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孩子變成「小話癆」,別嫌煩,抓住語言爆發期,收穫一個小演講家

孩子變成「小話癆」,別嫌煩,抓住語言爆發期,收穫一個小演講家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帶娃的日子,很多寶媽都覺得是枯燥的,日復一日地勞作,毫無休息時間可言。而且有的寶媽覺得有的時候不僅枯燥,也相當煩躁,尤其是孩子剛剛會說話的那會兒,寶媽們覺得自己好像是養了一隻小鳥,整天嘰嘰喳喳叫個不停。

家有「小話癆」,聽聽網友都咋說

「落日餘暉」:都說貴人語遲,我開始還擔心兒子不會說話,誰想到一說起來根本就停不下來,從早到晚說個不停。小到和小夥伴的日常相處瑣事,大到國家大事,甭管懂的、不懂的,全都一直在說。貴人不貴人我不知道,絕對是話癆無疑了。

「他鄉有雪」:女兒每天都化身十萬個為什麼,把我和他爸爸問的都直發矇。我們那一代人從來不感興趣的東西,到了女兒這好像都有探索的慾望,還總是刨根問底地發問,搞的現在看到女兒都心虛,生怕回答不了她的問題。

「在水一方」:我家娃就是典型的復讀機,每天不僅自言自語,還愛重複別人說過的話。有時候我真的很煩,就說他「你這個問題我不是回答你了嗎?」孩子竟然特別淡定地回答說:「我知道啊,你回答過了,我想再問一遍。」你要是不回答孩子,他那個失落的小表情啊,特別委屈。

很多家長都發現,自家孩子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就變成了小話癆,有時他們才剛剛會說幾句話,但這並不妨礙孩子們反覆說;娃們也愛模仿,有個階段特別愛學話,不經意間就把大人的話給複述了一遍;孩子還特別愛自言自語,即使全世界都不理他,他也不會感到孤單寂寞冷,自己就能說一段誰也聽不懂的單口相聲。

孩子為什麼會變成「小話癆」呢?

有一段時間,孩子突然會滔滔不絕,絲毫沒有停下來的意思。如果你家孩子也有這種表現,那他很可能是進入了語言爆發期了。

義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認為,兒童在早期發展階段有幾個所謂「敏感期」或稱「關鍵期」。在敏感期階段,兒童接受某種刺激的能力是異乎尋常的。兒童對某種事物的特殊感受性一直持續到這種感受需求完全得到滿足為止。

而從孩子出生起就進入的敏感期,首先就是語言敏感期(0到6歲)。嬰兒開始注視大人說話的嘴形,並發出啞啞學語聲時,就開始了他的語言敏感期。

而隨著孩子表達慾望的增強,新鮮辭彙量的衍生和聚集,在兩三歲的時候會進入到語言發展的高峰期,也就是語言爆發期來臨了。

就像霍思燕的兒子嗯哼,之前在參加《爸爸回來了》的時候還小,總是在節目中哭泣,甚至從頭哭到尾,好像除了「愛哭」這個標籤,大家也沒記住更多。等到嗯哼加入《爸爸去哪兒》綜藝時,網友突然發現,這個昔日只知道哭泣的小男孩已經長大了,並且變成了一枚妥妥的「小話癆」。

他主動搭訕小美女泡芙,在她面前總是有說不完的話。而在和爸爸杜江的相處中,也經常是在言語上毫不示弱,分分鐘「秒殺」爸爸的言論。比如雖然有些不悅,他還是保持著和爸爸的對話,並獨自走向海邊。杜江提醒他說「前面是海」,嗯哼還不忘反擊,回應:「我上過游泳課的。」真是讓人忍俊不禁。

處於語言爆發期的孩子,喜歡模仿別人的談話,急於將自己新學到的辭彙展示給別人聽,他們不斷重複,以此來證明自己語言的力量,一個個小話癆就是這樣誕生的!

