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王貞儀:不顧禁忌仰觀星辰的傳奇一生

王貞儀:不顧禁忌仰觀星辰的傳奇一生

一張來自國外的老舊明信片上,畫著一個東方女子——髮髻高扎,服飾鮮亮。畫中最令人訝異的是,她的手裡,握著一架望遠鏡。

她叫王貞儀。她是清代的一名科學家。

非典型古代女子

1768年,乾隆年間,王貞儀生於安徽天長。名門望族,家境殷實,父親是著名學者,祖父是朝廷大員。

按照古代中國女子的生活軌跡,這位富家小姐本應該:七八歲時學些女紅,十歲左右識幾個字,再好一點可以讀一點《女誡》和《內訓》之類的書,等到了十四五的年紀,就尋來門戶登對的丈夫,成為某某夫人,相夫教子,此後餘生。

但王貞儀並沒有做到這些,在她這裡,人生的軌跡是這樣:

十一歲時,繼承了祖父的萬卷藏書,不分晝夜的閱讀;

十六歲起,隨著父親遊歷山河,足跡遍布大江南北;

十七歲,跟著蒙古人學騎馬射箭;

十八歲,發表文章,結交名士,寫了十三卷詩和散文。

「足行萬里書萬卷,嘗擬雄心勝丈夫」。這句王貞儀詩中的句子,無疑是對她自己最好的表述。從各種意義上看,她都是個才女。

棄文從理

然而,評價王貞儀是「才女」,終歸是小瞧了她。她,遠遠不止這些。文字再美又怎樣,更吸引王貞儀的,是真理。

18歲後,王貞儀定居南京,生活安穩了許多,當膩了才女的她,選擇投身科學。

她首先沉迷的是數學,可能是源於祖父藏書中有大量祖沖之、張衡等人的著作。她最喜歡的數學家是清初的梅文鼎。梅的《筆算》和《籌算》,她不知翻看了多少遍。

然而,她對前輩們的文章還不甚滿意,尤其是這些著作中論證太過繁瑣複雜。王貞儀在數學上充滿靈性,於是她就自己動手,精鍊了偶像梅文鼎的書,將其中繁雜論證,用更為簡單的方式進行了詮釋,寫成了《籌算易知》。在闡述前人思想的基礎上,王貞儀還有很多創新,比如將西方的數學運算方法,引入到中國的數學體系,還先後寫了《西洋籌算增刪》《重訂策算證訛》《象數窺余》《重訂策算證偽》《術算簡存》一系列數學著作。

就這樣,在科舉盛行、數學幾乎絕跡的大清,王貞儀,成了一個數學家。

天文女俠

但王貞儀更喜歡的,是天文。

數學與天文終歸分別極大。數學是抽象的學問,在頭腦中即可推演,頂多算是艱深。但在迷信的古代,「天文」是皇家的學問,民間是不可隨便研究的,更別提一介女流。但王貞儀沒有退縮,她先是研讀了大量翻譯成中文的西方天文典籍,了解了哥白尼、第谷等學者的理論。年紀輕輕的王貞儀,甚至有了關於地球形狀的朦朧認識。

在古代中國,「天圓地方」以及「地心說」早已根深蒂固。雖然當時西洋的「日心說」「地圓說」已經傳入,但無奈知者甚少。

為了宣傳科學理念,王貞儀特意寫了一本《地圓論》,在其中旗幟鮮明地批駁「天圓地方」。王貞儀認為,地面的廣度極大,而人所能觀察的範圍又很小。因此,雖然實際的土地是圓形,但從人的視角來說,所能接觸的地面是平的。這種超出日常經驗的理論,雖然不是世界的全部真相,但顯然要比單純的「天圓地方」先進了太多。

王貞儀更為著名的研究,是關於月食

因為觸犯皇家的忌諱,民間鮮少有人私自研究天文,更別提製造天文儀器。但星體運行的事情,研究起來,總得用些設備。王貞儀就從文獻中學習方法,自己動手製作一些簡單的觀測儀器,就這麼幹了起來。

每當晴朗的夜晚,王貞儀就會一個人坐在院子里,靜靜地注視著天空,仔細記錄浩渺夜空中的月和星辰。為了防止被鄰居發現,王貞儀還經常將自己關在屋子裡,偷偷做些實驗。有一次,貞儀的母親路過女兒房間,偶然窺伺到這樣的景象:桌上的水晶燈,被懸掛在房樑上當作太陽,圓桌被放倒在燈下當作地球,而王貞儀手裡拿著一面鏡子當作月亮,一邊移動,一邊觀察三者的位置關係。

藉由那些簡陋到近乎搞笑的裝置,結合自己的常年的觀察,王貞儀終於領悟到了月食的形成機理,其根本原因是日、月、地球三者相互位置變化,造成光線被遮擋。

相關的成果,被她寫進了《月食解》。在這篇著作中,她還細緻分析了月亮的陰晴圓缺、星體運動軌跡等天文現象,相關的理論與現代天文學的闡述基本一致,這也是世界上第一份完備的月食成因解釋。

這年,她才20歲。

愛情與早逝

醉心科研的王貞儀,自然會反對一些封建思想,甚至直接在信里批評父親的迷信觀念。終其一生,王貞儀都堅持男女平等的理念,她在文章里說,男女之間,除了性別差異,沒有不同,不存在孰優孰劣,男人能做到的事,女子同樣能做到。

如此強硬的姿態,終歸等到了有人溫柔的包容。這個名叫詹枚的男子,家境並非富庶,但對貞儀喜愛備至,並且同樣好奇於世間的萬千真理。25歲時,王貞儀與詹枚結婚,定居宣城。

然而不幸的是,貞儀生來體弱,加上早年的漫遊奔波、苦讀著述,嘉慶二年,染病不起。婚後四年,王貞儀去世,時年29歲。

斯人早逝,燦若晚星。

詹枚頂著悲痛,整理校訂妻子的手稿,直到去世。相關的手稿結集出版,受到了後世的高度評價,有人讚揚王貞儀是「班昭之後最偉大的女學者」。

後記

2000年,為了紀念王貞儀的科學貢獻,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把代號43259的小行星,命名為Wang Zhenyi。

在古代中國重男輕女、封建迷信的雙重壓力下,卻仍然誕生出這樣一位女子,這無論如何都是一種傳奇。願貞儀那無畏探索的光芒,如她常常仰望的明月那般,永遠照耀。

排版:Ruiying

歡迎個人轉發到朋友圈

微信:SquirrelClub

微博:科學松鼠會

科學松鼠會,是一家以推動科學傳播行業發展為己任的非營利組織,成立於2008年4月。我們希望像松鼠一樣,幫助公眾剝開科學的堅果,分享科學的美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松鼠會 的精彩文章:

枇杷不是琵琶,琵琶就是枇杷
長粽:本已沒落的社交儀式食物逆襲成了「網紅」

TAG:科學松鼠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