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研究500多對雙胞胎後:有人「喝水都胖」,有人卻狂吃不長肉,和這件事有關……

研究500多對雙胞胎後:有人「喝水都胖」,有人卻狂吃不長肉,和這件事有關……

對許多小夥伴來說,身邊或許總有一個怎麼吃也不胖的瘦子。

而自稱喝口水都胖的你,總是羨慕大家都吃一樣的東西,怎麼唯獨就自己一胖絕塵呢?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說這是天生的,畢竟基因不同,有人就是怎麼吃都不胖啊……

但一項最新的科學報道似乎推翻了我們長久以來的固有觀念,這項人類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著名雙胞胎實驗,有了不一樣的結論:基因對人的影響並不是絕對的,環境不同也會影響基因的表達。

根據對同卵雙胞胎長期科學跟蹤研究結果來看,肥胖受基因影響,但並不絕對受基因控制,愉悅的心情,健康的飲食習慣和生活作息,都會減弱「肥胖基因」帶給人的影響。

換句通俗簡單的話來說,睡得好不好,吃得是否健康,是否有規律運動習慣,還有工作生活的壓力大小等等要素,綜合決定你是不是真得瘦不下來又或者吃不胖……

01

研究26年招募30萬對雙胞胎

這項名為英國雙胞胎項目(TwinsUK)是迄今為止最大的成人雙胞胎登記項目,參與者的年齡在16~98歲。

項目於1993年在倫敦國王學院成立,由國王學院的基因學教授,營養學和微生物專家Tim Spector主導,目的就是研究與複雜性狀及疾病有關的遺傳和環境病因學。

至少有從1920年以來出生的30萬對雙胞胎同意參與這一項目,這一數字將超過世界上所有雙胞胎登記庫全部記錄的總和。

截止2013年,項目已經收集了超過13,000多位雙胞胎志願者的信息,約有50%完成了基本的綜合評估,超過70%完成了詳細的健康調查問卷。

在雙胞胎項目中,Tim Spector教授最近搞清楚了一個問題:面對一個人的先天基因,食物對人體胖瘦究竟起到了多大的作用?

這個被稱之為「Predict 1」(預言1)的項目招募了超過1000多個同卵雙胞胎。

所謂同卵雙生,在英語里稱之為「identical twins」,因為單一顆卵子受精後形成單一顆受精卵,此單一胚胎在發育期間偶然且自然分裂成兩個胚胎髮育,其中的染色體、基因等天然內容幾乎完全相同。

除了某些由於隨機原因而產生的特徵(例如指紋)略有輕微差異,其餘天然內容幾乎全等,所以同卵孿生的外觀非常非常相像。

在實驗中,這些雙胞胎都會吃同樣的早午餐,並且用餐的時間也是要規定,所有人都要佩戴一個24小時的監控設備,用來監測血糖變化,同時還得測量血脂及新陳代謝水平。

此外還要在醫院抽血檢測反映身體細節的各種指標例如肝功能,大腦化學物質如血清素等,這些檢測往往都要進行一整天。

回到家後也得嚴格遵守飲食標準,並且還得一天扎三次針採集血樣,同時還得認真填寫自己的運動習慣、睡眠情況等。

那麼這些同卵雙生基因相同的雙胞胎每天吃一樣的食物,身體會有相同的反映嗎?

如果出現不同的反饋結果,那麼一個人的體重變化,可能首先就排除了基因這個重要因素。

實驗的結果表明,他們的身體反應的確有相當大的差異。

02

「喝涼水都胖」基因不存在

究竟為什麼出現了不同的反映呢?

實驗中有一個案例:雙胞胎吃了同一餐,但哥哥的血糖濃度可能是弟弟的10倍還多。這讓他比雙胞胎弟弟有更大變肥胖的概率,同時患心臟病的幾率也會大大增加。

在實驗中還有個非常典型的具體例子,今年同為35歲的雙胞胎姐妹Kinga和Kata兩人都住在倫敦,兩人都還從事跟醫療相關的工作。

至於為什麼要參加這個實驗,Kata表示十分好奇:「我們是同卵雙胞胎,基因一致,想看看自己的數據也想知道有啥不一樣,並儘可能幫助他人,改善更多人的健康狀況。」

這對雙胞胎體重幾乎一樣,而且他們長期的飲食情況比較均衡,生活習慣也很健康,經常去運動,體檢後也發現沒有什麼慢性疾病。

可就是這樣一對基因相同的同卵雙胞胎,吃進去的食物對身體的反映,就出現了截然不同的結果。

實驗中提供的早餐諸如白麵包、意麵或者米飯(升糖指數相對較高)兩個人吃完後,Kata的血糖幾乎不會出現波動,但是Kinga的血糖水平卻異常得高。

讓研究人員意外的是,當又一天提供的早餐變成了全麥麵包(升糖指數相對較低)時,情況卻發生了180°大轉變,這回Kata的血糖上升很快,但是Kinga的血糖幾乎沒有變化。

就連Kata自己都產生了疑惑,一直以來以為更健康的全麥麵包非常適合自己。

既然連基因都一模一樣,究竟是什麼讓這對姐妹出現了身體變化?

