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美媒:允許飛行員在駕駛艙睡覺 或能提高航班安全

美媒:允許飛行員在駕駛艙睡覺 或能提高航班安全

參考消息網6月15日報道美媒稱,航空公司以及聯邦航空局已採取措施減輕飛行員的疲勞程度,但是很多飛行員仍然擔心兩名飛行員需要在整個飛行期間保持清醒狀態,儘管一人或兩人可能都有疲勞癥狀。一種可能的建議是:允許飛行員在駕駛艙內小憩。

據美國《大眾科學》月刊網站6月5日報道,美國公眾擔心這種主張,但是一旦向他們解釋這種建議實際上能夠提高航班安全度,他們或許會感覺好一些。

報道稱,2014年,聯邦航空局實施了60年來第一個飛行員休息條例,根據飛行員班次起始時間,限制每天的上班總時間和飛行小時。條例還規定審批流程,飛行員可以提出疲勞報告,不會被航空公司或政府進行紀律處罰。

此外,小憩可以改善飛行員的清醒程度。有些飛機,比如長途國際航班使用的機型,會設置供飛行員及其他機組人員休息的床位。但是,小一點的機型不具備這樣的空間。只有8小時以上行程的航班才需要增加飛行員,這樣每次可以有一名飛行員輪班休息。短途飛行中,美國規定整個飛行期間兩名飛行員都要保持清醒,沒有休息機會。

有些國家,包括加拿大和澳大利亞,允許飛行員在駕駛艙內稍事休息。允許飛行員在駕駛艙內小睡的官方辦法叫作「在位受控休息」。

「在位受控休息」規定了飛行員休息的政策和辦法,但規定很嚴格。比如,《加拿大航空公司飛行操作手冊》規定:如果飛行員想休息一會兒,必須告知副駕駛和一名航班乘務員。飛行員只能睡40分鐘以下,必須在航班降落至少半小時前醒來。飛行員醒來後需要15分鐘才能完全清醒,期間實際上不能駕駛飛機,除非他們需要幫助處理緊急情況。

報道稱,70%的飛行員贊成「在位受控休息」辦法。按照平均水平計算,完成問卷調查的所有參與者認為應當準許飛行員休息45分鐘,接近科學證明所建議的40分鐘。他們還認識到飛行員有必須在開始降落前30分鐘清醒過來。總之,參加問卷調查者認為「在位受控休息」幾乎不存在問題,而且相當有益。

可是,有些飛行員的確表達了擔憂:實行「在位受控休息」可能導致意外後果。知道飛行員可能在飛行途中小睡,航空公司可能安排強度更大的飛行班次,最終抵消了「在位受控休息」帶來的好處。

報道最後稱,駕駛艙疲勞仍然是全球民航業的一大威脅。也許應該聽取飛行員的意見,在需要的情況下,允許他們休息一會兒,這樣才能更安全地飛行。(編譯/鄭國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參考消息 的精彩文章:

鴻海將逾150個工作崗位移出美國……
中國5月經濟運行總體穩定:消費增速企穩 對增長貢獻提升

TAG:參考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