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開片後的建盞還要不要繼續使用?

開片後的建盞還要不要繼續使用?

不少盞友購買建盞之後,可能新到手就有、也可能用一段時間之後釉面上出現了「四通八達」的「小裂紋」。

很多不太懂的朋友在此時往往會大呼一聲:「完啦,我上當啦,我是不是買到了假建盞?

很多盞友經常會有這種疑問,建盞開片是瑕疵損壞嗎?

這裡可以先給各位盞友一個結論:建盞開片不是瑕疵,不影響整體品相,甚至可能錦上添花。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建盞為什麼會開片?

第一, 開片本為瓷器釉面的一種自然開裂現象。開裂的原因有兩種:一是成型時坯泥沿一定方向延伸,影響了分子的排列;二是坯、釉膨脹係數不同,焙燒後冷卻時釉層收縮率大。

建盞的收縮率應該有百分之20%左右,原因在於胎和釉的收縮率還有膨脹率不一樣。胎是含鐵量很高的胎的陶胎,釉是鐵鈣繫結晶釉。造成開片的基本成因大於現代白瓷。

第二, 瓷器的開片是一個很長的過程,雖然瓷器在成型時大部分開片已經結束,但以後的開片的速度大為減慢,甚至長達10年之久,剛買的瓷器有開片這都是瓷器的正常開片過程。

第三,石灰釉的成型結構, 判斷瓷器很重要的標準是二氧化硅含量比。二氧化硅是所有瓷釉的主要組分之一,而且往往是唯一的酸性基團,通過釉灰引入的鈣的氧化物及其它鹼金屬氧化物則作為鹼性基團存在。酸鹼基團的調配比例也會造成不同的釉面膨脹,自然會有開片。

第四,建盞的釉面是析晶釉,釉層的玻化面相對較薄,作為茶器的使用頻率較高,隨之的熱脹冷縮頻繁。開片正常!加之黑瓷開片燈照對比明顯。

其次,建盞開片後還能使用嗎?

答案當然是肯定的。 開片從視覺上看是「裂開」的,但宏觀上並沒有裂開,不影響瓷器的完整性。有開片的盞,胎體內部是完整的,與影響器物完整性的「衝線(瓷器收到衝擊形成的裂痕)」有本質不同;和生燒品的「縮釉」現象也有本質不同;有些釉色的開片,甚至會增加盞的美感。比如建窯的茶葉末釉盞,在清亮翠綠的釉色中產生開片,非但不是損傷,還增加了觀賞性,和追求開片的青瓷有異曲同工之妙。

建盞開片多久會出現?

建盞開片出現的時間並不確定。有的新盞就有開片,有的使用過程中會出現開片。

建盞釉面屬於析晶釉,釉層玻化面相對較薄,而我們入手建盞之後盛放熱茶,使用頻繁,也就是熱脹冷縮也頻繁,開片再正常不過了。

更何況,建盞是黑瓷,如在陽光或者燈光下,看著格外明顯。

所以,我們在購買建盞之前要有心理準備,那些與建盞工藝共生的一些特點,我們要有包容的心態,比如一些開片、小氣孔、玄釉等等。

如果您這份包容的心態都沒有,我覺得還是不要購買建盞的好。

人們掌握了開片的規律而制出了開片釉,成為瓷器的一種特殊的裝飾。宋代汝、官、哥窯都有此類產品。

開片按照顏色可以分為鱔血、金絲鐵線、淺黃魚子紋;按照形狀可以分為網形紋、梅花紋、細碎紋等等。

建盞的開片與其它瓷器其實並無它樣,都是相同的,所以不存在任何的問題,也不屬於瑕疵品、它是一種傳統工藝自然呈現的結果,尊重自然也許是最為開放的心態,欣賞建盞是培養一個開放包容的心態,這才是享受的過程,您說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盞堂 的精彩文章:

用建盞喝茶,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泡茶不可不知的細節,擇器

TAG:古盞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