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有個「學霸省」,出了很多牛人,千年來,一半進士出於此

中國有個「學霸省」,出了很多牛人,千年來,一半進士出於此

自從科舉制誕生以後,選拔人才的方式逐步完善,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統治階層的文化意識與執政能力,同樣將選拔權力收歸中央,加強了中央集權,在古代科舉無疑是最為公平的手段。

隋唐時期科舉制出現,之後見證了封建社會1300多年的發展歷程,科舉考試給寒門學子帶來了福音,隋朝之前朝廷選拔官員,多採用「名人推薦」的方式,以致於名門世家官員輩出,可是其中又有多少真正有能力的人呢?

科舉制的出現打破了這種弊端,雖說人人都有參與考試的機會,不過當時的考試十分艱難,遠超如今的高考,需要經過層層選拔,唐朝初年科舉分為常科與制科兩部分,其中每年正常舉行的稱為常科,臨時由皇帝宣布舉辦的稱為制科,常科當中有明經、進士等五十多種,後來幾乎都被廢除,僅僅採用明經、進士兩科。

考生來源主要是從縣裡學館的生徒和京師選拔的鄉貢,唐朝時期選拔人才不僅要看考試成績,還要有名人推薦,因此一些考生會在京城四處走動,巴結達官貴人,此外武則天統治時期還增加了武舉,專門選取軍中將才。

唐朝以後科舉不斷發展,明清時期達到頂峰,明朝時統治者注重科舉,規定如果參加科舉,必須進入學校讀書,同時明朝時確立了鄉試、會試和殿試三個階段,鄉試是最低層次的考試,由地方州縣舉辦,每三年舉行一次,考生一般都來自同一個省份,考中之後就能獲得舉人的稱號。

鄉試結束後第二年,通過之人則會繼續參加更高層次的會試,會試是全國性的考試,難度更大,競爭更激烈,成功突圍的人就能獲得貢士稱號,也是參加最後殿試的通行證,殿試是科舉考試最後一道難關,一般來說都由皇帝親自主持進行,沒有過多的科目,只有策問,也就是一問一答的方式,由皇帝提出問題,考生進行解答,針對回答滿意程度,由皇帝欽點排名。

其中一甲的三名就是令人羨慕的狀元、榜眼和探花,三甲都能被稱之為進士,這些進士經過考核以後可以進入翰林院任職,再過三年以後優秀人才可以晉陞為庶吉士,從此入朝為官,前途無量。

可見科舉經過層層選拔,有的人考了大半輩子還只是個秀才,其中的難度之大可想而知,「十年寒窗」的確十分辛苦,從這也能看出狀元郎有多麼令人驕傲,而那些考中進士的人就有了當官的權力,從一介布衣轉身成為官職人員,自此改變了命運。

科舉選拔的人才中,進士是其中的重中之重,也是政治舞台上最重要的角色,支撐起了上千年的官僚體系,據統計封建社會總共誕生了十萬多名進士,這些人代表了整個社會最頂級文化水平,是推動王朝發展的中堅力量,進士就已經非常了不起了,狀元更是鳳毛麟角,畢竟每次考試只能有一個狀元。

歷史記載自科舉誕生到明清時期廢除,總共有五百多名狀元,其中有不少都來自福建地區,雖然說現在的高考,難度最大的地區集中在山東、河南,這兩個省份是因為人數眾多,而江浙地區也是競爭激烈,不過在古代,福建才是貨真價實的「學霸省」,縱觀宋朝一朝,幾乎半數進士都出自福建,遙遙領先於其他地區。

雖然宋朝過後,福建產出的進士人數有所下降,不過依舊獨領風騷,根據記載僅僅福建莆田就出了1500多位進士,可見當地文化氛圍有多厚重。

至於為什麼進士多集中在福建,有很大的歷史原因,古代北方兵荒馬亂,少數民族勢力常常南下侵犯邊境,多數王朝都將都城定在中部平原地區,就連北京城在明朝時也是抵抗侵略的前線陣地,因此北方不安寧,更不適合讀書求學。

再者唐朝安史之亂以後,北方人口大舉南下,以至於五代十國之後,南方人口開始超過北方,靖康之恥,金軍攻入開封,南宋統治者進行戰略大轉移,不斷南遷,這也造成了福建人口聚集,人多了自然人才就多了。

除了人口變化以外,經濟重心南移也是一個重要因素,經濟的發展往往會帶動教育產業的進步,明清時期蘇杭地區是全國聞名的富裕地方,糧食生產遙遙領先,生活安逸,自然教育就能上去,正因此蘇杭曾一度超過福建,成為新的科舉大省。

直到今天,四大超一線城市「北上廣深」,除了北京因為政治因素影響以外,其餘三個大都市都位於南方,經濟重心依舊位於南方是不爭的事實,教育水平也遠遠超過北方,在這些因素影響下,江南地區不僅富庶而是還富有文化氣息。

科舉制的出現不僅完善了官僚體系,還給世界帶來了深遠的影響,無論是東南亞地區,還是後來的歐美國家選拔人才方式,都能看到科舉的影子,科舉的誕生無疑是一場深刻的革命,培養了大批能人異士,對於維護國家穩定,文化傳統都帶來了巨大作用,不過科舉後期僵化的選拔模式,成了束縛思想的枷鎖,最終被廢除,總體來看雖有弊端卻不能掩蓋其進步作用。

參考資料:

【《中國出進士最多的地方》、《中國進士第一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靜說歷史LS 的精彩文章:

唯一創造兩個盛世的王朝:戰鬥力是秦朝漢朝的兩倍不止
皇帝強撐病體寫下遺詔,宰相眉頭一皺說:重寫!皇帝被迫加三個字

TAG:靜說歷史L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