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如果大清另一支水師南洋艦隊參戰,能打贏甲午戰爭嗎?

如果大清另一支水師南洋艦隊參戰,能打贏甲午戰爭嗎?

作者:庫夏娜

1894年7月25日,日本聯合艦隊不宣而戰,在朝鮮豐島海域突然襲擊清軍護艦艦隊,甲午中日戰爭爆發。提到甲午海戰,北洋艦隊是當之無愧的主角。1894年9月的黃海海戰和1895年的威海衛之戰,北洋艦隊都十分活躍,儘管損失慘重,卻也給日軍造成一定打擊。

然而令人疑惑的是,甲午海戰中日本方面是「聯合艦隊」,中國卻只有北洋艦隊出戰。難道當時中國沒有一支「南洋艦隊」嗎?

第一支近代海軍

早在1875年,清廷就決定著手分建北洋、南洋、粵洋三支海軍。南洋海軍駐紮江蘇、浙江各海口,由南洋大臣沈葆楨督辦建設。當時,清朝在上海、福建都有造船廠,為發展海軍提供了物質基礎。

南洋海軍的主力艦艇,有從德國購買的「南琛」「南瑞」兩艘巡洋艦,排水量1950噸,速率13節,共花費70萬兩;還有向福建訂購「澄慶」「馭遠」「橫海」「登瀛洲」等兵輪,建造「開濟」等三艘快船。到1880年左右,南洋屬下的軍艦,不包括福建艦隊,也已有大小十幾艘。

在這段時間內,南洋海軍要比北洋更強大。1883年朝鮮變亂中,南洋即派遣三艘軍艦支援尚未成軍的北洋。南洋海軍歷史上一共購買、建造了約35艘船隻,總排水量32500噸。

成軍後的南洋海軍很快面臨實戰考驗,中法戰爭爆發後,清廷令北洋、南洋分派軍艦支援。李鴻章僅派兩艘到上海,沒發揮什麼作用。南洋艦隊卻大舉動員,派出開濟、南琛、南瑞、澄慶、馭遠五艘主力艦,從吳淞口南下。

在石浦之戰中,澄慶、馭遠遭到法軍桿雷艇夜襲而沉沒,其他三艦參與了1885年初的鎮海保衛戰,協助岸防清軍擊退法軍進犯。

派系鬥爭的棋子

然而,海軍始終是清末政治角力場的重要棋子。從發展脈絡上看,北洋是淮系勢力,南洋則屬於湘系,內部又有福建分支。清朝朝廷中央當然樂於看到地方實力派對立,導致矛盾更加複雜,延緩了海軍發展。

1885年清廷成立海軍衙門,以李鴻章為會辦,意味著開始全力發展北洋海軍。按照原來的海軍建設計劃,南北洋都應購入鐵甲艦。可是,李鴻章打著「先成一軍」的名義,將定遠、鎮遠兩鐵甲艦全部歸入北洋屬下。

北洋外購了流行一時的「蚊子船」四艘:「龍驤」「虎威」「飛霆」「策電」,南洋也托李鴻章同樣購買四艘,結果等新船造好,李鴻章竟自己留用,而將龍驤等四艘舊船撥給南洋

龍驤號

經過李鴻章等竭力經營,北洋成軍後,一度號稱「亞洲第一艦隊」。在清朝看來,既然北洋艦隊如此強大,又何必經營南洋呢?

1885-1895年間,南洋海軍不僅很少添置艦船,原有的軍艦也損失不少,有的觸礁沉沒,有的年久失修,有的因經費緊張裁撤,有的改作訓練艦或運輸船,失去戰鬥力。

從瞎指揮到裁軍

因為撥款不足,南洋海軍的軍艦大多數是上海、福建造船廠的國貨,外購的也多是「蚊子船」、炮艇等小型軍艦。

本來清朝造船工業水平就不及國外,沈葆楨還本著西方17世紀武裝商船式的海戰思路瞎指揮,要求造船「半兵半商」,軍民兩用,實際產物幾乎等於加裝火炮的運輸艦。還有的艦船乾脆就是商船改裝。

