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IoT和它的兩任「女友」在憋什麼大招?

IoT和它的兩任「女友」在憋什麼大招?

當大家都在談物聯網(IoT)的時候,物聯網並沒有如預期那樣成熟;當大家轉而關注5G的時候,物聯網反而似從叛逆少年逐漸蛻變成了大叔,更沉穩,也更值得期待。

物聯網最初是由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於1995年在《未來之路》一書中提出:用一根別在衣服上的「電子別針」感知來訪者的位置,控制室內的照明和溫度,控制電話、音響、電視等家電設備。可見,最初的物聯網的概念強調的是互聯、控制。

如果僅從功能上而言,比爾·蓋茨在24年前提出的概念,今天基本已經能夠實現,只不過是將「電子別針」這枚作為中控設備的小巧的別針換成了體型更大的智能設備,諸如智能手機、智能手錶、智能音箱等智能硬體。當下的智能手機在經歷近二十年的發展後,進入物聯網時代,得以成為物聯網的控制中心(更多人稱之為「入口級設備」),並初步實現了物聯網的設備互聯、集中控制。

IoT的第一任CP:AI

然而,近年來,具體在智能硬體、智能家居、智慧社區、智慧工業等產業實際應用過程中,仍是出現了諸多問題。

廠商及用戶最先發現的是,在設備實現連通後,沒有用戶實際需要的信息和功能的加入,本質上而言,意義並不大。

以智能家居為例,當用戶能夠將家中十幾件,甚至幾十件家用電器及其他設備聯網後,如果所有設備都需要等待用戶指令才能進行工作的話,反而增加了用戶的工作量。這種情況下,用戶只是會在對單個設備進行控制時,才會用到相應技術,顯然無法發揮IoT的實際價值。

這裡,技術研發人員想到了經典的自動控制理論,當然,在當下時代,已經有一個相對於自動控制理論更「高級」的技術:人工智慧(AI)。包括早年間在象棋上戰勝人類的IBM的深蘭,近年來在圍棋上戰勝人類的Google(旗下DeepMind公司)的AlphaGo,再到如今的智能語音、智能視覺技術的產品化應用,人工智慧中的深度神經網路、卷積神經網路等演算法及相應模型已經走向落地,在幾波智能硬體風潮後,也終於開始應用到行業、應用到場景中。

當IoT配上AI後,智能家居中的各類設備也得以擁有靈魂,各類設備在初始AI模型搭建完成後已經可以提供場景化控制能力,包括設定回家模式、離家模式等場景;同時,理論上,擁有自學習能力的AI模型也讓用戶能夠自主定製,以及通過搜集用戶日常場景數據,自主優化AI模型。

這是當下智能家居方案的賣點,是各大廠商這一階段的目標,也是當下AI和IoT這對CP在實際場景中目前的價值所在。

當然,不只是智能家居,各個行業都有類似的轉變和升級,也就有了現在的AI 行業,更準確地講,應該是AIoT 行業。

IoT的第二任CP:5G

如果說AI是IoT的第一任CP,是IoT的縱向結盟,那麼,5G就是IoT的第二任CP,或者說是AIoT的CP,是IoT的橫向結盟。

其實,在IoT時代,呼聲更高的是低功耗廣域網(Low Power Wide Area Network,LPWAN),包括中興、華為深度參與的NB-IoT,阿里、騰訊先後布局的LoRa,此類網路由於低功耗、廣覆蓋、大連接的特點得以被認可。

然而,隨著十年一代的移動通信技術進程,2020年將迎來5G元年,此前,國內三大運營商已經開始搶先布局。值得注意的是,5G定義的三類分支技術正對應IoT三類不同場景應用:

eMBB(增強移動寬頻):能夠實現10Gbps的傳輸速率,為用戶提供超高清視頻、VR/AR等身臨其境的業務體驗;

mMTC (海量機器類通信):以每平方公里百萬設備連接技術,支撐智慧城市、智能樓宇為代表的海量設備接入與互聯;

uRLLC(超可靠低時延通信):憑藉超低時延超高可靠性的技術優勢,深入到車聯網、工業互聯網等垂直行業應用,並大大提升行業運營效率。

由此可見,4G成就了移動互聯網時代,滿足了智能手機對移動網路高速率的要求;5G作為IoT的第二任CP,很有可能再次推動物聯網迎來又一個高潮。

集齊IoT兩任CP後,如何真正跨入IoT時代

2019年作為5G預商用的一年,同時也是AI賦能行業,推動行業落地的關鍵一年。然而,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時間點,關於5G、AI、IoT三者如何結合仍有諸多難題。具體在這一年,還有哪些技術問題是諸多廠商真正跨入IoT時代的阻礙呢?

在由中國計算機學會(CCF)主辦、雷鋒網和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聯合承辦,深圳市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研究院協辦的2019全球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峰會(CCF-GAIR 2019)上,特設【5G AIoT專場】論壇,雷鋒網特別邀請到5G、AI、IoT行業中頂尖企業VP、學術專家,共同探討這一時間節點,5G、AI、IoT融合應用中存在的關鍵技術問題,解析行業落地應用中典型案例。

嘉賓陣容(排名不分先後,以終版議程為準):

黃鎧? ? ? ? 香港中文大學校長講席教授,IEEE?Fellow

杜葉青? ? ?華為無線網路產品線5G產業發展部部長、5G產品線副總裁

丁險峰? ? ?阿里雲首席智能網聯科學家

崔寶秋? ? ?小米集團副總裁、技術委員會主席

周炯? ? ? ?京東物聯總經理

思必馳? ? 思必馳

陳方平? ? 雲聖智能CEO

我們已經經歷了互聯網時代、移動互聯網時代,見證過太多關於科技行業漸變的奇蹟,物聯網時代究竟會帶來怎樣的顛覆性技術和生活呢?

7月13日,在CCF-GAIR 2019活動上的【5G AIoT專場】,雷鋒網將為你揭開物聯網時代最後一層面紗,敬請期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鋒網 的精彩文章:

ACM 對 2018 圖靈獎獲得者 Geoffrey Hinton、Yann LeCun、Yoshua Bengio 的專訪
微軟警告:發現Office漏洞攻擊

TAG:雷鋒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