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消化科博士教你:3分鐘看懂胃鏡報告!

消化科博士教你:3分鐘看懂胃鏡報告!

當你做完胃鏡,拿到胃鏡報告的時候,是不是有這樣的困惑:看不懂,我的胃到底有沒有問題?

今天,我們就教給大家快速看懂胃鏡報告的方法。

1

基本原則

1、先看文字,再看圖片;

2、先看後面,再看前面;

3、先問醫生,少上網查。

上面的圖是我們醫院的報告:

前面部分包括了:你的基本信息和胃鏡的圖片;

後面部分包括了:文字描寫你的胃、診斷是什麼、哪個醫生做的、做完了還需要注意什麼......

我們需要重點看的是:後面部分!!!前面的圖片部分根據後面的描寫對應著看。

拿到報告以後,請先問醫生,不要先上網查診斷結果,這樣做的後果很嚴重~~~

2

看報告的順序

以上面的報告為例

1、看診斷:淺表性胃炎伴膽汁反流(淺表性胃炎基本等於正常,不用看了)、胃角潰瘍。這裡面關鍵的是膽汁反流、胃角潰瘍,這就是你的胃的結果。

2、看文字:胃體後面寫了較多膽汁;胃角寫了:中段見一黏膜凹陷......這就是你的問題具體描寫。看完這個就知道了你的膽汁在胃體、潰瘍在胃角,而且做了活檢。其他文字基本的意思就是「正常」,你就不用看了。

3、看圖片:既然問題在胃體和胃角。那就去找標記這兩個部位的圖。第一排中間的是胃體,黃黃的是膽汁;第二排中間的是胃角,那個白色的坑,就是潰瘍了。其他的圖片就不要看了。具體在胃的哪裡,身體上是摸不出來的,位置也是隨時在變化的。也許是你疼的地方,也許不是,所以就不要去糾結和注意了。

4、看最後:既然做了活檢,那什麼時候可以吃東西,什麼時候拿活檢報告,最下面的紅字部分都交代清楚了,這個很重要。

5、看醫生:拿著報告去看醫生這才是正確的態度,而不是先掏出手機查:潰瘍、膽汁。挂號看醫生,醫生會告訴你:下一步吃什麼葯、注意什麼事情,你還有什麼疑問也可以好好問一問,自己千萬不要去直接查診斷結果。

因為上網去查,無論你查什麼,最後你的出來的結論只有一個:癌!!

3

哪些其實是正常的?

一、圖片部分

上面圖裡面:

左上那些白白的,還能看到圓圓透明的,那些都是泡沫,是正常的,不是你的胃長了東西;

中間那個黑黑的,不是你的胃有個洞了,而是正常的幽門,沒有它,你胃裡面的東西怎麼能排到十二指腸?

右邊那些白白的點點,不是胃裡長的東西,而是反光,這也是正常的。

上面圖裡面,黑黑的是什麼?就是胃鏡管子,不是你胃裡面長出來的東西,這也是正常的。

二、文字部分

如果你的胃鏡報告上寫的是上面圖片裡面的東西,那就恭喜你,你的胃基本正常!

你要問,那些出血點、粗糙是不是有問題?你吃了這麼多年的東西,誰都要留下點痕迹吧,這些都是正常的。

三、診斷部分

「淺表性胃炎」或者「非萎縮性胃炎」:這些其實類似於正常。無論誰去做胃鏡,至少都有這個診斷,所以你也不用去管了。

如果是這兩個結果,就你的胃鏡看,你的胃是基本正常的。

這些正常的事情,就讓他們過去吧,不要把我們寶貴的時間浪費在他們身上,你們說對不對?

4

哪些需要我們重視?

一、圖片部分

看文字部分所對應的圖片。比如一開始我們示範看報告順序的圖,你一定要好好重視你的胃體、胃角對應的圖,因為那個是你膽汁和潰瘍的地方。

重點看:多不多、大不大、有沒有做活檢,這些文字部分會寫得很清楚。

二、文字部分

重點看的是有問題的地方,看幾個、大小、有沒有做活檢等等。

對於息肉、潰瘍.......的大小描寫,不要太在意,更不要把前後兩次的做比較,因為這個大小都是估計的,胃鏡裡面又沒有尺!

