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離了運營商就玩不轉,曾經的手機王者酷派可能要完?

離了運營商就玩不轉,曾經的手機王者酷派可能要完?

從聲名赫赫名列市場第三到無人問津,酷派手機的墜落僅用了5年。

/華商韜略張津京

1

酷派又出新聞了。

6月12日,易方達基金髮布公告,將持有的酷派集團股票按照0.00港元/股進行估值。換句話說,在專門投資港股的基金眼中,酷派集團的股票已經跟廢紙沒什麼區別。

市場對此早有預期。

酷派的股票自2017年3月31日起停牌,2018年12月才恢復交易。而恢復交易的原因只是在香港交易所制度的壓力下避免退市的「常規」操作,這也讓投資人徹底對酷派表示失望,市場上也很少有投資基金持有酷派的股票。

而僅僅5年前,酷派還佔據中國手機市場國產手機前三的位置,位列「中華酷聯」,風頭一時無兩。

當時的酷派有很多先進的技術,在市場上備受熱捧。

其曾是全球第一個推出「雙卡雙待」手機廠商,並且在很早就推出了基於安卓系統的手機, 酷派N900這款機器還被業內評價為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智能手機。

從2012年至2014年,這三年是酷派發展的高峰期。當時多個市場統計數據顯示,酷派成為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增速最快的手機廠商,在中國的智能手機市場份額一度達到10%。

2014年酷派手機銷售額破百億,遠超其他競爭對手。

但接下來的,就是收入雪崩。

2015年雖然與360和樂視都達成了合作,可酷派的頹勢沒有發生任何變化,收入降低了近一半。而2016至2018年,酷派的年營業收入為79.69億港元、33.78億港元、12.77億港元,業績乾脆連續4年遭到腰斬。

從2018年年報顯示,酷派2018年稅前利潤為虧損4.11億港元,如果加上2016年虧損43.56億港元和2017年虧損27.02億港元,三年來酷派總共虧損74.77億港元。

業內看衰酷派的聲音比比皆是,甚至在其發布2018年年報的時候,有媒體這樣評論:

酷派怎麼還活著。

2

成也運營商,敗也運營商。

縱觀5年酷派衰落史,最核心的問題其實就是對通訊運營商的依賴程度太深。

遙想2012年,正是國內三大運營商上馬3G時大肆補貼客戶購機的時期。畢竟3G時代是智能機的天下,而要想讓客戶從功能性手機轉移到智能手機,市場的培育需要過程。

而酷派當時獨有的雙卡雙待的技術又非常適合運營商在穩定現有客戶的同時,從其他運營商客戶那裡開拓自己新的客戶。

一拍即合。

再加上酷派在國內是最早接觸安卓的廠商之一,獲得谷歌大量的技術支持,造成那時間內酷派手機的各項指標甩競爭對手幾條街。

而且跟苦哈哈做下沉市場的OPPO/VIVO不同,與運營商深度捆綁的酷派,天生就帶有市場接受度,並且能在最少的廣告投入情況下獲得最大的市場收益。

但以小米、華為為代表的互聯網化手機品牌的崛起,以及進入4G時代後運營商對手機終端補貼程度的降低,乃至最終消失,使得酷派從2015年開始對市場的變化非常不適應。

換句話說,酷派主動拓展市場的能力欠缺。

當然,酷派也意識到這一點,2015年先後與360和樂視合作推出手機,也有著藉助網路平台拓展市場的想法。

尤其是樂視,曾經給酷派帶來重生輝煌最大的希望。

2015年6月,樂視在推出超級手機後不久,即出資21.8億元入股酷派,以持股17.90%成為酷派第二大股東;第二年6月17日,樂視再次出資10.47億港元,購入酷派股份,持股比例達到28.90%,成為單一控股股東。

2016年8月,賈躍亭成為酷派董事會主席;10天後,原華為榮耀總裁劉江峰出任酷派CEO。

但遺憾的是,360手機最終黯然退市。而賈躍亭的出走,讓酷派成為其「造車夢想」的另一個受害者。

之後酷派就一落千丈。

3

到現在,不知道什麼原因,酷派仍將跟運營商的合作作為最主要的市場銷售渠道。

對此,其2018年年報這樣表示:

「本集團2018年國內市場銷售智能手機的收益錄得減少。但其繼續與本地運營商及彼等之銷售及分銷渠道維繫穩固合作關係。本集團於2018年持續在運營商渠道推出低端智能手機,以協調彼等多樣化的合同布局。」

而且被酷派寄託了非常大希望的美國市場,其實重點還是在跟運營商的合作上。

有業內人士指出,酷派幾乎已經放棄了中國和印度等市場,90%的手機產銷量都來自美國。「因為美國手機市場是運營商主導的,一般都是簽約套餐配手機,這點可能比較符合酷派的胃口」。

但在美國市場以低端手機面目出現的酷派,由於沒有核心技術,受制於手機OEM生產方式,其實獲得的銷售收入很有限。

而4月份酷派曾爆出將西安一地塊的土地使用權及地上在建工程出售給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土地儲備中心,作價人民幣2.36億元。這則消息公布後,外界把酷派此舉視為「賣地求生」。

酷派在相關公告中也對此不做否認。據稱賣出去這塊地皮賺了五千多萬,賣地皮的這筆巨額資金將被酷派集團拿來投入手機市場推廣和技術研發,並用來補充運營資金。

一個手機品牌10年來如果只用一種銷售模式,不思進取,不做研發,不掌握核心技術,恐怕只能看著以往沒被自己放到眼中的競爭對手們,跑到自己的前面。

當兔子被烏龜超過的時候,一定是兔子自己出了問題。

不知道,酷派還能有時間來解決自己的問題嗎?

——END——

圖片均來自網路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商韜略 的精彩文章:

31年,56億營收,350多家店……賈國龍親述西貝成長心法
狂人馬云:那個艱難但唯一正確的決定

TAG:華商韜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