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不能加入北約卻一直挑釁俄羅斯,烏克蘭做的最錯的事不過如此

不能加入北約卻一直挑釁俄羅斯,烏克蘭做的最錯的事不過如此

若要盤點如今混的最慘的軍事強國,那麼烏克蘭這個繼承蘇聯部分軍工遺產的國家絕對榜上有名。自上世紀九十年代蘇聯解體後,其軍工企業大多歸烏克蘭所有,另給烏克蘭留下了數百艘作戰艦艇、包括圖-160、圖22M3等在內的上千架作戰飛機以及為數不少的核彈頭。然而家底豐厚也架不住瞎折騰,烏克蘭這些年的發展歷程簡直是活脫脫的「敗家史」,如今更是成為了美俄角逐戰場的衝鋒者。

蘇聯解體後,烏克蘭的「錯棋」就一步連著一步的下,先是在大國慫恿下將自家的核武器盡數銷毀,又是在與俄羅斯決裂後過於依附以美為首的西方國家,如今乾脆一邊倒的向北約靠攏,成為北約手中的利劍戰鬥在「抗俄一線」,而從俄烏刻赤海峽衝突等事件中也可以看出,俄羅斯確實多多少少被惹怒了。眾所周知,有俄羅斯這道牆立在中間,北約短期內是不可能允許烏克蘭加入的,烏克蘭不想著明哲保身卻一再跟俄羅斯作對,這看似錯誤的決策背後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其實,烏克蘭的衝鋒陷陣多少也帶了些迫不得己。俄烏兩國歷史上便存在人民意識矛盾,緊密軍事合作關係的背後是俄羅斯對烏克蘭的部分壓制,烏克蘭內部也不乏反俄勢力。有幾分「面和心不和」味道的俄烏兩國如今又因為克里米亞勢成水火,軍事力量大不如前的烏克蘭想要在俄羅斯面前扳回一局,只能倚仗軍事實力更加強大的美國。隨著北約東擴對俄羅斯戰略空間擠壓的加深,烏克蘭半主動半被動地倒向北約,而獲取西方國家大量經濟和武器援助的代價則是其必須「支付」的。換句話說,北約支援烏克蘭的部分原因本就是想通過它牽制俄羅斯,烏克蘭想在美俄角逐中明哲保身,也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而自2014年俄烏中止軍事合作後,烏克蘭不斷挑釁俄羅斯的行為在給他帶去風險的同時,也有一個還算不錯的「副作用」,那便是在一定程度上為烏克蘭重振了冷戰國防工業,恢復烏克蘭公司陷入停滯的武器系統研究和開發,加速新武器的研製。

與俄分道揚鑣的幾年間,烏克蘭努力加快從俄軍工體系中剝離的步伐,花更多心思發展國產武器上,在直升機、裝甲車等武器上安裝新的火控/瞄準系統,試射新的「海王星」巡航導彈,大力推進「赤楊」多管火箭炮,升級S-125防空導彈系統等等。雖然大部分武器的發展都是建立在蘇聯武器的基礎上,但烏克蘭確實借著俄烏關係的惡化和西方國家的支持在重振國防工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武器菌 的精彩文章:

蘇27飛行員第一視角來了!直接送美國瑞典戰機回去,已給足面子
一旦爆發戰爭,美國的這個地方最易被敵人打擊,同時又最安全

TAG:武器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