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Nature:英語稱霸科研還要多久?英語能力和科研能力不應混為一談

Nature:英語稱霸科研還要多久?英語能力和科研能力不應混為一談

Nature:英語稱霸科研還要多久?英語能力和科研能力不應混為一談

【新智元導讀】在目前的學術研究界,英語佔據著絕對統治地位,在國際範圍內,不管是寫論文、作報告、同行評審還是其他學術活動中,英語幾乎成為唯一語言。對於母語非英語的人們而言,這意味著什麼?英語水平對科學研究會有怎樣的影響?請看《自然》對7位非英語母語人士的訪談。

Nature近日發表的一篇文章引起熱議,題為:「當英語不是你的母語」(When English is not your mother tongue)。文章採訪了7 位非英語母語人士,以故事的形式講述了不同母語的科學家應用英語進行科學交流的障礙和問題,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很多英語科學交流和寫作的資源。

Nature:英語稱霸科研還要多久?英語能力和科研能力不應混為一談

這篇文章以一個中國留學生的故事開篇:美國杜克大學一名助理教授在郵件中警告中國留學生在校園內不許說中文,郵件經在社交媒體曝光,掀起國內外軒然大波。事件以該名助理教授致歉並被解職調查告終,但關於非英語母語留學生是否「只能說英語」,在國外遇到的語言障礙如何解決等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

Nature:英語稱霸科研還要多久?英語能力和科研能力不應混為一談

Nature的這篇文章以普林斯頓大學科學史教授Michael Gordin的總結為結尾,Gordin認為英語並不比其他語言高級,但有一個統一的國際語言能使科學交流變得簡易且不易流失,而幾百年來科學專業術語主要用英語定義,因此英語凝結了幾百年的科學知識,英語在科學上的統治地位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還難以撼動。

但Gordin也認為在本世紀內,科學上使用的語言可能分解成三種語言,英語、中文和其他一種語言,比如西班牙語,葡萄牙語或阿拉伯語。


Nature的文章內容如下:

科學研究的獨特魅力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但無論研究人員是來自北京、柏林還是布宜諾斯艾利斯,他們都必須用英語表達自己大部分研究和發現。英語在科學研究領域佔據絕對支配地位,這可以簡化科學研究的流程,但同時也會對科學成果的傳播產生額外的障礙,並可能引發衝突。比如今年1月份,杜克大學的生物統計學系的一位教授就對該校的中國學生在校園裡用母語講話表示不滿。

目前,英語是全球科學研究領域使用最多的語言,與其他語言相比佔據絕對的支配地位。對於母語並非英語的大量科學研究人員來說,對英語的掌握的熟練程度日益成為提升科研能力、學術交流能力的基礎。換句話說,非英語國家的研究人員在攻克學術難題之前,首先要跨過的就是語言障礙。

《自然》採訪了七位在這個問題上存在切身體會的研究人員,請他們談談自己的看法。


英語能力和科研能力不應混為一談

Yangyang Cheng:這個問題很複雜

康奈爾大學物理學家

發生在杜克大學的這件事使人們對這一問題給予了更廣泛的關注。這位教授抱怨中國學生用講中文的行為在社交網路上被人關注。但是,作為在中國出生和成長的人,我對這件事情有自己的看法。我參與了許多跨國合作研究項目,發現歐洲的研究人員經常用他們的母語互相交談。然而,中國或韓國科學家在遠離祖國的學術環境中很少用母語交流。他們只是覺得這樣不大自在。

Nature:英語稱霸科研還要多久?英語能力和科研能力不應混為一談

我知道來自英語國家的一些教授對中國學生感到不滿意。中國的教育機會極為有限。很多學生缺乏用英語清晰表達自己觀點的能力,這往往被認為缺乏清晰科學思考的能力,這是錯誤的,這兩者不是一回事。

我很幸運能夠在小學就開始學習英語,而且我從小就很擅長英語。在中學時,周圍的人認為我以後會當一名翻譯。但我想做科學研究。我用英語參加美國大學的入學考試沒有困難,但我的很多同事,他們都是傑出的科學家,在這個過程中卻倍感掙扎。他們決定不來國外讀博的原因僅僅是由於語言障礙。