愛說話的孩子讓父母煩惱,其實優點多多

家有「小話癆」的父母會感到不堪其擾,其實這樣的孩子優點還是很多的,家長一定要看的到。這首先說明孩子的語言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他們開始感受到語言的魅力,願意通過語言交流來交朋友、做遊戲,是個好現象。

而且,語言能力的發展直接影響到孩子的表達能力。處於語言敏感期的孩子,父母應經常和孩子說話、講故事,或多用「反問」的方式,加強孩子的表達能力,為日後的人際關係奠定良好基礎。

其次,善於表達的孩子朋友一定不會少。他們以語言為橋樑,構建起自己小小的世界和最初的人際交往,非常難得。

最後,孩子變成小話癆,也凸顯了他的求知慾。孩子們反覆問的那些問題,有的甚至高深莫測,恐怕沒有標準答案,但這並不妨礙他們探索世界的熱情與信心。

父母最常見的錯誤做法是:輕易打斷孩子沒說完的話,沒有耐心聽他講;不肯正面回答孩子的問題,要麼認為太幼稚沒有回答的必要,要麼自己也回答不了隨便找個理由搪塞過去了事;還有的家長對孩子的喋喋不休感到非常厭煩,乾脆讓娃閉嘴,這都是些很粗暴的做法。

家長要如何幫助孩子順利度過語言爆發期?

尊重孩子說話的自由,不要為他們顛三倒四的話感到厭煩,重視孩子的語言爆發期格外重要。那家長需要掌握哪些技巧,來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這樣一個特殊而又關鍵的時期呢?

1、 家長多和孩子說話

很多時候,沒有笨孩子,只有懶父母。帶孩子的過程雖然很辛苦,但不管怎麼說,家長還是要多和孩子進行溝通和交流的,多和孩子說說話,或許孩子剛開始還不能領會到那麼多,等到語言爆發期的時候可能一下就全都會了。

而且家長在和孩子進行語言交流的時候,也是在帶他了解未知的世界,家長和娃多互動,孩子不僅能打開語言爆發的窗,還能打開認知世界的門。

2、 念古詩讀故事

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就拿其中的古詩來說,讀起來朗朗上口,最適合孩子學習語言,而且內涵豐富,也能拓展孩子的學識,非常適合啟蒙教育。孩子可以通過讀故事來積累辭彙量,並形成自己的語感,一舉多得。

此外,家長還可以通過繪本共讀的方式,給孩子講故事,並讓孩子適當重複,講給父母聽。以此來鍛煉孩子的表達能力,認識更多的文字,會說會識字。

3、 通過遊戲來鍛煉

對待「話癆」的最好方式,就是家長也變身話癆,和孩子保持在同一個節奏上,通過遊戲來鍛煉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比如通過打電話的遊戲,和孩子嘮嘮家裡的那些事,小夥伴之間的那些事,設置不同的場景來對話,讓孩子掌握談話技巧。

還可以通過擺放積木的遊戲,激發孩子的想像力,豐富孩子的辭彙量,在遊戲中教會孩子學習,真正做到「寓教於樂」。孩子學起來輕鬆,家長也不必有煩惱。

4、 外出教孩子說話

其實,帶孩子外出是非常好的幫助孩子積累辭彙量的方式。很多詞語,在家裡教了很多遍都不如帶孩子親自去看看,去認認。帶孩子走進大自然,和大自然親密接觸,孩子會變得非常有靈性,也會接觸很多新鮮辭彙。

而帶孩子逛超市也是不錯的方法,孩子在購物的同時能認識到很多水果、蔬菜的名字,並形成牢固的記憶。不少家長表示:「比起枯燥單調的文字卡片,帶孩子逛一趟超市能記住不少名詞,可以說是意外收穫了。」

我是糖果媽媽,是一名高級育嬰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育兒過程中遇到的任何問題都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幫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煩惱與困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糖果媽媽 的精彩文章:

孩子總擰著父母,其實是有原因的,兒童心理學家:問題在家長身上
夏天來了,一家三口睡眠姿勢是怎麼樣的?看完了,不要笑!

TAG:糖果媽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