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令」和「知縣」有何區別?原來一字之差,區別如此之大
文史
06-16
古代的「縣令」和「知縣」有何區別?一字之差,意義天差地別
古時候對稱呼也是很講究的,不算是地方名還是人名,甚至是官謂。都有一定的意思所在,相信很多人在看古裝電視劇的時候會發現,對一縣之長的稱呼,有時候是「縣令」有時候卻好似「知縣」。它們只有一字之差,這其中難道這有很什麼講究嗎?它們之間有什麼區別呢?
其中「縣令」最早是出自春秋戰國時期,在那個時候縣一級的最高長官被稱作「縣令」。不過在那個時候並非是我們認識的一縣之長,不是所有的一縣之長都能夠被稱之為「縣令」的。那個時候還得根據人口的數量來判斷是否是「縣令」,只有人口數量過萬的縣級的長官才能夠被稱之為「縣令」。
而到了南北朝時期,那個時候不用多說又是多秋之事的時期。戰事紛亂,此時的縣級最高長官不以人口來論了,而是統一稱之為「縣令」。到了唐朝的時候,縣級出現了代理縣令。根據記載的話,他們被稱之為「知縣事」。這其實就是「知縣」的起源了,不過真正「知縣」這一個詞的時候的出現卻不是那個時候。
真正「知縣」這一個詞是到宋朝的時候才出現的,在宋太祖的時候他吸收安史之亂的教訓。為了削減地方官員的權利,採取了中央派出官員的辦法,不僅是刺史、太守、縣令沒了實權,甚至是退出了歷史舞台。
簡單的說就是,「縣令」是地方官員,而「知縣」是中央委派的地方官員。這兩者看起來只有一次之差,可是在意義上卻是天差地別。對此,你們怎麼看呢?


※張飛逃命忘帶劉備老婆,劉備說了10個字,成為現在黑幫經典名言
※兒子稱帝後,父親每次見面要下跪,為此兒子想出一計,被世代沿用
TAG:昨天舊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