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胡適童年二三事:幼年喪父,因少年老成被周圍人戲稱糜先生

胡適童年二三事:幼年喪父,因少年老成被周圍人戲稱糜先生

文/高飛

胡適是著名思想家、文學家和哲學家,以倡導"白話文"、領導新文化運動聞名於世。19歲考取庚子賠款官費生,留學美國,師從哲學家約翰·杜威,1917年夏回國,受聘為北京大學教授。很多人對胡適當教授和從政的事迹津津樂道,但是他的童年提及的卻不多。今天小編就和大家盤點幾件胡適的童年趣事,也許你會看到一個不一樣的胡適。

01:適者生存

胡適的老家是安徽績溪,但是他本人於1891年12月17日出生在上海。他的原名叫胡嗣糜。不知道這個名字背後蘊含的意義是什麼,他家人為何要給他取這麼個拗口的名字。直到1906年,他的二哥才給他改了名字,單名適,字適之。這個名字出自嚴復的《天演論》:"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02、幼年喪父

胡適出生在上海,三歲隨母親回到故鄉績溪縣上庄鎮。上庄離績溪縣城約40公里,是古徽州山川中風景秀麗、人傑地靈的名鎮。村子周圍重巒疊嶂,東鄰天目山,西接黃山,山水相映,林木成蔭。徽商、徽墨、徽戲是濡染耳目的日常景象。賈儒結合的特殊文化氣候使得這一小鎮經濟繁榮,傳統文化濃厚,"十里楊林鎮,五里後岸街,千灶萬丁小上海,蒼山環抱大村莊"成了這一地區的生動寫照。

他們到家鄉不久,就傳來了原本在台灣做官的父親胡傳因病在廈門逝世的消息。從此,母親帶著一家人辛苦度日。胡適在《我的母親》一文中回憶道:"我母親二十三歲做了寡婦,又是當家的後母。這種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筆寫不出一萬之一二。家中財政本不寬裕,全靠二哥在上海經營調度。"

03、童年讀書用功

青年喪夫,胡適的母親便將所有精力都放在兒子身上,希望他能夠通過讀書改變一家人的命運。胡適在故鄉績溪上庄的私塾上了9年學,讀了四書五經等儒家經典著作,奠定了他一生學問的根基。他媽媽對他管教嚴格,從小就不跟同伴一起玩鬧,偶爾在家門口玩擲銅錢的遊戲,被路過的人看見,他們竟驚訝地戲謔道:"糜先生也擲銅錢嗎?"

04、糜先生

因為父親早亡,母親管束嚴厲,胡適從小就很懂事,小小年輕就一副老成持重的樣子,說話有條有理,文縐縐的。於是,周圍大人便形象地給他取了個外號,叫做"糜先生"。每當有人喊他"糜先生",他就會忍不住臉紅,小小年紀就給人留下了溫良謙恭的君子形象。

在胡適的回憶里,小時候最"活潑"的事,也就是十一二歲時與夥伴演"擒史文恭",他"仰面跌在稻墊的田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控 的精彩文章:

美國記者鏡頭裡的抗日戰爭:日軍佔領下的開封,炮樓矗立入
民國初年的泰山,百姓很窮,有的還留著辮子,山上有外國人考察

TAG:文史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