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直到去趟總部,才讀懂 GoPro 為什麼酷

直到去趟總部,才讀懂 GoPro 為什麼酷

GoPro 創始人 Nick Woodman 是那種絕對可以算得上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矽谷創業者,父親是矽谷最知名的投資銀行家,Nick 也從來不掩飾自己的身份:「從小到大,無論我熱衷於什麼,我家都有能力支持。」

但 GoPro 的生意,其實源自於一場偶然的旅行。2001 年 Nick 創業失敗,幾乎輸光了大學畢業後輕鬆拿到的 400 萬美元風險投資,決定去印尼和澳大利亞度假 6 個月,在度假衝浪的過程中,他希望自己的相機能夠足夠輕便,防水,隨手就可以記錄衝浪過程,2002 年,GoPro 誕生,並在接下來的十幾年裡成為運動相機這一標籤的代名詞。

運動相機只有兩種,一種是 GoPro,另一種是其他。

Nick 並不是一個有技術背景的人,GoPro 的事業也可以說是完全由愛好驅動的,在過去的十幾年裡,這家公司經歷了大起大落,專註的業務線也經歷了幾次調整,在去年重新把視野集中於運動相機,發布 GoPro Hero 7 後,Hero 7 Black 用比 Hero 6 Black 更低的起售價,更強的畫面技能能力和大幅提升的電子防抖,獲得了相當好的銷量,GoPro 看上去也重新回到了正軌上。

但半年之後,就像當年 GoPro 把業務線伸到無人機上,試圖與大疆搶市場一樣,大疆在 2019 年 5 月發布了自家的運動相機 Osmo Action,在中國的社交網路上,Osmo Action 用低了不少的售價和看上去與 Hero 7 Black 相仿的性能,開始與 GoPro 競爭。

巧合的是,在大疆發布 Osmo Action 的同一天,我去拜訪了 GoPro 總部,見了不少 GoPro 員工,與 Hero 7 Black 的產品經理聊了聊他們怎麼看自己上一款產品,和之後可能會怎麼做產品,也問了問他們怎麼看大疆的新品。

即使我自己從 GoPro Hero 4 Black 開始就已經是 GoPro 的重度用戶,並且之後的每一款新品都第一時間入手使用,但也就是直到這次參觀,我才開始讀懂他們十多年一直堅持運動相機這一小眾品類的原因,還有更重要的,就是為什麼在過去的日子裡,做運動相機的公司超多,但只有 GoPro 持續是行業老大,他們為什麼酷。

「我們不是一家矽谷科技公司」

GoPro 總部的位置並不在矽谷地區,而是在灣區的中心 San Mateo 的一座山頂上,距離不遠的 San Mateo Creek 河口是世界知名的衝浪聖地,每年 9 月 ?World Surf League 的巡迴賽(Hurley Pro)都會在此舉辦。

在 GoPro 總部參觀的過程中,他們告訴我,他們一直不認為自己是一家矽谷科技公司,而是一家生活方式公司,每月都會有固定的時間,組織所有同事一起用一整個下午的時間,一起帶著 GoPro 外出活動,無論是去衝浪還是戶外燒烤亦或是別的活動,全球其它城市的 GoPro 員工也一樣,為的就是讓公司所有人都能有足夠的時間去使用 GoPro,一方面是能夠認同公司這種用 GoPro 記錄生活難忘瞬間的理念,另一方面也能夠通過所有人的使用來找到現有產品一些值得提升的地方。

記錄生活並分享生活的理念成就了 GoPro 這家公司,當 10 年前,掛在衝浪板、滑雪頭盔、自行車架以及寵物身上的GoPro相機拍攝的主觀視角視頻突然在YouTube上面變得無所不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 GoPro 這家公司的產品,並且購買 GoPro,把自己用 GoPro 拍攝的視頻發布在 YouTube 上面。

也就是說,GoPro 拍攝出來的視頻成了他們最好的廣告。2009 年 3 月 GoPro 正式入駐 Youtube,10 年後的 2019 年,他們的視頻獲得了 20 億的觀看。

