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葯都被菌群吃了?帕金森難治,原來是因為腸道里的「貪吃鬼」

葯都被菌群吃了?帕金森難治,原來是因為腸道里的「貪吃鬼」

乾貨 | 靠譜 | 實用

帕金森病(PD)又名震顫麻痹,是一種進行性變性疾病,所有藥物治療均只能改進患者生活和工作質量,不能阻止疾病發展,患者最終將喪失生活能力。現有的藥物治療效果不僅難盡如人意,還因人而異。過往科學家們皆歸將其因於個體差異,那這種差異是誰造成的呢?近日,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了這種差異的元兇——腸道菌群。他們指出,帕金森病常用藥——左旋多巴(L-DOPA)在被腸道吸收後,可被一些特殊的腸道菌群分解,使其無法到達大腦,導致藥效大打折扣!不同的腸道菌群組分正是L-DOPA療效天差地別的罪魁禍首!

帕金森病治療——療效不佳,差異巨大,難以控制

帕金森病的發病原因是α-突觸核蛋白(αSyn)在大腦內過量堆積,導致多巴胺神經元死亡,使得調控運動、情緒等功能的關鍵神經遞質——多巴胺(DA)分泌減少。所以,想要控制帕金森病,最重要的就是補充大腦DA。傳統多巴胺製劑無法穿透血腦屏障到達腦部,所以科學家們開發出了L-DOPA,其在腸道被吸收後可穿透血腦屏障,在大腦內水解為DA。

照理說這應該是控制帕金森的良方,但是臨床數據顯示,L-DOPA療法的效果並不可觀,只有1%-5%的L-DOPA可以最終到達大腦,其餘部分皆在腸道被脫羧酶提早水解成了DA,這嚴重限制了藥物的生物利用度。若施以脫羧酶抑製劑,則容易引發副作用。而且L-DOPA的效果在不同個體間存在巨大差異,導致藥效預測難以進行,最終治療結果也難以控制。所以,想要最大程度實現對帕金森病的控制,揪出提前水解L-DOPA、造成個體差異的元兇至關重要。

腸道菌群——「吃掉」L-DOPA的罪魁禍首

我們知道,L-DOPA必須在脫羧酶的作用下才能水解,所以,誰分泌了可「攔截」L-DOPA的脫羧酶,誰應該就是「吃掉」L-DOPA的元兇。研究人員順藤摸瓜,發現了多數脫羧酶的生產工廠——腸道菌群。

多巴胺可源自酪氨酸,亦可源自L-DOPA,而且L-DOPA與酪氨酸結構非常接近,所以二者的脫羧酶往往互通。研究人員分析了帕金森病患者的腸道菌群,在Enterococcus和Lactobacillus 中發現了大量酪氨酸脫羧酶的存在!他們發現,在於小腸相似的弱酸性環境里,Enterococcus分泌的酪氨酸脫羧酶能與L-DOPA強勢結合,使其發生水解反應生成多巴胺!研究人員指出,L-DOPA提早水解產生的DA可引起嚴重的胃腸道疾病和心律失常,同時腸道菌群中存在以DA為食的類Actinobacterial屬,DA被分解後產生的代謝廢物亦可引發嚴重副作用。也就是說,Enterococcus正是「吃掉」L-DOPA的罪魁禍首!是限制L-DOPA療效的幕後黑手!也是導致L-DOPA治療差異化的元兇!

最後,研究人員還篩選出了一種可以穿過腸道菌群細胞壁、特異地針對Enterococcus里的酪氨酸脫羧酶的小分子——α-氟甲基酪氨酸(AFMT)!小鼠實驗證明了這種小分子可以抑制L-DOPA的水解,提高L-DOPA的療效,而且不傷害腸道菌群!

這項研究為L-DOPA療效低和個體差異提供了一個科學的見解,也提示可以通過檢測帕金森患者糞便中的菌群分布預測L-DOPA的療效,同時還為控制帕金森病、提高L-DOPA療效摸索出了新契機!相信在不遠的將來,這項研究成果能為帕金森病的治療帶來更多益處!

參考文獻:

Vayu Maini Rekdal,et al.Discovery and inhibition of an interspecies gut bacterial pathway for Levodopa metabolism.Science 14 Jun 2019.

最後通知大家,第二屆上海國際癌症大會今年十月份要召開,目前已經有多位經驗豐富的專家確認將在大會上作報告,具體陣容將在下周一為大家呈現。在大會上,研究者們將對免疫治療、腫瘤微環境、代謝重編程、腫瘤標誌物等主題進行熱烈討論,歡迎大家一起來聆聽、分享自己的研究進展和見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轉化醫學網 的精彩文章:

Cancer Cell:揭示腫瘤與免疫細胞的「秘密對話」
行業融資新進展:岸邁生物完成7400萬美元B輪融資

TAG:轉化醫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