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蘇軾被一貶再貶,寫下千古悲涼之作,短短4句令人斷腸

蘇軾被一貶再貶,寫下千古悲涼之作,短短4句令人斷腸

自古以來,貶謫即為中國古代詩人的噩夢,尤其黨爭劇烈之時,詩人遭遇貶謫最為慘痛。以北宋詩人蘇軾為例,他的後半生便處於被一貶再貶的狀態。從被貶黃州,到惠州,最後再到儋州。越貶越遠,處境也越來越悲涼。今天要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縱筆三首·其二》,可以說是蘇軾人生最悲涼的一首詩。

蘇軾被一貶再貶,寫下千古悲涼之作,短短4句令人斷腸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年),蘇軾由惠州貶所再貶儋州(今海南),時年64歲。也就是在這年歲末,蘇軾創作了組詩作品《縱筆三首》,來記述自己晚年落荒艱苦的生活。據記載,蘇軾當時正處於「食無肉,居無室,病無葯,出無友」的困境。可見蘇軾晚年悲涼的人生處境。

蘇軾被一貶再貶,寫下千古悲涼之作,短短4句令人斷腸

《縱筆三首·其二》是《縱筆三首》的第二首,文學體裁為七言絕句。這首詩的主要內容便是描寫了蘇軾處境的寂寞和悲涼,短短4句打動了無數人。好在蘇軾融合了儒、釋、道三教思想,在被貶經歷中最終形成了超然豁達的貶謫心態。故這首詩雖然悲涼,但筆墨還是恬淡的。下面我們便來具體看看蘇軾的這首《縱筆三首·其二》:


父老爭看烏角巾,應緣曾現宰官身。

溪邊古路三叉口,獨立斜陽數過人。

蘇軾被一貶再貶,寫下千古悲涼之作,短短4句令人斷腸

我們先來看蘇軾這首詩的前兩句,「父老爭看烏角巾,應緣曾現宰官身」。它的意思是說,蘇軾出門時,父老們都圍著爭看他的烏角巾。追其緣由,便是他們知道蘇軾是一個曾經做過宰官的不平常人。「烏角巾」,指古代隱士喜歡佩戴的頭巾,屢見於《晉書》記載。「宰官」,則泛指官吏,語出《法華經》。

從這首詩的前兩句可以看出,蘇軾被貶儋州時,還是很受當地人歡迎的。當然原因並不是蘇軾自己所說的「曾現宰官身」,而是因為他的文章和氣節之名。這點在他被貶黃州、惠州時便如此。蘇軾自己的詩中便有「到處聚觀香案吏」、「父老相攜迎此翁」之句。但這兩句一旦和蘇軾此時的處境聯繫在一起,便足見他的悲涼人生。文章和氣節之名,也敵不過殘酷的現實啊。

蘇軾被一貶再貶,寫下千古悲涼之作,短短4句令人斷腸

詩的後兩句「溪邊古路三叉口,獨立斜陽數過人」,則是著重描寫了蘇軾處境的寂寞和悲涼。它的意思是說,蘇軾獨自在溪邊路口,看夕陽西沉,數過路行人。單從意思來看,蘇軾此時的環境便是荒僻寂寞的。行人少到可數,又偏偏是夕陽西沉的時候。它正是對晚年蘇軾處境的真實寫照。

蘇軾被一貶再貶,寫下千古悲涼之作,短短4句令人斷腸

可以想像一下,一個在文壇、政壇都能大顯身手的蘇軾,最終卻在晚年落到這樣一個寂寞、悲涼的境地。這既凸顯了蘇軾人生的不幸,也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十分不公平。這也是蘇軾這首詩的成功之處,以恬淡的筆墨,不露痕迹地就將這些表達了出來。總的來說,蘇軾這首詩還是會引起人們極大的同情,能夠打動無數人的。

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慶余 的精彩文章:

史上最特別的一首思鄉之作,只是最後七個字,便妙絕千古
秦觀最有哲理的一首詩,人人都能讀懂,但真要做到卻很難

TAG:慶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