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元氣用盡時,人會害怕一種聲音!古人的觀點有道理嗎?

元氣用盡時,人會害怕一種聲音!古人的觀點有道理嗎?

(本文為原創文字,未經允許不得轉載與應用!)

本文理論依據:《黃帝內經素問校注》、《黃帝內經素問譯釋》

論岐黃之道,謀蒼生之福,歡迎各位讀者。

今天這篇文說,咱們來和您聊一個古人的觀點。事關人的元氣。

我們都知道,元氣是一個人生養的最基礎物質。它根於腎,儲存於丹田。它的保存和滋養,除了和先天精氣有關外,還依賴後天脾胃運化而來的水谷精微。

所以說,衡量一個人元氣充足與否,很大程度上,看一個人的脾胃之氣,是否旺盛。

說白了,能吃能喝,元氣充足。水米不進,元氣衰竭。

從這個角度看,古人有一個說法,似乎十分貼切了。什麼說法呢?它藏在《黃帝內經》中《素問》里的「陽明脈解篇」。

原文是這樣說的:「黃帝問曰:足陽明之脈病,惡人與火,聞木音則惕然而驚,鐘鼓不為動,聞木音而驚,何也?願聞其故。岐伯對曰:陽明者,胃脈也。胃者,土也。故聞木音而驚者,土惡木也」。

這話什麼意思呢?黃帝問,足陽明這條經脈如果病了,聽見木的聲音就會害怕受驚,但是聽見鐘鼓的聲音卻不為所動,安然如常。這是怎麼回事啊?岐伯回答說,這是因為足陽明經乃是胃經,屬土。木能克土,故而在聽見木的聲音之後,就會心慌受驚。鐘鼓之聲,為金鳴之聲。土能生金。故而這樣的人對鐘鼓鳴響卻不為所動。

那麼,什麼是「木音」呢?先賢在典籍中未曾明言。但是依據此,我們不難猜測,當時砍伐木材,樹葉摩挲、器皿碰撞之聲了。

這樣的說法,到底有沒有道理呢?

本訂閱號作為中醫傳統文化的傳播平台,雖然對中醫傳統理論充滿了敬仰,但是也不能完全放棄懷疑與批判。根據臨床觀察,幾乎未曾發現人在脾胃衰弱、元氣將終的時候,對「木音」有厭惡、不可承受之感。所以,對於這段經文記載的東西,本訂閱號只能持謹慎的懷疑態度。

但是,這裡面有一點是值得思考的。這就是,對於老人,尤其是久病在床的老人,我們在養護照顧的時候,應當注意環境的安靜,切勿嘈雜。

其實,換個角度說,古代的房屋和器具,多為木製。經文中所說的「木音」,很可能就指的是居家事物所發出的噪音。這類噪音,離老人很近,可清晰而聞。而鐘鼓之聲,則發於遠處,且並非時時而作,故而談不上影響老人生活的噪音。老人因此對其「不未動」。

那麼,老人的起居環境,為什麼要保持安靜呢?原因在於脾胃衰弱的條件下,心氣心血的不足。

我們對聲音信息的分析、感受,要靠心神。中醫講,心者,任物也。聲音傳遞到耳朵中,我們的心神要去承載它,認識它,分析它,然後產生不同的情緒和思維來應對它。這個過程,心神要靠心氣和心血的支持,才能完成。故而年輕的時候,我們對聲音多敏感,而且環境越熱鬧越好,因為我們的心神可以「任物」。但是到了晚年,我們的脾胃生化之能不強,心氣心血不足,所以就受不了聲音了。於是,我們開始喜歡安靜的環境。

所以說,前面所述的經文,雖然值得進一步商榷和考證,但是它所體現出來的脾胃虛弱、元氣受損者對生活環境的要求,卻值得我們每個人認真思考。尤其是家有老人者,更應該為他們創造安靜的生活環境。這有利於其氣血的平和,有利於其養心安神。這是天下至孝之人,都該明白的道理。

全文完。您意下如何?請在評論區暢所欲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幫你學中醫 的精彩文章:

中醫「喜脈」怎麼摸出來的?原理很簡單
元氣大虛之人,會討厭三種聲音!

TAG:幫你學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