大家理一遍。促進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要怎麼樣做?

第一,把握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的特點。

這一點很重要。首先,現在,人工智慧已經發展了60年,從上世紀50年代人工智慧就提了出來。現在的人工智慧是新的一代。新一代有什麼特點,一定要把握清楚。在座的都是人工智慧從業者,都知道人工智慧要有大數據驅動,人工智慧一定要軟硬體結合,那麼有晶元,有雲端,是不是就夠了?還不夠,還要深入挖掘它的本質特點。

第二,一定要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產業應用為目標。

前兩年,熱潮剛起來的時候,投資人看到一個科學家團隊出來搞人工智慧,看到有論文,看到技術展示得不錯,就投了。這兩年大家冷靜下來,去分析,到底這個技術該怎麼落地?這是一個原則。

第三,深化改革創新,優化制度環境,激發企業創新活力和內生動力。

雙創,也是改革創新和制度優化的過程,從企業內部來說,如果人工智慧企業要做大做強,我們自己要有什麼樣的創新活力和內生動力?技術領先並不意味著一定可以變成一個很大、很強的公司。微軟當年夠強吧?谷歌夠強吧?為什麼他們的人工智慧技術沒有到達大家想像的地步呢?內生動力,我們要知道自己到底有什麼競爭力。

第四,組合不同行業、不同區域特點,探索創新成果應用轉化的路徑和方法。人工智慧行業跟各個行業結合的時候,都有不同特點。最後要找到一個能夠融合的路徑和方法。

第五,構建數據驅動、人機協同、跨界融合、共創分享的智能經濟形態。數據驅動、人機協同、跨界融合、共創分享是智能機器的四個特點。總結得非常好。

首先,它的基礎是數據,人機協同是技術發展的一條主線,現在還不能說機器替代人。最後能夠讓所有產業得到提升,而不只是人工智慧的一支獨秀。互聯網電商起來了,好像把零售搞得不太好,但實際上,零售發展到一個新階段,變成了新零售。以上,就是我跟大家理的《意見》,它包括五個方面:技術特點、發展原則、內外因素、路徑方法、發展目標。

AI技術需要閉環才能帶來價值

黨中央已經把題目出了出來,這個填空,應該怎麼填?雲從的答案是什麼?

技術方案的特點。

我們認為,未來20年以內的主線,應以人機協同為主要特點。因為人有人的智慧,機器有機器的優點。人的優點是有創造力,可以記下來很抽象的東西。新一代人工智慧還是靠大數據。要讓機器識別一個蘋果,可能需要上千張蘋果圖片,才能把蘋果識別出來。人還可以通用,學習法則之後,就可以牽引了,但機器還不行。碳基智能和硅基碳基智能應該可以協作的。這個技術應該怎麼發揮價值?人機協作有三個階段:感知、認知、決策,都需要做到。數字經濟從1999年互聯網開始大規模應用,到現在大概差不多20年。電商、社交、購物、遊戲,都是屬於數字經濟。

現在,從物理世界到數字世界,怎麼樣通過人工智慧發揮一個更大的價值?

第一感知,從真實世界感知到一個信息,比如說人臉識別,或者說是自動駕駛識別物體,都要先感知,感知層面是第一步,包括人臉、語音、文字、這些都屬於感知。感知完了,就要做認知,認知可以從真實世界認知,也可以從數字世界認知,能夠從數據里把知識圖譜、模型總結出來。然後,再把這個知識圖譜、模型給到決策層,最後才能為銀行做出貸款的風控模型做風控貸款,給商家做出促銷模型幫助商家促銷。這三步做完以後,才能真正改善我們的世界,中間可能還會用到物聯網技術、機器人技術等。

比如說,決策是通過機器人完成的,很多層面需要通過軟體,或者通過一些其他設備。這是一個閉環。今天,大家看到做人臉的,現在開始做語音了。做語音的,現在也在做人臉了。這個時候,不再是感知層面,而是感知加認知,一起幫助商家、銀行、公安客戶在決策層面幫它們做分析。三個層面,三位一體。

第三是雲邊端。

原來,做技術只做軟體,現在軟硬體結合。這是未來的趨勢。雲的算力才能集中。只有端才能做交互,才能觸達到每個人。還有一個特點是形成計算分配,可以分配在雲端,也可以分配到邊緣,不是固定的,可以根據場景來動態分配。有些場景分配到終端最合適,比如說自動駕駛,一定是在終端做一些必要的處理。而有些場景可以把終端做得很少,決策和計算都在雲端或者邊緣。隨著5G的到來,這肯定是一個必然的趨勢。這些都是特點。最後,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東西都可以實現AI。這是很快的。

在戰鬥中打造航空母艦

怎麼樣落地?如何做到以市場需求為導向?

