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書畫 | 收藏 | 人文 | 心賞 | 茶道 | 香道 | 養生

作畫亦色難

己亥年

五月十三

編輯: 雲上文化

打開音樂

聆聽雲上的聲音

事父母,色難。作畫亦色難。

色憑目顯,無目即無色也。色為目賞,不為目賞,亦無色也。故盲子無色,色盲者無色,不為吾人眼目所著意者,亦無色。

吾國祖先,以紅黃藍白黑為五原色,與西洋之以紅黃藍為三原色者不同。原宇宙間萬有之彩色,隨處均有黑白二色,顯現於吾人眼目之中。而繪畫中萬有彩色,不論原色、問色,濃淡淺深,枯乾潤濕,均應以吾人眼目之感受為標準,不同於科學分析也。

吾國祖先,以紅黃藍白黑為五原色,定於眼中之實見也。黑白二色,為獨立自存之色彩,非紅、黃、藍三色相互調合而可得之。調合極濃厚之紅青二色,雖可得近似之黑色,然吾國習慣,向稱之為玄色,非真黑色,濃紅濃青之間色也。

黑白二色為原色,故可調合其他原色或間色而成無限之間色,與紅、黃、藍三原色全同。

《詩》云:「素以為絢兮。」《周禮·考工記》云:「凡畫繢之事,後素功。」素,白色也。畫面空處之底色,即白色。《莊子》云:「宋元君,將圖畫,眾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筆和墨。」

墨,黑色也。吾國新石器時期之彩陶,亦以黑色為作畫之惟一彩色也。吾國繪畫,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矣。

色盲者,五色均成灰色。半色盲者,有不見黃色者,有不見紅藍色者。雞盲者,至傍晚光線稍弱時,即成盲子。蓋其眼之視能不健全之故。貓頭鷹,日間不能見輿薪,而黑夜中,能明察秋毫,以其眼具有獨特之視能之故。

天地間自然之色,畫家用色之師也。然自然之色,非群眾心源中之色也。故配紅媲綠,出於群眾之心手,亦出於畫家之心手也,各有所愛好,各有所異樣。

色彩之愛好,人各不同:爾與我,有不同也;老與少,有不同也;男與女,有不同也;此地域與彼地域,有不同也;此民族與彼民族,有不同也。畫家應求其所同,應求其所不同。

謝赫六法云:「隨類傅彩。」此語原為初學傅彩者開頭說法。然須知「隨類傅彩」之類字,非隨某一對象之色而傅彩也,但求其類似而已。知乎此,漸進而求配比之法,則《考工記》五色相次之理,始能有所解悟。

花無黑色,吾國傳統花卉,卻喜以墨作花,汴人尹白起也。竹無紅色,吾國傳統墨戲,卻喜以硃色作竹,眉山蘇軾始也。畫事原在神完意足為極致,豈在彩色之墨與朱乎?九方皋相馬,專在馬之神駿,自然不在牝牡驪黃之問。

黑白二色,為五色中之最明確者,故有「黑白分明」之諺語。青與黃,為五色中之最平庸者,詩云:「綠衣黃里」,綠為黃與青之間色,以黃色為里,以黃與青之間色為配,易於調和之故。

最足勾引吾人注意而喜愛者,為富於熱感之紅色,故以紅色為喜色。吾國祖先,喜愛明確之黑白色,亦喜愛熱鬧之紅色,民族之性格使然也。

證之新石器時代之彩陶,長沙東南郊出土之晚周帛畫,以及近時吳昌碩、齊白石諸畫家之作品,無不以紅黑白三色為重要色彩,誠有以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上文化 的精彩文章:

這些家教家風對聯,越早知道越好
宋徽宗傳世瘦金體真跡,大飽眼福

TAG:雲上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