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運動 > 小球時代 淘汰得最快的是這兩種二輪秀球員

小球時代 淘汰得最快的是這兩種二輪秀球員

在任何一個籃球世代,以二輪秀身份進入NBA的球員,當務之急永遠都是生存。

NBA二輪秀的生存之道,在近幾年來,有何變化呢?

本文將觀察並歸納2007年-2011年期間的五年二輪秀的軌跡,以嘗試得出一些結論。

為什麼會抓這個期間的球員?

因為這個階段的二輪秀大致都已經度過了摸索期、巔峰期、甚至衰退期的階段。這段時間,恰好與小球崛起的風潮是重合的。

2007年:

這一年的30位二輪秀之中,能在NBA打上5個NBA賽季以上的有7名球員:馬克-加索爾、卡爾·蘭德里、塞申斯、大寶貝戴維斯、阿隆·格雷、多米尼克·麥克奎爾、約什·麥克羅伯茨。

7人之中,成就最高的自然是小加索爾。

小加會在那一年掉入二輪的原因,多多少少受體態臃腫、資料太少有關。

以靜態天賦來看,小加並不是典型的二輪秀球員。

小球時代 淘汰得最快的是這兩種二輪秀球員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蘭德里、大寶貝都是擅長終結進攻的內線,無策應外加防守平平,前者缺身高尺寸、後者缺橫移。

塞申斯是沒有天賦但是各項控衛技術加點平均的球員、多米尼克·麥克奎爾、阿隆·格雷是純藍領防守苦工。

約什·麥克羅伯是運動能力優秀的白人內線,擅長投射、策應和封蓋,除了沒有低位技術外,其餘有球技術紮實全面,有那麼一些生錯時代的意味。

這些人之中,率先失業的是阿隆·格雷、多米尼克·麥克奎爾。

2008年:

這一年,這一年的30位二輪秀之中,能在打上5個NBA賽季以上的有6名球員:小喬丹、德拉季奇、查莫斯、尼科拉·佩科維奇、阿西克、巴莫特。

有趣的事情是,能在NBA存活下來的這六個人,全部摸到過NBA的首發級別球員。

小喬丹的天賦是絕對的一輪秀水平,當年是因為和櫻木花道一樣幾乎為0的籃球基礎才掉落二輪。

小球時代 淘汰得最快的是這兩種二輪秀球員

德拉季奇、查莫斯是身材與天賦不突出的控衛。

佩科維奇是非常善於進攻的重型內線。

阿西克是苦工型的內線。

巴莫特,則是3D球員。

他們都是各自擅長領域類型佼佼者,能碰到首發位置,這個因素脫不了關係。

因大傷淡出的佩科維奇、查莫斯外,這一年最先在聯盟失業的還是苦工型內線阿西克。

2009年:

這一年,這一年的30位二輪秀之中,能在NBA存活下來、打上5個NBA賽季以上的球員非常多,30人裡面存活下12人

上過整個賽季穩定首發的是米克斯、貝弗利、丹尼-格林,前者是擅長單打的得分手,後兩個是兩名非常有名的3D球員,自然不用多介紹。

米爾斯、尼克·卡拉希斯、南多·德·科洛都是優缺點同樣鮮明的國際控衛。

德胡安·布萊爾、康寧漢姆、傑夫·艾爾斯都是苦工藍領。

馬庫斯·索頓是單打手,傑布雷科是手感柔和的射手型前鋒,最後還有天賦不俗但是其餘技術平平的能量型側翼巴丁格。

小球時代 淘汰得最快的是這兩種二輪秀球員

不說無心籃球轉戰排球的巴丁格。

率先消失的是兩個國際替補控衛尼克·卡拉希斯、南多·德·科洛、以及兩個苦工傑夫·艾爾斯、德胡安·布萊爾。

尼克·卡拉希斯、南多·德·科洛的跑跳能力都很差,在強調換防速度的時代開始後消失,完全不奇怪。

傑夫·艾爾斯、德胡安·布萊爾的消失也不奇怪,但是為什麼同期同類型出道的康寧漢姆沒有一起消失?

因為康寧漢姆在2015-2016賽季之後,就開始練三分了。

所以說為什麼2009年是近代最好的一年選秀呢?

它的好不止在頂尖秀方面,同樣蔓延到了二輪。

2010年:

這一年出道,能在NBA生存的二輪秀,只有兩個人:白邊和斯蒂芬森。

頑強地存活下來的這兩位球員從天賦上來說,其實不是典型的二輪秀特質,而是因為選秀時打磨的完成度實在太低,才掉進二輪。

白邊在結束了打基礎的摸索期之後,逐漸成長為明星級別的護框內線。近年白邊有因為熱火提速打球而被逐步棄用的跡象。

蘭斯·史蒂芬森也一度在步行者找到非常適合自己的定位,成為擅長砍分的力量型後衛。

但是,師弟內在的心性的不成熟、打法極度看體系。

在外部環境的變化之中,師弟慢慢沉淪,走上了下坡路。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屆的二輪秀,有一位來自歐洲的仁兄,在遙遠的五年之後再投入到NBA,並展現出了有立足能力的跡象。

他是國王隊的內馬尼亞·別利察。

小球時代 淘汰得最快的是這兩種二輪秀球員

一位身材偏瘦,但是三分球不俗、球商上乘的射手大前鋒。

2010年NBA選秀,內馬尼亞·別利察在第二輪總第35順位被華盛頓奇才隊選中,隨後被交易至明尼蘇達森林狼隊,在2015年7月,球員和森林狼雙方才達成簽約。

2011年:

這一屆二輪秀的質量非常不錯。

小托馬斯、帕森斯、博揚·博格達諾維奇、謝爾文·馬克、喬恩-洛伊爾、伊托萬·摩爾、拉沃伊·阿倫、辛格勒。

先說說四位比較有名氣的球員。

小托馬斯成長為可怕的持球雙能衛,帕森斯則是成長為勁爆的全能型前鋒。

兩人隨後又因為反覆的傷勢失去光芒。

摩爾、博格達諾維奇,這兩位射手之資出道的二輪秀,憑藉住出色的射手與無球跑位能力,在近年越打越順。

已被淘汰或快被淘汰的球員之中,辛格勒沒防守沒準頭,出局很自然。

喬恩-洛伊爾在面框內線的道路上埋頭苦學,沒看清楚時代的趨勢,已成為邊緣人。

拉沃伊·阿倫的消失軌跡,則一如早幾年的苦工藍領,out。

謝爾文·馬克,是各項技術加點平均的超級替補控衛,常年流浪於各球隊第三替補控衛的位置上謀生。即使一直存在NBA聯盟,也不會有什麼存在感。

從這幾批二輪球員的消失軌跡中,我們大概可以看出一些什麼端倪嗎?

死得最快的是兩種二輪秀。

傳統意義上的純得分手、單打手,在NBA的存活率越來越低。

這一點不只是發生在二輪秀球員身上。比如,有人知道尼克楊和安東尼現在在哪支NBA球隊效力么。

小球時代 淘汰得最快的是這兩種二輪秀球員

內線苦工藍領,也已無生存可能。

因為他們不能為進攻拉開空間,換防又會被無限針對。

大時代的變遷,其實更加影響天賦排不到金字塔尖的籃球小人物。

努力的方向有一旦沒有抓對,他們就會與NBA徹底無緣。

NBA整體速度提升,攻守形態出現巨變,各大球團進一步縮限了二輪秀的選擇範圍。

即使是二輪秀出身的球員,球隊也不再希望他們是否單一功能突出的特型球員。

攻防的功能性多否,才是關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