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王中林獲愛因斯坦世界科學獎 系首位獲此殊榮華人

王中林獲愛因斯坦世界科學獎 系首位獲此殊榮華人

來源:「中國能源報」微信公眾號

(原標題:王中林獲愛因斯坦世界科學獎,系首位獲此殊榮的華人)

王中林獲愛因斯坦世界科學獎 系首位獲此殊榮華人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據「中國能源報」微信公眾號消息:6月14日,2019年度「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世界科學獎」(Albert Einstein World Award of Science)揭曉,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首席科學家、國科大納米學院院長、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終身講席教授王中林,憑藉在微納能源和自驅動系統領域的開創性成就,斬獲這一世界性的大獎,成為首位獲此殊榮的華人科學家。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世界科學獎是一項世界性的科學大獎,由世界文化理事會(World Cultural Council)設立,從1984年開始每年頒發1次,每次獲獎人數僅為1人,授予為造福人類做出貢獻的傑出科學家。記者了解到,此前已有35名科學家獲得此獎項,其中包括4位諾貝爾獎得主。王中林獲該獎之前,尚無華人獲此殊榮。

世界科學獎評選委員會對王中林的科學成就給予高度評價,認為他在納米發電機和自供能系統研究方面做出了影響深遠的開創性貢獻,使人類從環境和生物系統中獲取能量這一全新的技術成為現實,並認為這一領域「有潛力徹底改變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有望在不久的將來改變世界」。委員會還認為,這些發現和突破已經引發世界範圍內學術界和工業界對納米能源與自驅動系統技術的興趣與努力,並認為他發明的海洋藍色能源技術,有可能從海浪中獲取大量能源以解決世界未來的能源需求,將對人類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產生巨大影響。

委員會在認可王中林在科技領域貢獻的同時,也對他在物理學領域取得的成果予以充分肯定,認為他首先證明了納米發電機起源於麥克斯韋的位移電流,建立了利用機械能為移動感測器供電的原理和技術路線圖;給出了2600年以來首個對摩擦帶電物理學的科學闡釋,為摩擦電納發電機奠定了理論基礎。

此外,委員會還對王中林的個人品質和學術水平作出了高度評價,認為他是一位「天生的領導者,總是非常善良,鼓舞人心,充滿活力,對與他合作的每個人都有積極的影響」。

據澎湃新聞此前報道,2015年9月24日,湯森路透在美國費城發布本年度 「引文桂冠獎」(Citation Laureates),預測18位科學家有可能獲得2015年諾貝爾化學、物理學、醫學、以及經濟學獎,中科院外籍院士王中林教授成為諾獎熱門。

一年之後,王中林教授選擇回國。

新華網2017年11月刊文《海歸夢,中國夢——中國最大留學人才「歸國潮」啟示錄》介紹了多名人才迴流潮中回國工作的知名學者,王中林就名列其中。文章寫道:在中科院院長白春禮看來,人才需要「掐尖」。作為上世紀80年代的公派留學生,1987年底,白春禮結束在美國的留學返回中國。「回國不需要理由,不回國才需要理由」。他說。

白春禮把當時國際最先進的納米技術研究帶到了國內。29年後,已經成為中科院院長的他,又把王中林——國際上研究納米最優秀的科學家之一,引回國內。王中林是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終身教授。他研製出世界上最小的發電機——納米發電機,又因在納米技術領域的基礎貢獻,當選為歐洲科學院院士。

這是中國緊缺的拔尖人才。對比美國20多人的實驗室,中科院為他提供了200人的團隊,相同的文化背景、良好的合作氛圍——王中林舍不下如此優厚的科研條件。「回國吧」,2016年,王中林做出了決定。

2017年9月10日,中國科學院大學人工智慧技術學院、納米科學與技術學院成立揭牌儀式在國科大雁棲湖校區國際會議中心舉行。納米科學與技術學院由國家納米科學中心承辦,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參與共建。納米學院由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所長王中林院士擔任院長,國家納米科學中心主任劉鳴華研究員擔任常務副院長。

數據統計顯示,王中林已經發表論文1500餘篇,包括55篇在NATURE、SCIENCE及其子刊上發表的文章;根據Google Scholar的統計,王中林教授的論文被引用次數超過20.6萬次,標誌學術影響力的H指數為226。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科學 的精彩文章:

生態環境部官員:堅決反對「一律關停」等做法
女大學生求職演員,被騙錢騙色達一年

TAG:今日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