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報刊亭,別一拆了之

報刊亭,別一拆了之

近日在某地想到報刊亭買份報紙,可一連轉了三條街,也沒見到報刊亭的影子。仔細詢問,原來是整治街道環境時拆除了。街道環境整治就必須拆掉報刊亭嗎?

報刊亭和街道環境的關係似乎並不是一對矛盾。報刊亭曾是城市街道一道亮麗的風景。由於每天出售的報刊都是最新出版的,冒著熱乎氣兒,又位於百姓家門口,抬腳就能到,所以很受老百姓喜愛。人們路過,也常常會慢下腳步,駐足瀏覽和購買,獲得精神上的愉悅。這一路邊的文化設施,看似簡易,卻正因為其便利、供給及時、分布廣泛,成為了人們家門口的「文化地標」。

隨著時代的發展,一些地方的報刊亭確實存在著規劃不一、破舊老化等問題,佔道經營、影響行人通過等情況也屢屢出現。但不能因為一些問題的存在,就索性「把孩子和洗腳水一起潑掉」。社會治理首要的目的是為了方便群眾需要,上至交通設計,下至路牌標識,不能因為存在不規範、不統一的問題,就一拆了之。以至於筆者想買一份報紙,都如此之難。其實,有些城市能在碩大的中心廣場、富麗堂皇的商場酒店上不惜財力、下足功夫,完全也能夠在文化設施建設方面想得再多一點、再細一點。

一座城市的現代味兒容易從外觀上看得到,但一座城市的文化味兒卻需要從各方面去體味。如果說,保護好歷史街巷、文物建築,是讓城市傳承好歷史文化記憶,那麼設計好、保留好報刊亭等群眾身邊的文化設施,同樣是傳遞文化知識、浸潤文化氛圍的重要方面。這些年來,保護古城牆、四合院、老衚衕等觀念已經深入人心,但對類似報刊亭等公共文化設施的規劃和建設,不少城市還需要引起重視。

有一種聲音認為,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電子媒體蓬勃發展,「讀屏」者越來越多,報刊亭的價值已被消減大半。不過我們應該看到,許多讀者早已習慣閱讀紙質報刊書籍,而且這樣的讀者不在少數。如果一刀切地拆掉報刊亭,對「讀屏」者或許沒啥影響,但會影響紙質媒體讀者的選擇,這種做法可謂不明智。

利民之事,絲髮必興。其實已經有一些城市在報刊亭的規劃設計上進行了有益探索。比如,把報刊亭設計成時尚鮮亮的路邊特色小屋,統一邊長和佔地面積,既不佔道又成景觀,暖心的創意設計給人留下非常溫馨的感受。最是細節暖人心。各地在城市治理中精心把文化工程辦成群眾歡迎的暖心工程,何樂而不為呢?(於保月)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9年06月15日 第 07 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外網 的精彩文章:

台立法機構爆發肢體衝突 藍綠「立委」推擠扭打在地
增進內地和香港教育交流互鑒 建構開放的校園文化

TAG:海外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