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中國人,已不適合吃大棗!

中國人,已不適合吃大棗!

(本文為原創文字,未經允許不得轉載與應用!)

本文理論依據:《中華葯海》、《中華臨床中藥學》

論岐黃之道,謀蒼生之福,歡迎各位讀者。

寫下這個題目,筆者已經可以想像,必然會有不少看官持懷疑態度了。

中國人對大棗的熱愛,根深蒂固。當今生活,用大棗製作而成的食品,遍布市場。怎麼能說大部分中國人不適合吃大棗呢?

請您記住,不適合吃,不代表不能吃。偶爾吃一些,沒關係。所謂適合,乃「物之能,恰能補吾之需」。我需要它,它才是適合的。坦率說,大部分當代中國人,如今不需要大棗,故而我們講,它不適合。通過吃紅棗補身體的時代,其實早就已經過去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得從頭講起。

中國對大棗的特殊情懷,是從漢末開始的。那個時候,天下大亂,民不聊生。有一位濟世大醫,這個時候出現了。他就是張仲景。張老先生在《傷寒論》、《金匱要略》裡面,記載了大量的方劑,其中很多都用到大棗。這些方劑,往往是用來治療虛寒證的。可以說,在那個年代,甜甜的大棗,是中國人的救命恩人。

為什麼啊?因為大棗的特殊作用,就在於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緩和諸葯。這些都是符合當時時代要求的。那個時代的人,吃不飽、穿不暖,營養普遍不好,虛寒之症多見,這個時候就容易中氣不足、氣虛血少啊。所以,那個時候就需要大棗來補身體。

具體來說,大棗可以補脾氣。脾氣虛的人,大便稀薄、納呆食欲不振、身體倦怠、少氣懶言、面色萎黃的人,適合吃它。大棗可以補氣血。面色淡白、心悸失眠、全身乏力、頭暈目眩的人,適合吃它。大棗可以調和營衛。經常出汗、容易感冒、渾身乏力、睡眠不安的人可以用它。大棗可以調治心悸怔忡,那些容易心慌不安、面色無華的人適合用它。大棗能改善氣血兩虛。那些面色淡白或萎黃、指甲蒼白、心悸不寐、少氣懶言、神疲乏力、自汗畏風的人適合用它。

所有這些,都源於大棗補中益氣、養血安神之效。中國古代人生活質量低下,當然就依賴大棗補中益氣和養血安神了。

好了,現在我們捫心自問,我們有這些癥狀嗎?

沒有吧?我們更關心的,是高血脂、高血壓、高尿酸、 高血糖等。

必須承認,時代變遷了。當代中國,已經擺脫了物質條件匱乏的千年窘境。如果說從前,中國的普遍問題在於營養的不足,而今天,中偶人的普遍問題,在於營養的不均衡。脾虛氣弱、陰血虛少的問題,如今已經很少見了。相反,我們要面對因為營養不均衡,運動不充分導致的脾虛失於運化、痰濕內積的局面。比如高血脂,脂肪肝等,就是痰濕所致。這個時候,坦率講,不適合吃大棗。因為大棗的滋膩之性,會加重脾的負擔,增進痰濕內結的程度。誠如《中華葯海》所言:「凡有痰濕、積滯、齒病、蟲病者,均不相宜」。

當然了。大棗作為葯食兩用之品,並非一點都不能吃。偶爾食用,沒問題。但是大量食用,滋補身體,對一部分人來說,是完全沒必要的,甚至會適得其反。而另外一部分,的確屬於脾虛氣弱、營血虛少的,則可以用之滋補。這是建立在對大棗科學認識、辨證施治的基礎上,才得出的結論。

好了。文說到這裡告一段落。希望能夠幫助您客觀認識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大棗,及其相關製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幫你學中醫 的精彩文章:

臨終的人,會忽然發出一種聲音!這是最後的告別
中年人鼻毛變白了,真是早衰象徵?它比白髮更可怕?

TAG:幫你學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