中國的研究人員為全球科學的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但這些研究大多數都是用英語做的。漢語是豐富而美麗的語言,但漢語中仍然缺乏描述物理科學所需的大量辭彙。我甚至不知道如何用中文討論我的研究成果。要實現這個目標還需要很多努力。


保持開放態度,給非英語人士更多的機會

SNEHA DHARWADKAR:

印度班加羅爾野生動物研究中心 野生動物學家

我發現印度科學家經常會瞧不起不懂英語的人。我從事環境保護領域的研究。當科學家從歐洲或北美來到這裡進行實地研究時,他們非常傾向於僱用講英語的人。他們假設,如果僱用一個語言不流利的人,就不得不花費額外的時間來訓練這些人。印度的大多數環保研究人員都缺時間、缺經費,不願付出這些額外的努力,所以最終聘請了有機會學習英語的那些有特權背景的人。

Nature:英語稱霸科研還要多久?英語能力和科研能力不應混為一談

有那麼多人想要為科學做出貢獻,卻因為英語水平不足而無法實現。研究資助機構可以提供幫助,可以鼓勵到訪的研究人員聘請當地居民,即使他們不會說流利的英語。這些當地人比從未去過該地區的科學家更好地理解這個問題,而且這種知識無論是用印地語,還是用英語表達都很重要。

我是Twitter上的@herpetALLogy團隊的成員,這個團隊彙集了不同背景、語言和研究方向的昆蟲學家。我們有自己的空間來討論問題。對於那些沒有語言障礙的人來說,這種語言上的障礙是很難理解的。

科學家應該更多地接觸當地居民,這對管理項目團隊以外的人員是有好處的。我在招募這類人員時,會嘗試了解他們的經歷,以及他們可以做出的貢獻。我們會探討他們遇見的問題,我從中學到了很多東西。科學家需要向所有願意接受科學的人保持開放的態度。

學語言是跨文化交流,將翻譯服務納入研究經費

VERA SHERIDAN:

都柏林城市大學 語言和跨文化關係研究員

我一出生說的是和現在不同的語言。我和我的家人是在1956年逃離匈牙利的難民。我對那些抓住一切機會學習英語的學生感同身受。我參與編製了一系列英語學習資源(請參閱go.nature.com/2wx54tc),目的是向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介紹學術英語。

許多學者認為學生是完全成熟的個體,但實際上每個學生都必須學習自己所在的學科文化。對於那些英語非第一語言的人來說,學習中的挑戰尤其艱巨。他們無法獨自完成學習過程,需要與他們的導師和研究機構建立合作關係。

Nature:英語稱霸科研還要多久?英語能力和科研能力不應混為一談

導師需要花更多時間幫助學生理解科學寫作的慣例和各類期刊的要求。將博士論文轉化為期刊文章是一門藝術。如果不加以指導,學生就可能會拼湊出一些不可能被期刊接受的文章。

研究機構需要做更多的工作來支持和培養國際學生。僅僅聘請專業的學術寫作專家是不夠的。這些專家通常具有人文科學或社會科學的背景。學生還需要科學家的幫助,他們可以幫助他們為自己的特定學科撰寫文章。

我曾經了解到一個案例,一位來自印度的研究人員的論文因為語言問題而被拒稿。他認為他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但它再次被拒絕,不是因為研究的質量,而是因為英語的質量。他覺得這是有生以來最糟糕的一次經歷。

我認為現在的很多事情應該改變。讓科學知識和成果更容易獲取,並不是最富裕國家的獨有智慧。多語言支持和翻譯服務可以納入撥款,作為研究經費的一部分。

說英語的人已成為科學的「守門員」。這些人把守著科學的大門,可能讓我們錯過了許多優秀的觀點和研究成果。

Nature:英語稱霸科研還要多久?英語能力和科研能力不應混為一談

CLARISSA RIOS ROJAS表示,那些不懂英語的科學家可以從自己的母語中受益,幫助他們適應英語環境


和英語人士面對面尋求幫助

CLARISSA RIOS ROJAS:

