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他拍了50年電影,唯獨這一部冠絕華語影壇

他拍了50年電影,唯獨這一部冠絕華語影壇

今天影Sir不談內地電影,來和大家嘮嘮老牌的台灣片兒。

1982年《光陰的故事》揭開了台灣新電影的序幕,就此掀起了一陣「台灣電影新浪潮」。

但今天咱不談這部開山之作,而是來聊聊「台灣新電影雙子」之一的侯孝賢導演的一部舊作——一部關於台灣關於年少的影像記憶。

今天影Sir給大家推薦的這部電影,

幾乎容納了所有中國人的童年記憶和成長經驗。

《童年往事》

他拍了50年電影,唯獨這一部冠絕華語影壇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老片有很多,但不是所有的老片都能稱之為經典,而這部,絕對是經典中的經典,有多經典呢,老規矩,用事實說話。

他拍了50年電影,唯獨這一部冠絕華語影壇

影Sir友情提示:

觀看此片,畫面低調,節奏緩慢,長鏡頭頻出,出場直看的影Sir昏昏欲睡。

但只要撐過前五分鐘,相信諸位連眼都捨不得眨,

因為那是我們每個人的午夜夢回,前世今生。

他拍了50年電影,唯獨這一部冠絕華語影壇

《童年往事》是侯導的一部自傳式作品,是他自身對於生命成長的深情記錄。

電影開始,隨著敘述者的旁白交代了拍攝初衷,

(影Sir一度懷疑這個就是侯導(侯孝賢)本人)

而後屏幕漸漸黑暗,四個白色大字「童年往事」緩緩浮現,沒錯,就是這般簡單到毫無雕琢的畫面。

他拍了50年電影,唯獨這一部冠絕華語影壇

但隨之而來的配音,阿婆呼喚伢崽的聲音:

