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夢中的場景助他贏得諾獎:玩耍、做夢、走神,竟能激發創造力

夢中的場景助他贏得諾獎:玩耍、做夢、走神,竟能激發創造力

圖片來源:pixabay

玩耍、做夢、走神,這些聽起來都像是不認真學習工作的代名詞。但正是這些行為,得以讓大腦思維放飛,不經意間就能提供許多問題的答案。神經學家和心理學家正將玩耍和創造力聯繫到一起,認為玩耍能激發人類的創造力。而許多著名作曲家和科學家的例子,也印證了這一觀點。

撰文丨Andreas Wagner

翻譯丨董依明

編輯丨楊心舟

「前路走不通時,我會選擇往後退一步,然後重新規劃路線,這樣能讓我走的更遠。」在解決問題的見解上,19世紀物理學家赫爾曼·馮·亥姆霍茲將自己比作登山運動員,他自省問題的方式也為我們提出了一個問題:創造性思維是如何克服低谷到達下一個高峰的?

與生俱來的玩耍能力

思維不像是有組織的生命體或者可以自我組裝的分子,它是很抽象的東西,不可能用常規的物理或化學手段來前進。但思維也會千方百計地去實現向前推進的目的,這其中最重要的一種方式就是「玩耍」。

這種玩耍不是指有規則的棋盤遊戲或足球競技,而更像是隨心所欲,沒有規則的遊戲,比如像孩子玩樂高積木,這種玩耍不帶目的性,沒有利益關係,甚至沒有失敗。

玩耍對於生命個體來說很重要,它的存在要遠遠早於人類出現的時間。玩耍或許是幼年動物練習交配的手段,幾乎所有的幼年哺乳動物都會玩耍,鳥類中的鸚鵡和烏鴉、一些爬行類動物、魚類,甚至蜘蛛中都曾有過玩耍的記錄。但是說到最會玩耍的動物,還是非寬吻海豚莫屬,它們曾被記錄過有37種不同的玩耍方式。圈養海豚會孜孜不倦地玩球和其他玩具,野生海豚則會玩羽毛、海綿和從氣孔中噴出的「水圈」。

但是玩耍是要付出代價的。年輕的動物會把一天20%的能量預算花在玩耍上,這就意味著這些能量不能用於捕食。此外,玩耍還會帶來一些生存相關的問題:因為互相追逐或跟在母親身後玩耍,獵豹幼崽會嚇跑獵物;因為貪玩而陷入泥潭的大象;被仙人掌刺釘住的大角羊等。有的動物甚至還會因為玩耍誤殺了自己或者同伴。在一項1991年的研究中,劍橋研究院的Robert Harcourt觀察了一群南美海狗。一個季節內,群落里有102隻幼崽被海獅攻擊,其中26隻死亡,而且超過80%的幼崽是在玩耍時被攻擊而死亡的。

既然玩耍的代價如此之高,那肯定也會帶來很多好處。甚至有時,玩耍可以決定生與死。舉例來說,紐西蘭的野馬越貪玩,它們在第一年就存活得越好。阿拉斯加棕熊的幼崽一歲時候的遊戲行為,能讓它們安穩地度過冬天。

另外,某些玩耍行為也不是單純地為了放鬆精神。馬會在玩耍過程中讓肌肉變得更強;獅子幼崽們玩打鬥的遊戲,實則是為日後爭奪部落首領的鬥爭打下基礎;海豚吹空氣泡泡,是在訓練迷惑和捕捉獵物的技巧;雄性蜘蛛練習怎樣在交配後快速遠離雌性,以防被其他雄性攻擊。

至少在哺乳動物中,玩耍的作用不只是單純地練習某項行為,當它們跟蹤、捕獵和逃跑時,它們能夠發現自己處在前所未有的新環境中。科羅拉多大學研究員Marc Bekoff一生都在研究動物行為,他認為玩耍擴大了動物的行為範圍,能讓它們靈活適應不斷改變的周遭環境。換句話說,動物的玩耍是具有創造性的,不管這是否能馬上被利用上,但正是這些玩耍行為讓動物能為不可預知的意外做好準備。

在1978年一項以幼鼠為對象的試驗中,為阻止同齡夥伴之間的溝通玩耍,小鼠在籠子中被網隔開。經過一段時間的隔離後,研究人員教所有小鼠通過拉出一個橡皮球來換取食物,隨後將食物獲取的方法從「拉出球」換成「拋球」。與自由玩耍的小鼠相比,被剝奪了玩耍的小鼠需要花費更長的時間來學習獲取食物的新方法。

玩耍與創造力

劍橋大學的動物行為專家Patrick Bateson則更直接地將觀察到的動物行為與創造力聯繫了起來。他認為,玩耍能夠讓人從一些思想上的死胡同中走出來,當你卡在某個點想不通的時候,還會讓你茅塞頓開,併產生新的想法

在這種觀點中,玩耍對個人創造力來說,就像基因漂移對演化或者熱量對分子自組裝的作用。如果玩耍真的與創造力有關,那我們就不會驚訝,為什麼有創造性的人總是把看似枯燥的工作描述得趣味性十足。

青黴素的發現者Alexander Fleming經常被上司指責他過於散漫的工作態度,但Fleming說,「我會跟顯微鏡做遊戲......打破規則,發現沒人注意的東西是非常有趣的。」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Andre Geim曾宣布「工作中保持遊戲態度一直是我的特點。除非你碰巧在對的時間、對的地點剛好獲得了想要的結果,或者你有別人沒有的捷徑。否則,我們只能冒險來尋找出路。」

