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朝以來的國旗演變,這7面旗幟你認識幾個?

明朝以來的國旗演變,這7面旗幟你認識幾個?

【本文由蜀山筆俠獨家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抄襲必究!】

說到國旗,我們心中立馬會浮現的是象徵我們民族團結統一的五星紅旗

可是,估計沒有幾個人會知道它的設計者是一位叫曾聯松的普通革命者吧!感謝他為我們設計出的偉大作品,他雖不是美術大師,但他永遠值得我們尊敬!

對於國旗的認識,估計很多朋友都還很陌生,特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前的國旗,它們到底長什麼樣呢?又經過怎樣的演變呢?這是筆者本文要給大家聊的。

國旗這個概念是從西方傳過來的,最早是在丹麥,直到清朝晚期,我國才正式制定國旗。它是在李鴻章的建議下,由慈禧太后下旨命人設計的。

不過,在清朝之前,我國就已經有了象徵國家的旗幟了,它就是明朝官方船隊的旗幟。

由於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明朝的海上貿易發達起來,各國的船隻往來穿梭,絡繹不絕。為了更好地識別各國船隻的身份,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他們都在船上懸掛各自的旗幟以方便辨認。

為此,明朝的第12位皇帝明穆宗在位期間,特意下旨讓人設計了象徵大明的旗幟,就是「日月旗」。如圖:

這面旗幟具有明顯的大「明」元素。日月環抱就是明,紅日當空就是照耀大地,居中就是以我為中心,藍底就是藍天。這是大明希望「萬國來朝」的意思。

而清朝的國旗設計則明顯缺乏深意,直接套用真龍戲珠,和代表皇權的黃色作底案,帶有明顯的君主專制色彩,不得不說這是歷史的一種倒退。如圖:

這個旗叫「黃底藍龍戲紅珠旗」,也叫「黃龍旗」。黃龍旗的發展之路和明朝的旗幟極為相似,它最初也是用于海事,當時西方列強的軍艦已經開進了我國的沿海海峽,那時黃龍旗還是三角形的,如圖:

後來,定製國旗的時候,李鴻章看到別國都是用的長方形國旗,才上書將三角黃龍旗改成了長方形。

武昌起義後,革命黨人設計了象徵鐵血精神和9州18省的「十八星旗」,如圖:

後來,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前夕,由於袁世凱的上任,十八星旗被降格為陸軍軍旗,後來又由於18星裡面沒有包含東三省而遭到東北代表的反對而在中心加了1星,改成了「十九星旗」。如圖:

而以袁世凱為代表的北洋軍閥一直使用的五色旗則被定為了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的正式國旗。如圖:

五色旗代表中華的5個主要民族(在當時來說):漢、滿、蒙、回、藏;同時,也象徵著仁、義、禮、智、信五德,金、木、水、火、土五行,以及東、南、西、北、中五向。這種設計風格倒和歐洲國家的國旗風格相近。

袁世凱在上演中華帝國皇帝鬧劇的時候,曾一度想將五色旗改成新的樣式,可惜還沒實施就垮台了。新款式如下:

原來的5色被分割成了4塊,中間的紅色代表漢族,統一天下,其餘的代表滿、蒙、回、藏,分列四方,拱衛天下。

而在這之前,另一面旗幟被定為了臨時政府的海軍軍旗,就是「青天白日滿地紅旗」,也就是後來國民政府的正式國旗。

除此以外,還有2個偽政權旗幟,一個是偽滿洲「國旗」,一個是偽民國「國旗」。

偽滿洲國大家都知道吧,它的「國旗」是這樣的:

這個旗幟實際上和五色旗是異曲同工的,只是把黃色的面積擴大了而已,黃色象徵他們才是正統和中心。

偽民國就是日軍侵華時在南京成立的「中華民國維新政府」,後來被汪偽國民政府取代,偽民國的「國旗」是這個樣子的:

汪偽國民政府也是有旗幟的,只不過不堪入目,這裡就不展示了。看來,國旗上面還隱含著很多驚心動魄的故事,只要你有興趣,就能找到。

明天繼續……

本文作者《蜀山筆俠》,一個文章會「說話」的歷史作者,專註於不同角度看歷史,探索不一樣的春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蜀山筆俠 的精彩文章:

能看懂王安石變法,你就算活明白了
原以為《天龍八部》中蕭峰的結拜大哥很厲害,結果是個草包

TAG:蜀山筆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