阿孝咕,阿孝咕……一聲聲的不斷傳來,隔著屏幕衝撞著我們的內心。

他拍了50年電影,唯獨這一部冠絕華語影壇

影Sir相信,每一個東方人都可能聽到過,

因為那是我們共同的成長經驗和集體記憶,放在此處,卻是來自童年的呼喚。

是台灣的童年,我們的童年,保存著一個時代的特殊記憶。

他拍了50年電影,唯獨這一部冠絕華語影壇

鏡頭隨之移動,村頭靜默不語的大槐樹,午後在街上喝茶閑聊的人們。

他拍了50年電影,唯獨這一部冠絕華語影壇

跟隨著阿婆尋找貪玩孫子的身影,敘述者開始娓娓敘述自己的童年與青春的成長。

說到「童年往事」,影Sir倒是難得有一絲歲月忽已逝的憂傷,童年已遠,只是夜裡夢來還鄉。

他拍了50年電影,唯獨這一部冠絕華語影壇

看到影片中的阿孝咕,玩彈珠,轉陀螺,和小夥伴們一起撿鐵絲,一群屁大點的孩子穿著個短褲滿大街的瘋跑。

他拍了50年電影,唯獨這一部冠絕華語影壇

侯導的電影慣於追求細節,那些幼年玩耍過的遊戲,因為貪玩被父母責罵,祖母卻護著的情形,蹲在門口像小哈巴狗等大人回來的經驗,吃到一塊糕點的喜悅……

他拍了50年電影,唯獨這一部冠絕華語影壇

這些平常而瑣碎,似乎只有五六歲孩子才會感興趣的情節堆積起來,偏偏組成了一部感動一代又一代的作品。

整部影片重細節勝於重情調,大量運用生活的細節來表現童年的生活。

小孩子都喜歡把自己喜歡的東西偷偷藏起來,

他拍了50年電影,唯獨這一部冠絕華語影壇

卻因為年齡而無法進行有效辯護,免不了被家長誤會責罰,在家裡幹了壞事,總是去找祖母尋求庇護。

他拍了50年電影,唯獨這一部冠絕華語影壇

粗心大意的時候,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也會變得沉靜,懂事。

他拍了50年電影,唯獨這一部冠絕華語影壇

兄弟姐妹在廳堂里打鬧,姐姐幫著媽媽幹家務,祖母在一旁絮絮叨叨,在祖母溫柔的絮叨聲中,伢崽們慢慢長大。

這一階段,父親還未去世時,影Sir印象最深刻的片段,便是阿婆帶阿孝咕回梅縣的那一幕。

因為孫子考取了中學,祖母決定帶著他回鄉祭祖。

他拍了50年電影,唯獨這一部冠絕華語影壇

七十年代的鄉間小路上,一高一矮,一蒼老一年幼,兩道走路的動人背影便勾勒出一個時代的剪影。

路有千千萬萬條,但此刻此景,影Sir莫名的覺得,最美的是祖孫二人走過的長長回鄉路,一路蟬鳴,一路暖陽。

他拍了50年電影,唯獨這一部冠絕華語影壇

腦子已經不甚清楚的祖母,堅定認為只要找到梅江橋,過了橋,就能回到家鄉。

他拍了50年電影,唯獨這一部冠絕華語影壇

而祖孫二人在茶肆休息時,與女店主的一番對話,於不經意間揭示了影片除成長之外的另一主題——鄉愁。

影片中,祖母自始至終都在用客家話,自始至終都在找那條回大陸,回家的路。

他拍了50年電影,唯獨這一部冠絕華語影壇

客家話於祖母是母語,聯繫著故鄉。

阿孝咕一家所談論的話題也大多都是在鄉時的回憶,或南洋,或梅縣,或是廣州的回憶。

影片也在若有若無地呈現出那個時代對大陸情懷凋零的痛惜,讓即使是對時局不甚關心的人也能感知到一絲惋嘆和悲哀。

他拍了50年電影,唯獨這一部冠絕華語影壇

隨著影片的進行,阿孝咕的成長曆經了第一次波瀾,也是阿孝咕第一次直面死亡。

在一次突然的停電之後,他的父親驟然離世,留給子女的是無盡的遺憾與心靈的觸動。

他拍了50年電影,唯獨這一部冠絕華語影壇

那全家為之守靈的情節在影片中極富意涵,年幼的阿孝咕看著嚎啕大哭的母親,略顯惶惑,茫茫然的樣子,似乎不知自己的至親已經永遠的離開。

他拍了50年電影,唯獨這一部冠絕華語影壇

鏡頭一轉,缺失了父親的陪伴,阿孝咕已然長成為一個有些叛逆的坐在樹杈上的少年。

他拍了50年電影,唯獨這一部冠絕華語影壇

褪去稚氣,對周遭事物滿不在乎,大口嚼著甘蔗,一副市井小混混的樣子,呼朋喚友,浪跡街頭。

他拍了50年電影,唯獨這一部冠絕華語影壇

兩個鏡頭的迴轉,便將生命中微妙而深刻的變化真實的呈現在觀眾的眼前。

人都是這樣長大的吧,

將死亡作為生命成長的轉點。

他拍了50年電影,唯獨這一部冠絕華語影壇

阿孝咕就這樣長大了,伴隨著青春的放肆與自由,成為一個外表硬朗帶著三分倔強的少年,

和夥伴們在大街上晃蕩,到處惹是生非,為了男孩義氣強出頭。

他拍了50年電影,唯獨這一部冠絕華語影壇

無論是在遊戲,還是打鬥與愛戀中,

青春的不安分與成長的叛逆,

這些成長的軌跡,或許我們都曾一一經歷過。

他拍了50年電影,唯獨這一部冠絕華語影壇

我們每一個人的成長都脫離不了大時代的變遷軌跡,在本片中,我們依稀可以看到1950年的台灣社會:冷戰,政治區隔閡,制度教育……

他拍了50年電影,唯獨這一部冠絕華語影壇

大歷史背景下的時代縮影,電影中的每個人似乎都曾面露孤獨與憂鬱,或許這正是電影內在情感的表徵。

他拍了50年電影,唯獨這一部冠絕華語影壇

除了「成長」與「鄉愁」,「生死」同樣也是電影主題的一部分,事實上,整個電影的明線正是由父親,母親,祖母的相繼去世構成的。

正如影片英文標題所暗示的:The Time To Live And The Time To Die

在流動的時光中,

靜看個體生命的生死起落,命運沉浮。

有些事情,只能沉默地發生,沉默地任它肆虐,沉默地隨之消散。

他拍了50年電影,唯獨這一部冠絕華語影壇

在母親得喉癌的時候,或許知道自己時不久矣,開始絮絮叨叨跟子女談論事情。

姐姐幫母親扇扇子,孩子圍著坐著,屋子裡沒有太亮的燈光,顯得壓抑而痛苦,周圍安靜得令人害怕,時間就像母親在交代遺言般那般漫長。

他拍了50年電影,唯獨這一部冠絕華語影壇

在影片最後,祖母去世了,這一段導演加了旁白進行追述:

他拍了50年電影,唯獨這一部冠絕華語影壇

「看到婆婆的手有螞蟻在爬,才發現她可能死去多時……」,悲愴的旁白讓整個畫面靜止,繼而瀰漫開一種淡淡的離愁。

這部影片讓影Sir感觸良多,或許是因為仿若時光流轉,舊夢重溫,伴隨著旁白者最後一次敘述,

從大陸到台灣,從故鄉到異鄉,親人離世,初戀逝去,童年夥伴的散去……

他拍了50年電影,唯獨這一部冠絕華語影壇

一切都回不去了,一切的一切,猶如時間的灰燼,

永遠地飄散在那個時代,

但卻留在一代又一代人的記憶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電影雜誌 的精彩文章:

在禁忌的邊緣瘋狂撩撥,今夏最曖昧韓劇非它莫屬
嚇哭無數90後,因為它,我差點拉黑少兒頻道

TAG:電影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