其實復盤 GoPro 的 Youtube 視頻,就會發現這樣一點,GoPro 視頻的分享率並不算高,鳳凰科技曾經做過一次統計,GoPro 的 Youtube 視頻分享率只有 0.2%,也就是 1000 個人才有 2 個人去分享,但驚人的是,GoPro 視頻的增粉能力極強,分享轉化率可以達到 51%,也就是說,在 1000 個人當中轉發 GoPro 視頻的 2 個人,平均就有 1 個人去關注 GoPro 頻道,成為 GoPro 的粉絲,進而有非常大的幾率成為 GoPro 用戶,購買 GoPro 硬體。

讓酷的人做酷的事情

讓粉絲種草的 GoPro Youtube 官方視頻,全部是由 GoPro 自家的工作室生產的,這是個面積不大的辦公區域、剪輯師、調色師、調音師以及視頻監製分別在幾個小屋子裡辦公。GoPro 的調色師也現場給我展示了下他是如何調整 GoPro 視頻顏色的。我也參觀了調音師的工作間,體驗了下調音師的工作用音箱。怎麼說呢,效果震撼到讓人羨慕。

整個 GoPro 的總部雖然面積不算太大,但是因為是在一個山頂,風景很好,周圍環境完全可以直接測試 GoPro 新品的拍攝能力,辦公樓內有相當大的開放區域可以供員工休息,還有一個面積相當大的辦公室,會經常組織一些員工的健身活動。

(我簡單剪輯了下我在 GoPro 總部的參觀過程,可以帶大家來看下 GoPro 的總部究竟長什麼樣,尤其是他們的視頻工作室,但由於研發區域完全不能錄像和拍照,所以沒能記錄研發區域部分)

二層的研發區域因為有保密的考慮,所以在參觀的過程中並不允許拍照或者攝像,是個很大的開放辦公區域,但工位密度相當低,辦公舒適性會很好。設計部所在的區域是個封閉的大屋子,有很大面積的桌子和空間來供大量的員工在開會時候集體討論新款設計的優劣之處。GoPro 的設計負責人也給我展示了一些 GoPro 之前的設計原型機,雖然都是類似於現在 GoPro 造型的小盒子,但是有各種造型和設計。

當問到 GoPro 一直都是一款設計堅持幾代都不做大的改變原因時,GoPro 設計負責人給出的回答是:我們一直想要保持 GoPro 的設計風格,讓人一眼就知道這是 GoPro,這就如同設計保時捷 911 一樣,每代都會有點改變,但你還是一看就知道是 911。

當然,GoPro 保持設計的原因其實主要還是因為工程導向,如果 GoPro 依然保持目前的感測器體積,不用更大感測器的話,目前的 GoPro 可能已經是最優解的外觀設計了,畢竟 GoPro 的主要價值也並非在手上把玩,而是真真正正的出去拍攝。另外在更新每一代 GoPro 時,GoPro 還得考慮到老用戶的換機和兼容成本。

GoPro 並不是一個單一的設備,而是牽連著一整套拍攝生態,幾乎每個用戶在買了一台 GoPro 後,都會購買一些官方或者是第三方的配件,所以如果新品做了大幅調整,對老用戶的支持度就會降低。這對於 GoPro 來說是不划算的,因為 GoPro 本身就是一個用戶粘度極高的產品,除了吸引更多的新用戶,讓老用戶繼續願意用 GoPro 去創作是這家公司生存下去的核心資本。

另外,儘管 GoPro 從 Hero 5 開始就沒有改變整體的外觀設計,但其實每一代的材質都有輕微的調整,以 Hero 6 Black 到 Hero 7 Black 為例,Hero 6 Balck 機身上的棱狀花紋就被取消了,而從我 Hero 6 一年的體驗來看,棱狀花紋是很容易積灰的,因為是有一層類膚塗層也不好清理,這個問題在 Hero 7 上面解決了。還有就是鏡頭蓋板周圍金屬圈的材質,在 Hero 6 Black 上很容易掉漆,就顯得機身很舊,目前我的 Hero 7 Black 也用了多半年了,同樣是日常高頻使用,也經常跌落,但是鏡頭蓋板周圍的金屬圈還沒有出現掉漆的情況,鏡頭蓋板的玻璃塗層也比 Hero 6 Black 要耐用不少,抗油污的能力好很多。

不怕對手打價格戰

在參觀 GoPro 的間隙,再加上當天剛好是 DJI Osmo Action 發布,我就問了下 GoPro Hero 7 Black 產品經理以及 GoPro 一些員工對這款設備的看法。