James Watson和Francis Crick發現了DNA雙螺旋,但是他們卻是從彩色小球中獲得了啟示,這些彩色小球可以像積木一樣粘在一起,就這樣他們建立了雙螺旋模型。用Watson的話說,他們要做的不過是「開始玩耍吧」。

短暫停止玩耍行為,會讓我們的判斷能力停滯,因此我們會失去選取好主意的能力,但是恢復玩耍時這種能力又會回來。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有時會跌入不完美的低谷,然後又會再次爬上完美的頂峰。玩耍只是達到目的的一種方式而已。

夢也是同樣強大的。心理學家Jean Piaget將做夢比作玩耍,他的開創性研究幫助我們理解了兒童的成長過程。正是在夢中,我們的大腦才會自由地將最奇異的思想和圖像片段組合成小說中的人物和情節。著名歌手Paul McCartney曾在夢中聽到了一首歌曲,在夢裡他認為這是別人創造出的歌曲,因此他將其作曲出來後,詢問了音樂界人士是否知道這首歌,結果當然是沒人聽過。就這樣,這首夢中的歌 Yesterday 成為了20世紀最成功的歌曲之一;德國生理學家Otto Loewi在夢到了一個重要實驗的想法,這個實驗在日後證明了神經遞質的交流功能,這為他贏得了諾貝爾獎。

Paul McCartney在夢中創造出了金曲Yesterday

即使在半睡眠狀態下,我們的大腦也足夠開啟想像。在這種狀態下,August Kekule發現了苯的結構;Mary Shelley構思了《弗蘭肯斯坦》;Dmitri Mendeleev發現了化學元素周期表。

玩耍和做夢都是我們放飛思維的方式。據報告,96%的美國成年人每天都會放飛思維,也就是走神,而另外4%的人可能只是因為心不在焉而沒注意到而已。要判斷一個人在做一件事情時走神的頻率很簡單,直接問他們就好了。打斷正在工作的人,問問他們在想什麼;在任意時間給研究參與者發一條簡訊,詢問他們在想什麼。當心理學家這樣做時,他們發現人類走神的頻率高得驚人,大部分人的大腦在三分之一到一半的時間裡是都在走神。

走神通常被認為是無害的,但不代表這沒後果。心不在焉的人很難集中注意力,比如他們會在閱讀理解測試中表現得很差。更令人擔憂的是,他們在考試中的表現也更差,其中包括許多大學入學要求的學業能力測試。如果你有職業抱負的話,最好還是不要掛科。

但是走神也有有利的一面——至少對於訓練有素的頭腦來說是這樣。事實上,像愛因斯坦、牛頓和著名數學家亨利·龐加萊這樣的人,他們解決了許多重要的問題。但是,很多時候他們並沒有刻意鑽研這些問題,比如阿基米德在進入浴缸時發現了應該如何測量物體的體積。阿基米德這一最重要的發現,是由他進入浴缸時不斷上升的水中獲得的。龐加萊曾描述了他有一段時間在數學問題上沒有取得成功的心態:

我對自己的失敗感到厭惡,於是去海邊玩了幾天,想了些別的事情。一天早晨,當我走在懸崖上時,我突然產生了一個想法,簡單地、突然地,而且我立刻確定了:不定三元二次型的算術變換和非歐幾何的變換方法完全一樣

控制玩耍,獲得無限創造力

在靈光一現,想法到來之前,我們會把這段看似空閑的時期叫做思維孕育期。當你在努力工作,卻沒有獲得什麼結果後,來一些不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活動(比如散步、烹飪、洗澡),大腦思維就能自由地漫遊了。而當思維漫遊到你開始解決不了的問題時,就可能會偶然得出解決辦法。

這個所謂的思維孕育過程是無意識的,但卻能增強創造力。在一項實驗中,135名大學生參加了一項關於創造力的心理測試,他們被分為三組,測試要求他們找到日常用品的不尋常用途,比如磚頭或鉛筆。測試開始幾分鐘後,心理學家打斷了第一組學生,並給他們布置了一項不相關的任務,給學生們看一系列的數字,並讓他們分辨出哪些是偶數,哪些是奇數,這項新任務比較簡單,但這分散了學生們對測試的注意力。在被打斷之後,學生們繼續進行創造力測試,他們的答案比沒有被打斷的第二組學生更具創造力。

圖片來源:pixabay

第三組學生也被打斷了,但他們被分配了更困難的任務,需要注意力更集中的任務。他們的答案則沒有第一組那麼有創意。所以,結論是,簡單到幾乎不需要注意力的「打斷「可以解放思想,從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如果走神會影響創造力,那麼反過來冥想就應該有相反的效果。事實也確實如此。2012年的一項研究表明,人們在冥想過程中會減少走神,因此可以提高學術考試的分數。但在創造力測試中,冥想的人卻明顯不如那些走神的人。

正如生物演化與自然選擇之間會達到一個微妙的平衡,創造力同樣也需要平衡。當你冥思苦想而沒有進展時,也許某些想法就在手邊,你要做的就是停下手頭的工作,去玩,去做夢,讓思緒漫遊起來。

2019年6月刊《萬物》雜誌

現已全新上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科學 的精彩文章:

中國計算機學會:暫停與 IEEE 旗下通信學會合作
傳奇天才達·芬奇,卻終身受拖延症困擾:多動症塑造的雙面人生

TAG:環球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