沈葆楨的接任劉坤一

沈葆楨的後任也令人哭笑不得。1880年出任南洋大臣的劉坤一,不知為何,對鐵甲艦有一股本能的反感。李鴻章籌資購鐵甲艦,他冷言冷語說「金甲、銀甲亦屬無濟」。在他看來,南洋就是有鐵甲兵輪,也過於笨重,對福建、廣東鞭長莫及。

左宗棠也認為,購買鐵甲艦進行大洋決戰毫無把握,不如造些敏捷快船防守沿海要地。他憑直觀感覺,認為鐵甲船主要用於撞擊敵艦,而且笨重、行駛緩慢、易遭炮擊。他甚至認為李鴻章倡導購買鐵甲艦,是受了英國人出資的《申報》蠱惑。

李鴻章

結果,北洋艦隊擁有定遠、鎮遠兩艘明星鐵甲艦時,南洋海軍質量最好的開濟、寰泰等艦都是鐵脅雙木殼船,一度排水量最大的馭遠,僅為木質兵輪。

甲午戰爭前,南洋海軍甚至遭遇了一回「裁軍風波」。光緒十七年,有官員建議,將南洋海軍開濟等六艘主力艦裁撤,每年可節省50萬兩維護費用,積累10年以500萬兩另造鐵甲堅船。

劉坤一當然極力反對,不過提出的理由十分喜感:開濟等艦雖然戰鬥力遠不如定遠、鎮遠,但似乎還可與北洋的超勇、揚威相當(這兩艘是北洋艦隊戰鬥力最差的);南洋軍艦雖不能與敵船角逐海上,依附炮台守衛海口也未嘗不可;南洋兵輪還可以彈壓民亂、巡邏、緝私、保護漕運等。

各派妥協之下,南洋海軍裁撤了四艘「蚊子船」,其他軍艦也酌情削減人數,每年節省出18萬兩購艦專款。在輕視鐵甲艦的指導思想下,南洋海軍向德國訂購了四艘魚雷快艇。

北洋定遠艦

正因如此,甲午戰事緊張之時,李鴻章還是以「南省兵輪不中用,豈能嚇倭」為由,拒絕了南洋海軍援助。撇開派系問題,南洋艦隊的實力也確實太弱小了。當時南洋艦隊主力仍為六艘排水量1900-2200噸、速率不超過15節的「巡洋快船」。開濟等艦比北洋艦隊中的濟遠號穹甲巡洋艦更為落後,更不用說對抗吉野等兇悍的日艦。

當時甚至連南洋新訂購的四艘德國魚雷艇也未到貨。至於其他的蚊子船和舊式木質輪船,戰鬥力幾乎可忽略不計。按光緒初年的海軍計劃,南洋連一艘主力艦都沒有,直到最後仍未達到成軍標準。

日本吉野號

因此,南洋海軍在甲午海戰中毫無作為,也就可以理解了。當然,南洋海軍在甲午海戰中並非全無存在感。原屬南洋海軍的「操江」號,後調入北洋,於豐島海戰時執行運輸任務,不幸輕鬆送了人頭,向日艦掛白旗投降,成為日軍虜獲的第一艘清軍軍艦。

近代海軍夢的落寞

甲午戰爭不僅毀滅了北洋艦隊,也令清政府對海軍失去信心和熱情。人們不再指望依靠大艦巨炮裝點門面。另一方面,南洋海軍的中下級軍官素質十分低劣。他們難以妥善管理和保修,經常造成各種軍艦意外,觸礁、自爆、互撞,不一而足。

在糟糕的維護下,南洋海軍戰鬥力進一步喪失,僅有三艘軍艦可用。1909年,清廷將所有軍艦統編為巡洋、長江兩艦隊,南洋海軍正式成為歷史。

南洋保民艦

由於並未經歷黃海海戰、威海衛之戰那樣的高強度戰鬥,南洋海軍得以避免北洋艦隊的下場,卻也免不了曲終人散的凄慘結局。儘管南北洋海軍都裝備了近代化的軍艦,但他們本質上仍是一支封建軍隊,不可避免地在新世界的洪流中走向滅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熱軍事史 的精彩文章:

二戰德國這位空軍元帥,地面戰也是高手,曾打得美軍滿地找牙!
亡國不亡軍:此國被納粹佔領,軍人卻浴血奮戰,打出了尊嚴

TAG:冷熱軍事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