科學家們給出了答案,這一切與腸道中的菌群有關。

當我們腸道中的菌群種類越多,那麼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的能力就更突出。

結合Kata和Kinga這對同卵雙胞胎姐妹來看,儘管兩人的腸道菌群比平均水平更低,但Kata的腸道菌群比Kinga更多一些,所以她能更好地消化碳水化合物。

通過對大量同卵雙胞胎的研究發現,在控制了遺傳基因這一要素之後,由於後天環境的影響,雙胞胎二人的腸道菌群可以相差超過50%。

對於這樣的結果,Tim Spector認為:「當我們的腸道菌群水平太低有體重增加

心臟病幾率增大的風險,雖然不能說Kata相對較高腸道菌群水平保護了她,但這種可能性是更大一點的。」

而後天決定腸道菌群主要因素大體可以歸為三個方面,分別是分娩方式、抗生素的使用率和飲食習慣

小夥伴們,不管想減肥還是保持健康,或許可以嘗試了解自己的腸道菌群,去做一個腸道菌群檢測,增加飲食豐富性、新鮮度,重塑自己的腸道菌群,有個好的腸胃功能是多麼重要啊!

此外實驗還有一個更為重大的發現,我們的身體分解脂肪的水平,決定了我們適應不同的食物。

脂肪的消化主要在小腸上段經各種酶及膽汁酸鹽的作用,水解為甘油、脂肪酸等。我們每個人的脂肪分解速度快慢不一,這也就是為啥有人適合吃低脂食物,但有些人吃低碳食物卻更好。

這個實驗的初步結論最近發表在了《美國人類營養學期刊》上面,發現君覺得非常新穎,有興趣、專業背景強的同學可以去看看。https://www.cell.com/ajhg/fulltext/S0002-9297(19)30121-1

03

「健康」食物或許並不適合每一個人

所以啊,按照發現君的理解,一樣的食物對不同的人產生不同的作用,而不同的食物對個人也不能一概而論,也真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也讓發現君大受啟發。

許多當前流行的地中海飲食、生酮飲食、循環碳水法等等的確在許多人身上行之有效,但有些人的確就是不適應呢,如今似乎找到了科學的依據。

知道了這一點對我們的健康有巨大的好處。比如實驗中的同卵雙胞胎Kinga和Kata,她們已經了解了食物對自己的反映,並且意識到自己脂肪代謝水平相對更慢,因此就可以針對性調整自己的飲食結構。

Spector更是給出驚人的言論,這個長期的實驗結果或許會對食品工業帶來衝擊,因為這意味著食物包裝上的成分諸如脂肪和卡路里等不再重要,而你吃的東西進了體內究竟發生了什麼,完全取決於你自己....

未來我們更是可以基於個人自身情況來定製包括營養攝入,運動習慣等健康計劃。

究竟什麼是健康的食物?

看起來並是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正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自己的胃自己清楚,看來這話真是沒錯。

有些小夥伴們感到很絕望,畢竟把自己的胖賴給天生這條路,似乎已經被堵上了,但這也不是讓你繼續放縱自己暴飲暴食的理由,我勸你還是……

畢竟通過合理的運動和良好的飲食習慣還瘦不下來的人,可能你既沒有認真運動也沒有好好掌握自己的飲食。

Reference:

*部分內容源自:微信公眾號英國那些事兒

*https://www.dailymail.co.uk/health/article-7125751/Twins-prove-pile-weight-eat-like.html

https://www.newsypeople.com/twins-who-prove-why-some-of-us-pile-on-weight-while-others-can-eat-what-they-like/

*https://www.cell.com/ajhg/fulltext/S0002-9297(19)30121-1

///

沒辦法甩鍋基因

那就要老老實實做到

睡好、吃好、運動好

保持心情愉快

改變自己的身體不是不可能啊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發現紐西蘭 的精彩文章:

紐西蘭這一行業嚴重缺人,生孩子竟成高危行為!中國人很少從事
懷孕母親被44斤垃圾殺死:這是人類拍過最羞愧的照片

TAG:發現紐西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