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正史中有名的八位瓦崗英雄,有幾位像秦瓊一樣是真正的山東好漢?

正史中有名的八位瓦崗英雄,有幾位像秦瓊一樣是真正的山東好漢?

很長一段時間,瓦崗英雄都幾乎是與山東好漢劃等號的,與瓦崗英雄這樣的山東好漢相比,梁山好漢就是一群渣兒——他們在正史中剛折騰一年就被張叔夜打殘收服了。在演義小說中,除了魯智深武松等少數人做過幾件好事之外,其他的山賊水匪貪官污吏軟骨頭軍官,放在任何都該處斬好幾回。當然,任何朝代都有被判處斬刑之後,不但不死,而且還能逍遙快活囂張跋扈的——說他們的父母只是伙夫或都頭,鬼都不信,就像沒有人會相信紅孩兒是牛魔王的親兒子一樣。

閑話少敘,言歸正傳。咱們還是來說說正史中比較有名的八位瓦崗英雄——因為說的是正史,所以在歷史上根本就不存在的羅成,咱們就不去提了。咱們今天只按照《舊唐書》和《新唐書》的記載,來看看這八位瓦崗英雄有幾位能算現在意義上的了山東好漢。

之所以說「現在意義上的山東好漢」,是因為隋唐時期並沒有「山東省」,不但沒有山東省,隋朝連省都沒有,只有州(郡)縣兩級。隋煬帝楊廣改州為郡,設立了一百九十個郡,一千二百五十五個縣。 按照新舊兩唐書的記載,再查閱古今地名對照表,我們就會發現這八位瓦崗英雄只有四位能算山東好漢。

首先咱們來看瓦崗軍大頭目李密——程咬金可沒當過瓦崗寨主混世魔王。

《舊唐書·列傳第三》記載:李密,字玄邃,本遼東襄平人。魏司徒弼曾孫,後周賜弼姓徒何氏。祖曜,周太保、魏國公;父寬,隋上柱國、蒲山公,皆知名當代。

這就是說,李密絕非山東人,而且還有一段時間不姓李,就像李淵家族曾經姓大野一樣,李密也可以被叫做「徒何(「徒河)密」。

李密不是山東人,又會是哪裡人呢?一說遼東,人們可能就會想起一家三代胖子的祖先,曾經被隋唐兩朝往死里打。但是可以慶幸的是,李密雖是遼東人,但卻不曾在箕子的地盤上混過,遼東襄平就是現在的遼寧遼陽,李密應該是個不折不扣的東北人,所以他才幹掉翟讓的場景似乎可以這樣轉換一下——翟讓怒視李密,李密憤怒:「你瞅啥?」翟讓也不示弱:「瞅你咋地?」翟讓卒。

李密不是山東好漢,在新舊兩唐書中都跟李密同為一傳的單通單雄信,卻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山東好漢:「單雄信者,曹州濟陰人也。翟讓與之友善。少驍健,尤能馬上用槍,密軍號為『飛將』。」

曹州是哪裡呢?曹州就是今天的山東省菏澤市,濟陰就是濟水之南的意思,在今天的曹縣西北。看過新舊兩唐書的讀者都認為單雄信不是叛徒,而是一位卧薪嘗膽替友(翟讓)報仇的真英雄。單雄信之所以被李世民殺害,是因為李二內心的恐懼:「秦王圍東都,雄信拒戰,槍幾及王,徐世勣呵之曰:『秦王也!』遂退。後東都平,斬洛渚上。」為了兄弟徐世勣(李勣、徐茂公)的情面,單雄信放棄了唾手可得的蓋世奇功,單雄信不是義氣英雄,還有誰是義氣英雄?

可惜單雄信很講義氣,李世民卻不肯講義氣,單雄信放過了他,他卻不肯放過單雄信。即使徐世勣用自己的全部功勛爵位來換單雄信的性命,李世民還是很絕情地不肯答應。

徐世勣之所以肯放棄一切來營救單雄信,是因為他也是一位山東好漢,而且跟單雄信是同鄉:「李勣,曹州離狐人也。隋末徙居滑州之衛南。本姓徐氏,名世勣,永徽中,以犯太宗諱,單名勣焉。《舊唐書·列傳第十七》」

曹州離狐,就是今天的山東省菏澤市東明縣。山東好漢徐世勣可是沒當過一天道士,這位富家子弟(家富,多僮僕,積粟常數千鍾。)從小就喜歡做強盜,據他自己說:「我年十二三為無賴賊,逢人則殺;十四五為難當賊,有所不快者,無不殺之;十七八為好賊,上陣乃殺人;年二十,便為天下大將,用兵以救人死。(《隋唐嘉話》)」

作為瓦崗軍元老(韋城翟讓為盜,勣年十七,往從之),徐世勣差點被李密殺掉,但徐世勣不念舊惡,仍然對李密表現出了異乎尋常的忠心。

與忠義的山東好漢單雄信徐世勣不同,山西人王君廓可就沒有什麼義氣可言了。

在演義小說中,大刀王君廓(也做君可)面如重棗,美髯垂胸,穿綠戰袍,使三停刀,騎棗紅馬,人稱「綠袍帥美髯公大刀王君可」。但是正史中這位王君廓可跟武聖人關羽沒有半點相像:「王君廓,并州石艾(山西平定縣)人。少孤貧,為駔儈(馬匹交易的經紀人),無行,善盜。(《新唐書·列傳第十七》)」

這個經紀人很壞,雖然沒有記載他偷過女主人什麼,卻記載了他是怎麼偷人家東西的:他每天背著一個魚簍一樣的東西在街上晃蕩(負竹笱如魚具,內置逆刺),看見賣繒(繒,帛也,雜帛曰繒)的商販,就把那簍子往人家腦袋上一套,搶了東西就跑了。「笱囊其頭,不可脫」,讓人禁不住聯想:是不是王君廓發明的血滴子?

