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為父創作木偶劇,上海藝術家馬良的故事在上影節展映

為父創作木偶劇,上海藝術家馬良的故事在上影節展映

記者 |

編輯 |

1

一對父子,兩位藝術家,他們的4年時光,灌注在一個關於藝術創作和父子親情的動人故事裡。

6月15日,由大象紀錄、峨影(上海)影業、優酷共同出品的紀錄片《時光機》,在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紀錄片版塊的「中國之聲」單元進行展映,這也是本片首次在國內公開亮相。這部名叫《時光機》的紀錄片,呈現了當代藝術家馬良與父親共同生活的動人場景,同時也展現了馬良創作木偶裝置舞台劇《爸爸的時光機》的全過程。

《時光機》海報

在上影節之前,《時光機》今年早些時候入圍了包括HotDocs紀錄片節在內的北美地區多個影展,並先後斬獲翠貝卡電影節紀錄片競賽單元「最佳攝影」獎、舊金山國際美亞電影節紀錄長片單元「最佳紀錄片」獎和洛杉磯亞太電影節「評審團大獎」。翠貝卡電影節由好萊塢老牌明星羅伯特·德尼羅和其他幾位電影人創立,是和聖丹斯齊名的北美獨立影展。

國際首映之後,本片受到眾多國際媒體及觀眾的讚譽。《獨立紐約》(Indie NYC)讚歎本片:「紀錄片怎能如此優美雅緻,卻又述說了這麼巨大深邃的故事?簡直不可思議。此片相當難能可貴。《時光機》情感深刻而富含詩意,讓人看了心酸而振奮,只因此故事不論寰宇,都能對生命所蘊含的悲傷與喜悅同情共感。導演孫揚和江松長細細探索各世代對於藝術的衝動,將觸目難忘的畫面與實時生活情景交融。本片觸達藝術的神秘和撫慰,藉以抵抗時光的蹂躪。」

《國際銀幕》(Screen Daily)評價本片「講述了一個非常悲傷的故事,但比起悲嘆,它更像是慶典。影片以知足惜福做結,為這個振奮人心且溫情的故事更增添一絲溫暖。」

《時光機》海報

《時光機》里的馬良,不是手握神筆的那個馬良,而是7年前,因「移動照相館」被外界所知的攝影師、藝術家。馬良的父親馬科,是一位戲曲導演,曾在上海京劇院執導過10餘個劇種、80多台戲。

馬科在86歲高齡時被確診患有阿茲海默症,這一意外促使馬良決心儘快動手,去履行多年前和父親的約定——合作完成一部作品。馬良迅速完成劇本初稿,請父親馬科擔綱顧問,並給這部舞台劇取名為《爸爸的時光機》。

馬良的創作初衷,是幫助年邁的父親找尋失去的記憶,而舞台劇的故事靈感,也大多源自他和父親相處的親身經歷。從未涉足過舞台創作的馬良,耗時兩年製作出數個由1000多枚零部件構成的真人等比例大型人偶。這些看似冰冷後現代的機械裝置,演繹的卻是父子間最溫情美好的故事。

《時光機》海報

紀錄片《時光機》將馬良舞台劇的創作籌備過程,及現實中他與父親的關係、父親病情惡化對家庭影響的兩條故事線進行平行敘述。兩條故事線索將充滿奇幻色彩的童話元素,與淳樸真摯的父子親情融為一體。

導演兼製作人孫揚在2015年時接觸到馬良的故事,隨即決定以紀錄片的形式表現這對父子之間的特殊感情。在歷時4年的拍攝創作中,孫揚也在不知不覺間,與馬良及其家人建立了聯繫,對片中馬良一家的親情深有共鳴。

《好萊塢報道者》(The Hollywood Reporter)曾評價本片說:「馬良製作時光機的技術和縝密細節處理非常引人入勝,但讓本片充滿力量的,是片中的感性時刻。即使馬良設法理性地對他父親的失憶保持樂觀,但觀察馬科阿茲海默症逐漸加重的過程,仍然令人心碎。」

攝影:韓麗媛

影片放映結束後,導演張揚和馬良來到現場交流。有觀眾特意為此買了第一排座位。談到創作過程,張揚向觀眾解釋了拍攝的初衷和手法,他承認自己受到了侯孝賢導演的影響,選擇將鏡頭當作自己眼睛的方式去拍攝,因此影片中出現了許多近景鏡頭。

現場還有觀眾就影片內容問及馬良的個人生活和選擇。馬良坦言自己直到現在也難以選擇是創作還是陪在父親身邊。不過他說父親是個戲劇家,一定會喜歡這部作品。他現在已經從長達十年的持續藝術創作狀態轉變為娶妻生子的正常人生活。他說自己在《爸爸的時光機》木偶戲創作過程中也逐漸了解現實的生活,並在殘酷的現實面前學會保持愛意。

《時光機》是一個送給成年人世界的童話。它既充滿絢麗想像,又道出人世間最真摯的樸實情感,是一部充滿了人情味的作品。據悉,影片將於今年秋季在全國公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界面新聞 的精彩文章:

金融壹賬通推出金融業智能開放平台
全國首例室內公共場所控煙案立案,如何量化健康損害成難題

TAG:界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