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拔罐後的「罐印」,幫你辨別身體健康

拔罐後的「罐印」,幫你辨別身體健康

由於拔罐療法操作簡便,易學易懂,適應症廣,治療效果好,保健作用明顯,無毒副作用,罐具簡單等特點而成為家庭治療的重要方法之一。

拔罐往往會出現局部潮紅、紫紅、紫黑、水泡、出血點、血泡等各種各樣不同的反應而引起治療者的恐懼,更因一些人不知道出現這些不同的反應所對應的病症對拔罐療效而懷疑並排斥。

其實這些顏色和形態的變化都是拔罐的正常治療反映,在反覆拔罐治療中會逐漸消失,不需顧慮,一般情況也不需要處理,可待其自然吸收,即使出現大的水泡等情況,也只需將水泡局部用酒精消毒後,刺破水泡,擠出泡內液體,3-5天即可癒合。

現將一些常見的罐印色素反應綜述如下,供拔罐者辨別病情狀況時參考:

1、罐印紫黑而暗

一般表示供血不足、有積寒,行經不暢有血淤現象。如痛經或心臟供血不足,患部受寒較重也會出現此印跡。

如印跡數天不退的,通常表示病程已久,需要較長的時間來調理,如走罐時出現大面積黑紫印時,提示風寒所犯面積大,應對症驅寒為主。

2、罐印發紫並伴有斑塊

一般表示局部寒凝血淤症,氣血不暢通。

3、罐印呈散在紫點狀,且深淺不一,表示氣滯血淤症。

4、淡紫發表伴有斑塊

一般提示以虛症為主,兼有血瘀。如斑點在穴位處明顯的,表明此相關內臟虛弱,比如在腎俞穴處呈現,則提示腎虛。

5、罐印紅而暗

表示血脂粘稠、血脂高、供血不足,血脂高,且有熱邪。

6、罐印紫紅、暗紅

陰症、寒症、血郁

7、罐印鮮紅而艷

一般表示陰虛,氣血兩虛或陰虛火旺。而且如果局部發熱說明陽症、熱症、實症、熱毒熾盛、體質陰虛、火旺。

8、罐印呈鮮紅散在點

通常在大面積走罐後出現,不高出皮膚,如系在某穴及其附近集中,則提示此穴所相關的臟腑異常或存在病情。此類紅點可用針刺來治療、調節內臟功能。

9、罐印潮紅、淡紅

虛症

10、罐體內壁有水氣

表示該部位有濕氣,寒濕重。

11、罐印出現水泡

說明體內濕氣重,如果水泡內有血水,是濕熱毒的反應。

12、罐印表面有皮紋或微癢

表示風邪或濕症。

13、罐印灰白,觸而不溫

多為虛寒或濕邪。

14、若走罐時出現風團

(如急性尋麻疹狀),提示為風椰所致,或是過敏性體質。

15、局部很快恢復原樣

提示身體基本正常或病情尚輕,或快痊癒。

在連續拔罐過程中,罐斑顏色逐漸變淺或減少,說明病情逐漸減輕或病接近痊癒。

一般情況下,根據以上診察罐印色素的變化,結合臨床反映的癥狀,有針對性的對症拔罐治療,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1、皮膚呈白色:體內溫氣重

表現:在皮膚顏色的改變上,如出現白色的小水珠,則表明為體內濕氣重。有的人體內濕氣嚴重,水濕多而毛孔一時無法全部排出體外,拔罐後會表現為皮膚起小水泡。

方法:體內濕氣重,單靠拔罐可能無法全祛除濕氣。最好的方法便是讓陽光照射。人體內的陽光便是陽氣,補充陽氣才能讓濕氣消散。女性可以用艾灸灸關元穴、子宮穴,利用一個灸盒便能將兩個穴位同時艾灸。

2、出現黃色物質:體內有病邪

表現:出現黃色的物質,可能說明體內存在其他病邪;黃色的物質又散發著一股惡臭味,通常是皮膚病,如痤瘡。

方法:利用蓮花針拔罐逐淤法,在皮膚表面用蓮花針敲刺後再拔罐,此時會將體內的淤血一同排出體外。

3、皮膚呈黑紅色:感冒引起

表現:拔罐後皮膚呈黑紅色,無分泌物,顏色偏紅多為「痧」,通常為感冒。

4、皮膚呈偏黑色:勞累勞損所致

表現:顏色偏黑色為淤血阻滯,通常的癥狀為勞累、勞損。

方法:勞損的部位除了拔罐,更好的方法是通過手法按摩配合中藥燙療,利用熱療活血通絡。

方法:拔罐可排出毒素,另外,還可通過按摩穴位,來緩解感冒癥狀。

注意:

以下五類人就不宜拔火罐:體質弱者、皮膚易過敏或體表有潰瘍的人、全身劇烈抽搐或情緒煩躁不安者、重度失血後、婦女月經期以及妊娠婦女、肺部疾病患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天愛養生 的精彩文章:

男子半夜猝死,搶救2小時離世,提醒:酒後最忌這2件事
壽命長的男人,有「三小兩多一大」6大特徵,能多佔一個就很好

TAG:天天愛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