GoPro Hero 7 Black 的產品經理說,他們其實之前就知道大疆要發布這樣一款新品,儘管他們還沒有拿到這款新品能做個對比,但他們其實第一時間看了一些媒體評測,對自己設備還是非常有自信的,而且也很歡迎大疆加入這個領域,能更有利的通過競爭推動整個行業共同進步。

看上去是挺官方的回復,但事實上,GoPro 確實不害怕進行對手加入,或者是對手是用看上去性能相仿的產品來打價格戰。因為其實從 GoPro 誕生開始,就有不少中國公司開始了「山寨」GoPro的動作,我從 Hero 4 Black 開始使用 GoPro,有不少中國廠商出的產品乾脆連名字都沒有,直接在淘寶的標籤里給自己加上山狗(山寨 GoPro)我在的 GoPro 玩家微信群或者是玩家論壇也有不少談論山狗的時候,但這些年過去了,這些當年做 GoPro 類似產品的公司,似乎活下來的沒有多少,即使是小米生態鏈旗下的小蟻,也轉移的產品線,從運動相機開始做行車記錄儀。

原因其實很簡單,運動相機本來就是一個小眾設備,選擇這個設備的用戶,只要是懂拍攝亦或者是想要持續拍攝,都會選擇最好的產品。畢竟大部分情況下,運動相機所記錄的內容,只有一次拍攝機會,錯過了就很難重新拍了。

GoPro 自己其實也在加強自己的領先壁壘。之前是放棄了自己的晶元供應商安霸開發自家的 GP1 晶元,在 Hero 7 時代,則是在硬體開發可控的基礎下,進一步提升軟體能力,推出了相當強悍的電子防抖功能,還有更人性化的玩法以及更好的照片拍攝能力。另外就是進一步加強自己的 app 開發,讓 GoPro 通過 app 與手機的連接更加簡單快捷,用戶不用非把素材傳到電腦里用專業剪輯軟體才能做出優秀的視頻,而是讓普通用戶通過手機 app 就能儘可能快剪出好視頻。

用戶的樂於分享成就了 GoPro,他們的下一步,是要讓用戶的製作和分享過程更為簡單便捷。這樣其實也擴寬了 GoPro 的市場空間。這一點其實從 GoPro 的 Youtube 官方頻道發布的視頻就能看出來,如今的 GoPro Youtube 頻道不僅僅有炫酷的運動視頻,還有不少生活視頻剪輯,GoPro 也想用這些視頻告訴大家,生活記錄也可以做的很酷,而 GoPro 則是一個比手機還要適合記錄生活瞬間的設備。

不過 GoPro 也有自己的硬傷有待解決,比如不夠穩定,從 Hero 5 開始到 Hero 7,經常都會遇到死機的情況,這其實挺讓人沮喪的,而在使用 Osmo Action 的一個月內,這款設備的穩定性是要遠高於 GoPro 的。我也把這個問題反映給了 Hero 7 Black 的產品經理,她說下一代會努力解決這個問題。

GoPro 不適合所有人,但能讓你突破自己的極限

其實 GoPro 並不是一個適合所有人的硬體設備,因為如果你生活本就單調,無論是 GoPro 還是再好的相機,都很難拍出好素材,因為拍攝這件事,本來就不在於設備,而在於你身處何地,想要拍什麼。

但作為一個 GoPro 重度用戶,對於我來說,GoPro 應該是我頻繁出差中,最常用的拍攝設備,倒不是因為拍攝素質究竟有多好或者 GoPro 究竟有多輕巧,而是拿到 GoPro 的那一刻,你就會有拍一些自己本來不敢拍的照片或者視頻的慾望。在過去的一年,我帶著 GoPro Hero 7 Black 站到了懸崖邊, 跳進了一米五深的雪牆,這不算極限運動,但從我自己的角度來說,這已經是突破我之前的敢做的事情了。

在參觀總部的時候,GoPro 給放了這樣一張 PPT,上面是他們的企業願景,他們想要做的不是單純做一款運動相機,而是想通過運動相機這款產品,做酷的事情,最終 Be a Hero。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虎嗅APP 的精彩文章:

5G如何改變物流?中國版「馴鹿」的機會來了

TAG:虎嗅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