荷蘭Valkenboskwartier網路學習項目主管

我來自秘魯,我的母語是西班牙語。來自國外也有一些優勢。研究實驗室正變得越來越國際化,因此能夠與不同國籍的人建立聯繫是很有益的事情。我能夠很容易地與義大利和葡萄牙的科學家交流,因為這些國家的語言與西班牙語非常相似。同時也能方便社交往來。

根據我的經驗,在成長過程中不說英語的人在科學方面處於真正的競爭劣勢。這不僅僅是因為他們很難閱讀和撰寫科學論文。許多人沒有接觸過科學研究的過程和文化。只是學習更多的新辭彙還不足以讓他們取得成功。他們需要真正的指導,他們需要用自己的語言。

2015年,我創立了Ekpa"palek,這是一個輔導項目,旨在幫助拉丁美洲的學生熟悉學術流程。大約90%的學員講西班牙語,10%講其他語言。英語學習仍然是第一要務。幾乎所有的博士論文都是用英文寫的,大多數的面試是用英語進行的。我鼓勵學生利用YouTube上的一些語言教程。如果他們無法上網,我告訴他們多去教堂。教堂里通常有一些母語為英語的人,他們一般都很樂意幫助別人練習英語。


英語「獨尊」導致研究偏見,谷歌翻譯解決不了問題

TATSUYA AMANO

動物學家 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

作為一個母語為日語的人,我一直在努力克服語言障礙。但科學也在苦苦掙扎。目前動物保護領域的許多研究仍以當地語言進行。在2016年的PLoS(生物學)上發表的一篇研究論文中,我和我的同事調查了2014年發表的超過75000份生物多樣性保護論文。我們發現36%的論文不是以英語發表的,這使得更廣泛的世界更難以獲取這些信息。

英語的主導地位在科學記錄領域造成了相當大的偏見。在2013年英國皇家學會會刊B的一項研究中,我們發現生物多樣性資料庫在英語使用者比例較高的國家更為完整(T. Amano和WJ Sutherland Proc.Biol.Sci.280,20122649; 2013 )。換句話說,在很少講英語的國家,生物多樣性記錄相對較少。因此,我們對世界上大部分地區生物多樣性的了解遠沒有那麼充分。

我們需要促進語言多樣性,並為此共同努力,用英語以外的語言挖掘科學知識。這是我在昆士蘭大學的研究的重要部分。我一直在尋找評估保護性干預措施的世界各地的研究。到目前為止,已經確定了600多篇用英語以外的語言撰寫的同行評審論文。我正在與母語為這些語言的人建立合作關係,以便更好地了解論文中的信息,了解這些文章如何填補英語知識的空白。

我懷疑很多以英語為母語的人認為語言障礙是小問題。他們可能認為谷歌翻譯可以解決所有問題。但足夠成熟技術還沒有誕生。現在我們還無法通過翻譯程序處理科學論文,來獲得有意義的結果。

我們需要改變對非英語母語人士的態度。如果有機會評審他人向期刊提交的論文或者職位申請,請優先考慮審閱非英語母語人士的文章。如果你的母語不是英語,你可以為國際社會帶來各種各樣的意見和方法,你應該為此感到自豪。


英語說的不好沒關係,關鍵是要主動說

MONTSERRAT BOSCH GRAU

法國蒙彼利埃 Sensorion研究主任

我在西班牙赫羅納大學獲得的博士學位資助中包括支持國際合作的「移動預算」。由於這個機會,在2000年到2002年之間,我在蒙彼利埃的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實驗室工作了12個月。在那裡,我必須同時學習兩種語言:工作中的英語和日常生活中的法語。無法溝通是令人沮喪的。因為必須要和別人主動交流,他們不會自己來找我交流,因為我們說的不是同一種語言。

我在中學就學過英語,但水平不高,而在西班牙沒有英語版的電視節目。我的大學裡絕對沒有針對英語水平的培訓。在法國,有一些課程可以幫助外國學生學習法語,但不是英語。

我試著閱讀大量的英語文章,不僅是科學論文,還有文學作品。我一直在尋找機會和他人用英語進行非正式交談。因為我在法國,我的大多數同事和朋友都不是來自英語國家,我們實際上是在互相學習英語。當我們與母語為英語的人交談時,我們其實什麼都聽不懂,尤其是對方來自英國的時候——我們都覺得英國口音很難懂,而且他們說話語速太快,自己也沒有意識到。一些非英語母語人士更願意用英語與其他外國人交談,和他們交談更容易聽懂。

