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美國《國家利益》雜誌:特朗普應與中國達成協議,事不宜遲

美國《國家利益》雜誌:特朗普應與中國達成協議,事不宜遲

彼得·哈里斯 喬恆 環球時報 今天

本文為美國《國家利益》雜誌網站6月13日文章,原題:特朗普應與中國達成協議,事不宜遲

特朗普總統揚言對所有中國進口產品加征25%關稅。這意味著來自中國的商品可能很快會貴很多。但美中長期貿易戰的潛在影響絕非物價上揚這麼簡單。

過去幾十年,美中經濟關係的深化使這一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保持平穩。但在特朗普擔任總統後,美中關係的經貿部分受到衝擊。最初,特朗普稱發動貿易戰的目的是敦促中國放棄不公平的貿易行為。重點不是抑制貿易和投資,而是使雙邊關係的基礎更牢。從這個角度看,連自由貿易的支持者都可能會在短期內容忍特朗普的關稅政策。

但是,貿易戰拖得越久,特朗普不把達成友好解決當回事的風險就越大。受到華盛頓反華言論的刺激,北京會認為美國試圖通過懲罰性措施遏制中國。

目前的形勢很微妙,因為美國領導人幾乎沒有什麼迴旋的餘地能讓中國相信,美國不是在把中國當成對手,不是在追求與中國對抗、進行冷戰式的「遏制」。畢竟,在軍事領域,美國就是明確地試圖壓制中國的崛起。

如果美中經貿關係瓦解,中國還能得出別的什麼結論呢?到那時候,美國會在政治、意識形態、外交、軍事和經濟等所有領域與中國對立。那將沒有協作的空間,也失去了互利互惠關係的基礎。外交、軍事和經濟之間的界限變得模糊甚至完全消失。美國的關稅不被看作是一種談判工具,而是更廣泛、更長久的對華攻擊的一環。

美國若放棄不同戰略相混合的路線,轉而採取純粹的遏制戰略,那將是一個錯誤。自尼克松以來,每一位美國總統對中國都採取了一定程度的外交和經濟接觸,這是有原因的。通過軍事力量和經濟威懾遏制中國,會面臨巨大的風險和犧牲。把中國當作敵人會令美國人更窮、更不安全。現實情況是,美國想要阻止或逆轉中國的崛起既沒有國際影響力,又缺乏國內民意和資金的支持。

如果美國人聽任與中國開始「新冷戰」,則是大錯特錯。現在把兩國從懸崖邊緣拉回,恢復雙邊關係的正常運轉為時未晚。兩國關係比任何其他雙邊關係更能影響21世紀的國際政治。一定要讓太平洋兩岸的領導人確信,和平共處既是需要的,也是能夠實現的。經濟合作必須是此類努力的基礎。

當然,與美國發展更友好的關係,中國也大有可為。但是,美國不能一味要求北京讓步,華盛頓也應展現靈活性。放寬(直至最終取消)對中國商品的關稅將是一個良好的開始。

(作者彼得·哈里斯,喬恆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時報評論 的精彩文章:

貿易戰已經傷害到美國民生,看完這視頻,就知道傷敵一千自損一千
商務部:中國將建立不可靠實體清單制度,具體措施近期出台

TAG:環球時報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