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除劉備之外,還有一個人去請過諸葛亮,結果卻失望而回

除劉備之外,還有一個人去請過諸葛亮,結果卻失望而回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演義品讀——三國曾被演義

《三國演義》中「三顧茅廬」的故事可謂家喻戶曉。該故事最早見於陳壽的《三國志?諸葛亮傳》,不過記載非常簡單:「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卧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之後,諸葛亮在《出師表》中也提及了這段往事。

到了隋唐時期,出現了大量關於三國故事的詩歌。在這些詩歌中出現的三國人物中,諸葛亮的出現次數最多,共有40首。在這40首諸葛亮詩中,「三顧茅廬」的故事所佔比例很多,其中尤以李白《讀諸葛武侯傳書懷,贈長安崔少府叔封昆季》中「魚水三顧合,風雲四海生」及杜甫《蜀相》中「三顧頻頻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最為有名。這就說明在唐代這個故事已深入人心。

隨著宋元時期講史風氣的興起,該故事也走進了瓦舍勾欄,成為流傳於市井民間的經典故事之一。元代集三國民間故事之大全的《三國志平話》中,「三顧茅廬」的故事已經比較完整。

除了《三國志平話》外,元代雜劇中也出現了一些相關曲目。這些故事的內容大體相同,這就說明在元代,三顧茅廬已經成了一個比較成熟的文藝作品。這不過,這些作品也存在著共同的缺點:故事的編排、情節的設計、細節的描述都較為粗糙、隨意。直到《三國演義》的橫空出世,三顧茅廬的故事得以定型,成為一個膾炙人口、老幼皆知的精彩情節。

還原歷史——三國不是演義

不過,在歷史記載當中,除了「三顧茅廬」之外,還有一個「登門自薦說」。這個說法出自《魏略》,作者是三國時人魚豢。記載是這樣的:

劉備屯於樊城。是時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荊州次當受敵,而劉表性緩,不曉軍事。亮乃北行見備,備與亮非舊,又以其年少,以諸生意待之。坐集既畢,眾賓皆去,而亮獨留,備亦不問其所欲言。備性好結毦,時適有人以髦牛尾與備者,備因手自結之。亮乃進曰:『明將軍當復有遠志,但結毦而已邪!』備知亮非常人也……備由此知亮有英略,乃以上客禮之。

這就是最早的毛遂自薦的版本。除《魏略》一書之外,後來西晉司馬彪在其著作《九州春秋》中也提到了這個大致內容差不多的故事。不過,與「三顧茅廬」相比,「登門自薦」的說法目前並非學界的主流砍伐。

經典回味——三國可以寫得更好看

介紹了三顧茅廬和登門自薦之後,筆者再為讀者講述一個同樣在湖北襄樊地區流傳數百年的民間故事:三顧茅廬。不過這個三顧茅廬的主角不是歷史記載及小說中提到的諸葛亮,而是諸葛亮終身的對手------曹操。《三國外傳》一書中曾經描述過這個故事,大意是這樣的:

曹操兵敗新野後,謀士程昱向曹操推薦諸葛亮。曹操大喜,帶著程昱、曹洪等人去請諸葛亮。首先是曹洪見到諸葛亮的書童,得知諸葛亮不在。曹操只好在卧龍崗等候。沒過幾天,程昱終於與諸葛亮見面,請他出山,被諸葛亮拒絕。之後曹操親自去見諸葛亮,又遭諸葛亮嘲笑,曹操只得悻悻而去。

很明顯,這個故事只是一個民間傳說,比起《三國志》和《三國演義》,無論史實性、藝術性、文學性都不如前二者,但是讀者看到這個故事,也會覺得很有趣,體現出民間藝人的隨心所欲、率性而為。雖然不具備歷史典籍那樣的嚴謹、文學作品那樣的妙筆生花,但卻也充滿了一種浪漫情懷。

參考書籍:《三國志》、《三國志平話》、《三國演義》、《三國外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燦爛海灘 的精彩文章:

此人對蜀漢忠心耿耿,因諸葛亮而喪命,劉備後悔不已
馬超舉報彭羕,並非是想立功,而是另有目的

TAG:燦爛海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