語言是促進成功的一門工具。掌握說話的方式、了解對基本概念的定義規則是一項基本技能。我們需要一種共同語言來進行科學交流,目前英語充當了這個角色。這是一件好事,因為英語非常適合科學:它精確而直接。具備良好的英語水平有助於在學術界和工業界獲得理想的職位或研究項目。

語言障礙從未阻止我實現我想做的事情。但是,在會議上用英語發表演講、撰寫論文、尋求資助要比日常交流更難,當你的母語不是英語時,這需要耗費更多精力。你需要與語言障礙「作鬥爭」。

在學術會議上,英語說的不好不是大問題:別人都能理解。但是會存在局限。有些人英語說的很差,已經完全阻礙了溝通。沒有隨後的科學討論,就會錯過分享信息和知識的機會。

我們需要在大學之前和大學期間提高英語教育的質量。讓本國學生在另一個國家做一些研究,就像我一樣,這應該成為每個國家博士培養計劃的一部分。

有時你在用英語交流時不能做到十全十美,要承認並接受這一點,但無論如何都要堅持去交流。閱讀英文書籍,看英文電視節目,英語撰寫所有實驗報告,用英語舉辦會議等。請你所在的學院提供英語培訓項目。要求實驗室負責人在博士期間支付其他國家實驗室的培養費用,或與其他實驗室合作交流。訪問交流可以提高英語水平,有助於更多地了解其他國家和生活方式,在這個過程中逐步敞開心扉。


英語的一家獨大還將長期

MICHAEL GORDIN:

普林斯頓大學 現代和當代歷史教授

對於科學的本質來講,使用英語並不比其他語言更好,科學研究也可以使用漢語和斯瓦西里語。但是,地緣政治和經濟上的大量因素讓英語成為了科學研究領域的主要語言。

在科學研究中使用同一語言讓研究更有效率。如今,全世界大約有6000種語言。如果在科學研究全部用上,就會失去許多知識。在18世紀到19世紀時,歐洲的科學家經常需要學習法語、德語和拉丁語,只有這樣才能跟上所在研究領域的新動向。現在的科學家負擔大大減輕了,只需要掌握英語一種語言,這帶來了很多好處,但同時也缺乏公平性。在不說英語的國家,除了受過良好教育的人之外,你會把所有人都拒之門外。我們可能會錯過一些非常聰明的理念。

幾個世紀以來,世界各地的科學家都習慣了使用英語,同時英語本身也在適應科學的發展。英語中陸續引入一些關於新概念和過程的辭彙。當一個新的領域出現時,英語中也會衍生出這些領域內的相關辭彙。

在計算機科學中,一些現在幾乎普遍使用的辭彙,如「網際網路」,「軟體」和「控制論」之類的英語都是這種衍生的結果。許多語言沒有這種歷史,因此他們沒有衍生出科學辭彙的基本條件。如果現在全世界都認為泰語或印地語應該是科學的語言,我們會有很多工作要做,首先是要創建一套完整的術語體系。

人們常常問我,是否有一天英語會被其他語言取代。 我對此表示懷疑。英語其實是一種反常現象。以前從未有出現過一種全球性語言,我認為以後也不會再出現另一種。在未來,甚至可能在本世紀內,科學上使用的語言可能有三種:英語、漢語和另一種語言,比如西班牙語,葡萄牙語或阿拉伯語。

即使每個講英語的科學家都突然失蹤了,英語仍將是很長一段時間內科學領域的主要語言,因為很多知識是用英語寫成的,英語在科學上的統治地位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還難以撼動。

各位新智元的讀者朋友,對於英語在科研領域一家獨大這件事情,你們怎麼看?

參考鏈接:

Natur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19-01797-0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智元 的精彩文章:

FIFA變身AI主場:谷歌推出強化學習「足球引擎」完爆人類玩家
高通「沒有許可,就沒有晶元」被判壟斷,霸王授權費不準收了?

TAG:新智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