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什麼像王莽這樣的聖人,當上皇帝以後也會「何不食肉糜」

為什麼像王莽這樣的聖人,當上皇帝以後也會「何不食肉糜」

在《王莽真實身份到底是什麼,欺世盜名的偽君子還是內聖外王的哲學家》一文中,大鵬曾經說過:

王莽雖然算不上什麼窮人家的孩子,但也是吃過一些苦的,尤其是與叔伯兄弟們的奢侈生活相比,吃穿用度都較差。

但是,王莽並未怨天尤人,而是不斷嚴格要求自己,走上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路子,最後在大家的推舉下當了皇帝。

可是,據史書記載,王莽執政的這十六年,老百姓過的日子並不怎麼樣,吃沒得吃,穿沒得穿,簡直悲慘極了。

當然,咱們從客觀上來說,這也不能全怪王莽,有幾年確實發生了較大的自然災害,對農業生產造成了較大影響。

比如說,公元13年,四月,隕霜殺草木,海邊尤甚。七月,某地颱風登陸,拔樹又倒屋,還下大冰雹,砸死不少牛羊。

比如說,公元15年,邯鄲以北地區降了大雨,地下水湧出,最深的地方有幾丈深,大水淹死了好幾千人。

再比如說,公元16年春,發生地震,天降大雪,關東地區尤其厲害,雪深的地方有丈把深,竹子、柏樹都凍死了。

再比如說,公元20年,某地大雨一連下了六十餘日,水淹是肯定的了。大水過後又是大旱和蝗災,導致莊稼絕收,百姓苦飢。

儘管發生了一些自然災害,但這並不是老百姓過不上好日子的主要原因,因為中國地方很大,綜合來看,每年總有地方會鬧點自然災害。

那麼,為什麼王莽統治時期,老百姓的日子過得那麼悲慘呢?大鵬認為主要原因還是在於王莽的領導無方。

從王莽在大司馬等職務上的表現來看,他還是有一定的能力的,為什麼當了皇帝以後就成了昏君了呢?有內因,也有外因。

內因就是王莽當上領導以後,膨脹了,飄了,覺得自己無所不能,別人只能給自己打下手,遇事聽不進別人的意見,什麼事都要按自己的來。

王莽乾的這種事情太多了,像什麼托古改制、恢復周禮之類的,大鵬在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今天說一個聽不進實話的故事。

王匡、王鳳等人佔山為王以後,王莽派出使者,到當地赦免這些強盜。使者回京之後,向王莽彙報安撫強盜的工作情況:

強盜們解散之後,不久就又聚合,問他們原因,都說法令既多又苛刻,動輒犯法。努力勞動所得到的報酬,還不夠繳納捐稅。

就是在家裡坐著,什麼都不幹,還往往會因鄰居犯罪,而連坐入獄,貪官污吏,逼人慾死。』百姓走投無路,便都起來做盜賊。」

王莽聽完大怒,下令將其免去官職。如果有人順著王莽的意思,說:「小民猖狂刁猾,應該誅殺。」王莽便高興地升其官職。

孤證不立,還有一次,大司馬屬吏到章豫州辦案,被亂民俘獲。值得慶幸的是,亂民並沒有殺他,而是把他送回官府。

此人大受感動,返京後把自己的遭遇具實陳奏,認為亂民都是良民大大的,都是官逼民反啊!王莽聞言大怒,將其逮捕下獄,罪名是誣衊欺詐。

這還不算,王莽又下詔責備四輔三公說,官就是官,匪就是匪,自古以來,邪不壓正。當官的一定不能怕土匪。

但現在的情況正好相反,盜賊、叛逆頻頻出現,當官的卻束手無策,以致於強盜們成幫結隊的攔劫乘坐專車的政府官員。

被劫持的政府官員逃回來後又胡言亂語,說什麼反賊要造反,是因為貧窮,還說是反賊主動把他護送到官府的。

眼下不少庸俗的人對反賊抱有同情心,認為是官逼民反。實際上呢,這是有政治目的的大規模叛亂,並不是因為生活困難而搶點兒、偷點兒!

各地各級各部門官員,要下大力氣,加強地方治理,再胡說什麼盜匪是因為饑寒所致的,就抓起來,治他的罪!」

能在朝中當官的可沒傻子,他們看到王莽不喜歡聽真話,自然就會趨利避害,不再實話實說了。因此,地方上的盜匪越來越猖獗。

等到朝廷派人視察時,各地郡、縣竭盡所能服侍上官,應付檢查,以便使自己擺脫失職之罪,哪裡還顧得上剿匪的事兒?

代理青、徐二州的州牧田況上書說,現在縣裡欺騙郡里,郡里欺騙朝廷。如果有一百土匪,地方上就說是十個,實際是一千他說是一百。

因為了解不到地方上的真實情況,聰明如王莽,再當上領導以後,也做不出正確決策了,這就是王莽為何成為昏君的外因。

圍繞在王莽身邊的大大小小的官員只會對他阿諛奉承,沒人敢跟他瞎說什麼大實話,有人甚至故意說瞎話,討王莽的歡心。

比如,聽說老百姓因為收成差,而沒有東西吃,王莽想出了一個高招,他派出許多大夫、謁者分頭教導百姓把草木煮成「酪」食用。

看到這裡,上了年紀的人或許有種似曾相似的感覺,幾十年前,咱們也跟王莽似的搞了一次「代食品」,想把肚子糊弄飽。

這種所謂代食品,就是把正常年份不作為食品的,榆樹葉、花生秧、柳樹皮、玉米芯什麼的,磨成粉,蒸成乾糧讓人吃。

這種代食品做成的乾糧,雖然勉強能吃,但是根本不消化,無法給人體提供足夠的營養,所以白白浪費人力、物力。

但是,王莽不知道這些,因為他吃的是摻了大量白面的代食品,感覺味道還是很不錯的,甜絲絲,熱乎乎,入口即化。

於是,王莽心想我真是太特么太聰明了,眉頭一皺就計上心來,輕鬆解決了困擾中國幾千年的老百姓的吃飯問題。

但是後來,王莽聽說長安城中又鬧起了饑荒,心想我不是已經發明了代食品了嗎,怎麼還會鬧饑荒,這是怎麼回事?

於是,王莽就問長安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王業是怎麼回事。王業回答說:「鬧事的都是流民,他們不想吃代食品了,想吃長安居民的伙食。」

然後,王業將一些從集市上買來的粳米飯和肉羹帶進宮中給王莽看,說:「長安居民吃的都是這個。」王莽對此深信不疑。

人們經常嘲笑,在災荒年說「何不食肉糜」的晉惠帝司馬衷是個白痴,其實,在大鵬看來,王莽比司馬衷也好不到哪裡去。

參考資料《資治通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鵬看歷史 的精彩文章:

昆陽大戰的真相,劉秀一戰成名靠的是什麼,大召喚術?
世上最悲催的皇帝之一,勤政程度堪比朱元璋,一看效果像崇禎

TAG:大鵬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