1.5厘米和1.6厘米,其實真的沒有區別~~~~

三、診斷部分

診斷裡面可能有萎縮性胃炎、膽汁反流性胃炎......無論是什麼胃炎,其實本質都是胃炎,所以不要太在意。特別是萎縮性胃炎,它根本就不是癌,只是你的「土質」差了點,容易長壞東西,需要定期觀察它、用藥治療它而已。

重點要看的是:佔位、隆起、潰瘍......其他還有一些診斷,先看了醫生再說,自己不要先去網上搜索這個診斷,前面也說了,查到最後就是一個結果:癌。

四、最後部分

比如活檢後什麼時候可以吃,吃什麼,多久拿報告,去哪裡拿報告;有沒有做幽門螺桿菌,結果怎麼樣......

這些在最後的部分都有標記,也不用一遍又一遍地去問醫生。要抓緊時間問主要的東西。

其實,大部分都沒有什麼問題,為什麼一定要上網查了嚇自己?重要的是管理好自己的胃。

5

病理診斷術語部分

胃鏡檢查是用肉眼來觀察得出的結果。如果醫生懷疑有問題,會做活檢,進行病理學檢查。下面就簡單介紹幾種常見的病理學改變。

胃黏膜上皮異型增生或稱不典型增生,又稱上皮內瘤變,是較常見的一種胃黏膜的病理改變。由於與胃癌的發生密切相關,處於癌變過程中的最重要的階段,認為系胃癌主要的癌前病變。對於患者來說,不要過於糾結一些醫學專業術語的概念。

上皮內瘤變是指基底膜以上上皮的一種非浸潤性腫瘤性改變,屬於癌前病變,形態上表現為結構和細胞學的異常。上皮內瘤變是異型增生的同義詞,世界衛生組織分類中要求上皮內瘤變逐漸取代異型增生。上皮內瘤變分為兩級,即低級別上皮內瘤變和高級別上皮內瘤變;低級別上皮內瘤變相當於輕度、中度異型增生,高級別上皮內瘤變相當於重度異型增生或原位癌。

胃黏膜的腸上皮化生或簡稱為腸化生,指胃黏膜上皮細胞被腸型上皮細胞所代替,即胃黏膜中出現類似小腸或大腸黏膜的上皮細胞,見於多種慢性萎縮性胃炎。又可以將腸化生分為小腸型化生和結腸型化生。

小腸型化生,其上皮分化好,是一種常見的黏膜病變,廣泛見於各種良性胃病,尤其多見於慢性胃炎,隨著炎症的發展化生可能會加重,目前認為小腸型化生可能屬於炎症反應的性質;

結腸型化生,其上皮分化差,在良性胃病中檢出率很低,但在腸型胃癌旁黏膜中檢出率很高,說明結腸型化生與胃癌的發生有密切關係。有的患者,可能兩種腸化生同時存在,或認為結腸型化生是由小腸型化生髮展而來的。

慢性萎縮性胃炎常伴有腸化,是胃黏膜損傷的一種指標,萎縮性胃炎合併腸化上皮內瘤變,與胃癌的發生關係密切,發現隨著胃黏膜萎縮的範圍擴大,腸化的發生比例也在增加,上皮內瘤變的發生也在增加。所以臨床上對於此類患者,應該引起高度重視,需要長期隨訪,定期複查,以防癌變。

6

總結

1、看報告的原則:先看後面,再看前面;先看文字,再看圖片;先問醫生,少上網查;

2、看報告的順序:看診斷、看文字、看圖片、看最後、看醫生;

3、千萬不要第一時間去網上查診斷結果的意思,這樣的做法結論只有一個:癌;

4、報告上有些部分可以不用管,有些需要重視;

5、正確的姿勢是,拿著報告去看醫生,重點問診斷結果的意思、下一步怎麼治療、生活上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祝我們,都有一個健康的胃!!

作者:吉米大夫 來源:胰腺病雜誌

投稿郵箱:DDP@high-med.com

關注消化,「腸」想「胃」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消化界 的精彩文章:

世衛組織公布男人比女人壽命短的4個原因
常吃的維生素D是怎樣在IBD腸道炎症反應中起作用的?

TAG:消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