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被英特爾認為沒用的PCIe 4.0,是否真的沒有意義?

被英特爾認為沒用的PCIe 4.0,是否真的沒有意義?

AMD在前幾天宣布推出自家最新三代銳龍處理器 自主設計的X570主板,兩者搭配使用即可支持PCIe 4.0。主板廠商也紛紛發布自家的X570主板,宣告PCIe 4.0已至實用階段。但英特爾這邊,第九代酷睿處理器仍然只支持PCIe 3.0,在下一代處理器當中也沒有支持PCIe 4.0的打算。

英特爾甚至稱現階段PCIe 4.0對於遊戲玩家來說,並沒有太大的意義,因為經過他們的測試遊戲時顯卡根本吃不滿PCIe 3.0的帶寬,所以PCIe 4.0雖然聽起來比PCIe 3.0強,但是在目前並沒有多少用武之地。

事實真如英特爾言嗎?其實在之前,我們就已經做了相關的測試,那就是PCIe 3.0 x8是不是夠用了,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PCIe 3.0 x16就更加不在話下,或許我們也能來證實一下英特爾之言的真偽。

為什麼會用上PCIe x8?

在消費級產品的硬體規格下,PCIe的通道數是有限的,理論上顯卡應該擁有最大的帶寬許可權,可以使用到滿帶寬的16條通道,但在有些情況,比如M.2硬碟或者PCI-E網卡佔據了一定數量的PCIe通道後,顯卡可能無法獲得足夠的PCIe通道數,轉而只能在x8模式上運作,那麼問題就來了,8條通道會對顯卡性能有影響嗎?

咱們還是簡單看看PCIe規範,它又稱為PCI-Express規範,其由PCI-SIG組織進行制定,該組織組建於1992年,目前成員有包括英特爾、AMD、NVIDIA、惠普、戴爾、高通、聯想、IBM等業界大佬在內的900多家精英企業。

現在的主流標準是PCIe 3.0,其於2010年正式發布,信號速率提升至8GT/s,而且編碼方式也改成了更高效的128b/130b模式,因此單通道單向帶寬依然實現了接近翻倍的提升,16通道雙向帶寬高達31.5GB/s。至於PCIe 4.0和5.0,雖然台北電腦展上PCIe 4.0借著三代銳龍的風發布了不少新品,但全面上線至如今的PCIe 3.0的應用規模,估計還有些時日。

PCIe吞吐量(可用帶寬)計算方法:吞吐量 = 傳輸速率 * 編碼方案,現行的PCIe 3.0規範,信號速率為8GT/s,編碼方式是128b/130b模式,即每傳輸128個Bit,需要發送130個Bit。那麼,PCIe 3.0協議的每一條Lane支持 8 * 128 / 130 = 7.877 Gbps = 984.6 MB/s 的速率,一條PCIe 3.0 x16的通道,x16的可用帶寬為 7.877*16 = 126.031 Gbps = 15.754 GB/s,雙向帶寬高達31.5GB/s。到了PCI3 4.0這個帶寬還要再翻一倍。

帶寬越大,同時間通過的數據量也就越大。就好比馬路越寬,同時通過的車輛就越多,這也是x16和x8插槽在紙面數據上的差距。而顯卡對帶寬的主要需求因素是幀速率,所以在測試中,我們在切換不同的PCI-E通道數的同時,將進行1080p和4K解析度下不同畫質設定的遊戲性能測試。我們這一次的目標是PCIe 3.0 x16和x8通道數的插槽下,這一世代顯卡的性能是否會因PCIe帶寬不同而產生性能偏差。

PCIe 3.0 x16 vs PCIe 3.0 x8

測試平台

由於我們這項測試在一個月前就已完成,所以驅動上只能是當時最新的,不過基本上沒什麼影響。顯卡和CPU都選用了比較頂級的,就是為了讓它們能生成更豐富更多的畫面,以確保對PCIe通道保持足夠的壓力。

3DMark基準性能

國際慣例,我們先進行一遍3Dmark軟體的6個基準性能測試。

根據測試結果,PCIe 3.0 x16和x8的帶寬大小對3DMark的跑分的影響近乎可以忽略不計。

1080P解析度遊戲性能

在遊戲測試的環節,為了讓顯卡儘可能地佔滿PCIe 3.0通道的帶寬,1080p解析度下,我們將以預設的極高畫質進行Benchmark測試;而4K解析度則會從預設的中畫質開始,一直跑到預設極高畫質為止。最終幻想15則是在Benchmark裡面,1080p選擇High quality,4K跑Lite quality、Standara quality和High quality(圖表中分別對應中、高、極高畫質)。

4K解析度遊戲性能

總結:PCIe 3.0 x8暫時夠用,PCIe 4.0可能真香

經過測試,PCIe 3.0 x16對比x8,在3DMark基準測試中,差距不明顯,都在1%以內,甚至可以認為是實驗偏差。而遊戲測試中,在1080p 極高畫質的設定下,差距最大的可以達到7%(戰錘2);在4K的解析度下,隨著畫質設定的提高,差距也在縮小,大部分差距很小,當然也有像殺手這樣達到9%的,當畫質不斷提升後,RTX 2080 Ti的壓力也飛速上升,PCIe帶寬的限制反而不那麼明顯了。

所以,在PCIe 3.0的規範下,x16和x8之間的雖然在個別遊戲中有一定的性能差距,但在大多數遊戲中相差在3%以內,而且這點差距在實際的遊戲體驗時很難感覺出來。因此我們說,PCIe 3.0 x8在目前下暫時夠用了。

PCIe 4.0對影視創作者的增幅

但是,技術是必須向前看的。PCIe 3.0怎麼來的?在PCIe 2.0時代也會有3.0的無用論,但正是這種不顧困難,堅定向前的精神推動著現代科技的進步,這樣才會有了PCIe 4.0、5.0甚至6.0的存在和出現。

PCIe 4.0的時代,用戶可以通過更少的通道數,如PCIe 4.0 x4,達到PCIe 3.0 x8甚至x16的工作性能;而隨著顯卡和遊戲、電影技術的進步,PCIe 3.0的帶寬遲早是可以完全吃滿的,PCIe 4.0是未來,何況PCIe 5.0還在虎視眈眈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超能網 的精彩文章:

RedmiBook 14筆記本發布:八代酷睿、25W版MX250獨顯、起價3999
吟尋事兒:華為P30 Pro的拍照確實值得一吹

TAG:超能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