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愛好 > 又一條極品銘龍命喪黃泉,真兇竟然是……

又一條極品銘龍命喪黃泉,真兇竟然是……

今天故事的主角是一尾李亞四壹號紅龍,去世的時候差不多三歲左右。

當時幫朋友挑選的時候體型和發色實屬上乘,一輪又一輪疊加的發色,體型也由修長勻稱不斷地厚重起來。

有時候人類探索的腳步是永無止境的......在給龍魚餵過蜈蚣,餵過蟑螂,甚至還有青蛙龍魚均無障礙吞食後,朋友的眼睛瞄上了活泥鰍。

一個月前,朋友買了一斤活泥鰍,放在盆里靜養了幾天,然後開始餵食龍魚。每次喂的時候,拿出幾條,剪刀剪成段,沖洗乾淨,直接餵食。

餵了大概幾頓後,龍魚開始拒食,當時沒有太在意,畢竟龍魚拒食有很多種原因,但萬萬沒想到的是,這次是最讓人絕望的一種,結果也是最寒心的一種......

龍魚拒食三周後,魚體開始失衡,惡化的速度如此之快讓朋友無所適從。也是從那刻起,我們才開始意識到,這次的結果可能真的很慘。

慌亂之中,和幾位做龍魚生意的朋友簡單溝通了病狀,看著奄奄一息的龍魚然後決定馬上進行藥物治療。

魚是養在朋友公司魚缸里的,在藥物治療後的第三天早晨,接到朋友的電話,龍魚掛了。最終,在徵得朋友的同意後,我開始解剖這尾龍魚,一查究竟......

此時的死亡時間距離發現的時候已經大概過去了4個小時,龍魚體色已經開始褪去,原以為打開胸腔就會找到死因,最終還是無法下定論。

帶著白天的疑問和拍攝的照片,晚上和其從醫多年的父親交流探討。龍魚消化系統的構造、功能和人體有相似之處,所以很多人體醫學上的癥狀和病因可以映射到魚身上。

看到這條魚的膽囊異常腫大,很有可能是由於飼養者長期餵食活泥鰍造成的內寄,寄生蟲上游堵塞膽道。

人體的膽囊是消化系統的一部分,當攝入過多油膩的食物時,膽囊收縮分泌膽汁,參與消化。人體的膽道蛔蟲,會堵塞膽道,造成膽囊腫大,膽汁無法釋放,表現為下腹疼痛。

最終的個人結論:由於長時間的內寄、膽囊腫大、魚體不適後頻發的撞缸、失衡,而後在肝臟脆弱或失去排毒功能後下藥,引發肝中毒,加速死亡。

起因內寄,死於由內寄引起的一系列併發症。

其實,養魚這麼多年,我也是近段時間才得出一個個人的觀點,就是盡量不要餵食泥鰍,無論從餵食的風險和營養價值方面,都不推薦。凡是都是講究概率,並不是絕對的。

也許你餵食泥鰍終其一生都不會出問題,但別忘了,如果出了問題,將是不可逆轉的。

養龍之所以有那麼多的感觸,或許耗時耗力是一方面的原因,但主要的就是因為我們有太多的情感的傾注。

三年的時間,不長不短,足以見證一尾小龍魚到一尾大龍魚蛻變。然而,卻因一時的疏忽,在即將踏入第四個年頭的時候,見證了它的離去,一切都是那麼的驚慌失措和無力回天。

網上不知道有多少魚友的愛魚因泥鰍而命喪黃泉,著實令人可惜,但是感慨的同時,不妨多積累一些餵食經驗。

另外也有很多由於泥鰍生命力旺盛,被一些大型魚類吞到肚子里後,鑽破腸胃造成死亡的例子。

(下圖也是網友的一條愛魚因為泥鰍命喪黃泉)

但其實小編之前在寫一篇關於原生態龍魚文章的時候,有注意到一位漁場主人直接給龍魚餵養活的泥鰍(難道原生態龍魚生命力更強?)

小編最後的建議:

如果一定要喂,處理得當是可以喂,那麼個人認為相對安全的方法是:活泥鰍放入盆里靜養三到五天,找一有蓋的容器,將泥鰍放入,一包粗鹽下去,蓋上。兩分鐘後,將剝落的泥鰍體表粘液沖洗乾淨,將泥鰍內臟去除後剪成斷,再加入粗鹽,攪拌一分鐘,再沖洗乾淨,然後冰凍一周後,再餵食龍魚。

希望各位魚友吸取教訓,不要一時之快後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如果泥鰍體形較大就切成小塊投喂,還有就是泥鰍體內含黑色素,對紅龍魚發色有影響,建議紅龍少餵食。

618限時折扣現已開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龍魚之巔 的精彩文章:

親手製作方缸,養龍就要不一樣!
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龍缸」!

TAG:龍魚之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