雲從將我們摸索出來的方法叫做,「在戰鬥中打造航空母艦」。我們這些人工智慧企業,多則不過五六年,短的也就一兩年。沒有太多時間讓你茁壯成長,華為成長了十幾年,然後才成為一個比較大的、世界級的科技巨頭。現在,基本上,沒有時間讓你成長,你只能一邊戰鬥,一邊去打造航空母艦。

市場導向,不能只做一個理論的東西。一定要搞清楚這個行業的商業模式是什麼。比如做銀行一定要按照銀行的商業模式去玩。剛開始做銀行,有些公司比我們的品牌響一點,但他們按照互聯網思維去做銀行。比如銀行的數據應該提供到雲端,也沒有線下服務團隊,必須線上維護。基本上,銀行是不接受這種方式的。一定要按照銀行本身可以接受的模式去做。

另外,要積累資源,形成戰備資源。AI公司有三個資源:第一,自有資源,比如技術累計、人才累計;第二,數據資源,能夠掌握什麼行業資源。第三,平台資源。怎麼樣藉助這個平台助力更多的上下遊玩家,能夠進入到更大的行業。這是平台資源。這些都是AI公司要去積累的。

人工智慧企業不能簡單複製互聯網企業

一開始。人工智慧企業可能學習互聯網企業。互聯網企業可以快速擴張,可以快速把產業做大,但走了兩三年,發現這個路並不好走。為什麼?我們可以看一下,AI與互聯網,實際上是兩個差別比較大的技術。另外,還分B端和C端,而以前的互聯網巨頭,大部分都是在C端和偏個人化。比如微信、淘寶、美團、百度。這些都是偏C端的,依賴的是人口紅利,市場驅動。他們單純地把規模做大,就可以了。

從產業的角度來講,是不能靠規模去做的,技術必須能夠幫助到產業。比如C端也有一些其他的AI企業做得也還不錯的,包括科大訊飛、今日頭條。這些公司還沒做到真正的人機協同,真正可以幫助B端產業。

我列舉了一些問題,比如互聯網企業做的是標準化產品,靠快速迭代。很多人工智慧的產品都不是標準化的產品,特別是跨行業的。比如用於金融行業的人臉識別和安防里的人臉識別是不一樣的,金融要求的是百萬分之一,甚至是千萬分之一的誤識率,但是安防的識別率會低一些。從產品形態上看,產品形態也不一樣的,金融里的人臉識別要用兩個紅外攝象頭,距離只有30、50公分,但安防要求做到5米,甚至20米以上的距離。另外,門檻也是不一樣的,以前有一個商業模式就可以創新,但現在人工智慧卻不能。嚴格上說,還沒有真正能夠實現這樣突破的一個企業,所以雲從也在這方面努力。

B端的難在於什麼?它的鏈條很長,從晶元到演算法,到應用,再到最後的行業的軟體、硬體、系統。整個鏈條非常長。作為一個初創的人工智慧企業,可能一開始只有一個演算法,除此之外,什麼都沒有,你想觸達到客戶難上加難。資金投入和風險問題,也是常見問題。

創新活力:AI平台 智能應用 智能設備

內因就是創新活力,首先不能只做軟體,如果只做一個演算法不能落地,只做一個硬體設備很容易被替代。終端客戶看的一定是業務和技術,能夠深度綁在一起。我們一定要打造一個AI平台,這是技術的趨勢。

第二,要有智能設備。第三,要有AI平台。如果只做平台,不做設備和應用也不行。為什麼呢?只做平台,比如說科大訊飛、百度,百度的平台做得很好,但是沒有觸達到行業終端設備和行業應用,行業應用也不會覺得能解決它的真正問題。所以一定是平台加設備,再加上應用。

第二,公司的內部一定要夠強大,打造使命必達的行業前台,打造全鏈領先的技術中台,打造高效靈活的管理後台。

前台是一個基礎的東西,技術中台一定是要把雲端、感知、認知、決策等技術整合在一起,能夠快速推出產品,推向市場。華為的IPD產品管理思路是非常先進的,全中國只有華為做到了這一點。

第三,管理後台也要高效,前面都打了硬仗,後台的人事財務組織管理,如果跟不上,只能拖後腿。後台,我們學習的是海底撈。海底撈每個部門都可以賺錢。除了賣火鍋以外,火鍋底料也可以拿出來賣,財務可以出去做財務顧問,裝修工程可以給新開的火鍋店做裝修顧問,每一個部門都有競爭力,都能掙錢。

五步走戰略

我們要怎麼走?我們分五步走。

第一,理論研究;第二,場景驗證;第三,商業落地,也就是市場導向;第四,平台。前面是鋪墊,後面靠平台來拉動。第五,創造一個智能生態。五種融合,場景融合、市場融合,產業鏈融合、最後是生態融合,這是融合的五個階段,也是五個步驟。

以零售為例,第一,演算法要在實際場景里測試。第二,產品要有競爭力。各個參數要達到市場上最好的參數、最低的價格以及最高的性價比。服務體系,不能只是線上做一些東西就OK了,一定是線上線下融合。為什麼一開始只有一百多人,建立了40個人的服務體系團隊。第三,打造人機協同的平台,把AI技術秀一遍,沒有太大意義,一定是面向行業底層的技術集成平台,不光是雲,不光是人臉識別,不光是視覺,還有認知包括決策的信息,底層技術都要把它們整合在一起。

最後達到數據驅動,人機協同,跨界融合、共創分享。以前,沒有人工智慧之前,很難想像怎麼可以和這麼多行業去玩。以前,這些數據很難打通,不只是靠把數據對接起來就可以了,還要考慮到多方計算,考慮到安全外包。每個數據對每個行業來說都是非常重要和敏感的,怎麼樣打通?怎麼樣做到共創分享,做到真正的數據驅動?這是我們應該考慮的一個重點問題。今天我就給大家分享這麼多,謝謝大家。

*i黑馬,讓創業者不再孤獨。

i黑馬,讓創業者不再孤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黑馬 的精彩文章:

奧克斯的三十年:價格戰、營銷高手與多元化困境
快手回應「引入戰略和投資兩位高級副總裁」:不予置評

TAG:i黑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