王君廓不是山東人,不是好漢,也不是英雄,真正的英雄羅士信為救他而被劉黑闥害死,逃出生天的王君廓不但不知道感恩,反而腦後生出了反骨:「居職不守法度……會被召,至渭南,殺驛史,亡奔突厥,野人斬之。」

王君廓漢(唐)奸沒當成,反而成了異鄉無頭鬼,雖然曾為瓦崗英雄(李世民曾稱讚:「君廓往擊建德,李勣遏之,至發憤大呼,鼻耳皆流血,其勇何特古人哉!」),但絕不是山東好漢。

說到王君廓出逃、羅士信就義的洺水之戰,我們就不能不提那位打得李世民束手無策的劉黑闥。關於劉黑闥的演義傳說故事很多,而且他也真的曾經給大唐製造過大麻煩。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這個劉黑闥跟秦瓊當過很長時間戰友:「隋末亡命,從郝孝德為群盜,後歸李密為裨將。密敗,為王世充所虜。世充素聞其勇,以為騎將。(《舊唐書·列傳第五》,下同)」

瓦崗舊將劉黑闥打跑了瓦崗舊將王君廓,殺死了瓦崗舊將羅士信,看來「寧學桃園三結義,不燒瓦崗一爐香」,也是有一半歷史依據的。但是有一點我們必須澄清,大敗李神通羅藝聯軍,打跑徐世勣王君廓,生擒薛萬徹薛萬均,斬殺李道玄羅士信的瓦崗舊將劉黑闥並非山東好漢:「劉黑闥,貝州漳南(河北故城)人。無賴,嗜酒,好博弈,不治產業,父兄患之。黑闥既遍游諸賊,善觀時變,素驍勇,多奸詐。」

李密、單雄信、徐世勣、王君廓、劉黑闥這五位出身瓦崗的名人,或者說曾經的瓦崗英雄,只有單雄信徐世勣是山東好漢,那麼「山東多好漢」豈不是一句空談?讀者諸君切莫著急,咱們接下來要說的三位瓦崗英雄,還有兩位山東好漢,八位瓦崗英雄,有四位山東好漢,這比例已經是相當高的了,尤其是堪比戰神的名將徐世勣、大唐名相魏徵、隋唐第一單挑高手秦叔寶、戰鬥到七十多歲仍有魄力屠城的程咬金,可以說無論是大唐建國還是貞觀之治,瓦崗英雄山東好漢都居功至偉。

在演義小說中,賈家樓四十六友的老大是魏徵魏玄成,老二是秦瓊秦叔寶,老三是道士徐茂公。大家都知道,徐世勣並沒有當過道士,而魏徵卻真的因為窮得吃不上飯而當上了道士:「魏徵,字玄成,鉅鹿曲城人也。父長賢,北齊屯留令。徵少孤貧,落拓有大志,不事生業,出家為道士。(《舊唐書·列傳第二十一》)」

魏徵一生換了幾任主公,這個咱們不去討論,因為良臣擇主而事,隋唐亂世,良辰多擇幾次主,也無可厚非。但是有一點我們必須清楚,鉅鹿曲城不在山東,魏徵是可以跟三國名將趙雲趙子龍攀一攀同鄉的。

在演義小說和正式中名氣都很大的秦瓊秦叔寶、程咬金程知節,不但是親近的同鄉,而且是一生不離不棄的好戰友,同時他們都是官宦子弟將門之後:「秦叔寶,名瓊,齊州歷城人;程知節,本名咬金,濟州東阿人也。少驍勇,善用馬槊。」

這二位一個是山東濟南人(秦瓊),一個是山東東平人(程咬金),兩家相距好像只有一百多公里。秦瓊當大隋正六品建節尉,跟著打瓦崗的時候,程咬金也沒閑著,他當了地方保安團司令:「聚徒數百,共保鄉里,以備他盜。」也就是從那時候起,秦瓊程咬金成了一輩子的兄弟。

瓦崗內馬軍統領、大唐玄甲軍統領,胡國公秦瓊和宿國公程咬金一路逍遙快活,就連棄鄭投唐的時候,也是從容不迫大搖大擺:「與程咬金、吳黑闥、牛進達等數十騎西馳百許步……世充不敢逼。」據說這其中的牛進達,就是演義小說中尤俊達的原型,此人後來官拜右武衛大將軍、琅琊郡公,謚號也跟秦瓊一樣,都是「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半壺老酒 的精彩文章:

項伯出賣侄子項羽,劉邦和張良至少送了他價值一千萬元錢的黃金?
諸葛誕被稱為家族之狗,只因他在執行家族使命的時候操之過急了?

TAG:半壺老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