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宇宙中的恆星是怎樣形成的?

宇宙中的恆星是怎樣形成的?

宇宙形成初期,宇宙中有各種各樣的比較輕的原子,比如氫原子等。他們中的大部分零零散散,形成直徑超過一百光年,內部質量特別大的星雲。由於萬有引力的作用,它們會互相作用,在內外壓力的作用下,體積會越來越小,密度越來越大,最終就形成了恆星。

宇宙中的恆星是怎樣形成的?

恆星分類

以太陽質量為標準。可分為幾種:

小於0.08個太陽質量稱為褐矮星。這種是失敗的恆星,不能算作恆星。

而大於1小於1.4倍太陽質量的成為黃矮星。

大於8倍甚至於更多的太陽質量的成為藍巨星。

恆星晚年

宇宙中的恆星是怎樣形成的?

7倍太陽質量以下的恆星,一定演化為白矮星或中子星。

而超過8倍太陽質量的恆星成為黑洞可能性極大。

而超過30倍太陽質量的恆星必成為黑洞。

而我們的太陽的宿命就是成為白矮星。

恆星衰老的過程

恆星自形成開始就開始不斷的燃燒,先是發生氫聚變,氫消耗完後又開始氦聚變,像太陽這樣質量的恆星到這裡差不多就結束了。但質量更大的恆星就會在內部繼續發生聚變,會發生碳聚變和氧聚變,甚至於更加深入。在此過程中,恆星體積不斷增大,溫度不斷升高,最終一併釋放能量。

隨著能量的釋放,恆星的壽命也到了結尾,密度大的會繼續內陷形成黑洞,密度小的就變成白矮星或中子星,再經過數百億年變成黑矮星,徹底結束生命。

宇宙中的恆星是怎樣形成的?

而太陽在變成超巨星的時候,直徑可達到地球的軌道,把地球徹底吞沒。這還不算完,那個時候,太陽的邊界甚至可以接近到火星軌道。不過到那時,人類應該找到新的家園了吧!

看起來,在那個時候,木星的衛星大概反而處在一個溫度比較適宜的範圍。不過彼時的太陽輻射更強,溫度更高,而且外殼會逐漸彌散到宇宙空間。因此,儘管溫度適合,但太陽系已經不再適合生物的生存。

等到那一天,只有宇宙以外的其他星系,才是人類的下一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求知者 的精彩文章:

10張看起來像ps過的圖片,其實是自然界就有的
科學家創造新型反應堆,可以把二氧化碳轉換為氧氣,供航天員呼吸

TAG:科學求知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