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把一個情緒「噴火瓶」變成溫和小姑娘!這位媽媽是怎麼做到的?

把一個情緒「噴火瓶」變成溫和小姑娘!這位媽媽是怎麼做到的?

早上起床後,3歲的安安走到書桌前,雙手拍打爸爸的電腦鍵盤,被爸爸責罵了幾句,然後被抱到了沙發上。安安坐在沙發上生氣地踢著小腳,眼淚啪嗒啪嗒往下掉。

奶奶給他拿了個蛋糕,準備吃早餐,但安安看到爸爸在吃辣椒醬配麵條,安安也要用辣椒醬塗蛋糕,被奶奶拒絕,安安哭鬧著生氣地把蛋糕扔在了地上;

吃完早餐後,媽媽打掃衛生,安安把顏料撒滿地,還塗到了電視機上,媽媽收拾時安安又開始哭;

後來,安安被奶奶帶到了樓下的小花園玩,安安搶一位小朋友手裡的芭比,被奶奶阻止,安安又哭鬧,最後還躺在了地上打滾……

把一個情緒「噴火瓶」變成溫和小姑娘!這位媽媽是怎麼做到的?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就像一個情緒噴火瓶!動不動就哭,動不動就發脾氣……性格不像家裡任何一個人!」安安的爸爸這樣評價自己的孩子,他難以理解為什麼孩子的脾氣那麼壞,他也不知道是不是只有自己的孩子情緒火爆。

其實,小孩子的情緒自控力會比成年人差很多。原因有下面幾個:

其一,這跟孩子的「生存法則」有關。

從生存的角度分析,寶寶們從出生後自我感覺弱小、沒有獨立生存能力,他們清晰知道需要在足夠安全的環境才能生存。當寶寶們感受到安全感的威脅,例如飢餓了或感覺寒冷,他們便啟用「哭鬧模式」。

把一個情緒「噴火瓶」變成溫和小姑娘!這位媽媽是怎麼做到的?

因為所有人都知道,父母聽到孩子哭鬧會擔憂或不高興,甚至憤怒,但同時也提高了父母對寶寶的敏感性,增加了寶寶生存下去的機會。如同孤兒院的孤兒寶寶,當他們聽到某個寶寶凄厲的哭聲,可能就會引起整個寢室內的寶寶都哭了起來,因為哭聲常常跟安全感威脅有關。稍大的孩子也是同樣的道理,當他們感覺不舒服或內心安全感受到威脅,也喜歡用哭鬧來反抗。

其二,孩子的情緒自控力差,也跟大腦發育不完善有關。

英國臨床心理學家Sarah Helps說,平均來說,大腦的發育要到25歲左右才能完善。其中最為明顯的便是大腦前額葉皮質。人腦最先發育的是負責基本生理活動的腦幹,以及中間層的負責情緒的邊緣系統,所以尋求生存、情緒化是寶寶們的基本表現。

把一個情緒「噴火瓶」變成溫和小姑娘!這位媽媽是怎麼做到的?

而大腦前額葉皮質是人腦發育最晚的皮質層之一,從孩子們2,3歲才開始正式發育,過程緩慢,一直持續20多歲,孩子才能發育成為一個情緒基本成熟的人。前額葉皮質主管認知功能,具體包括注意、思考、推理等理性思維。正因為人類大腦的這種發育步伐,導致了孩子們的情緒自控力差。

即使是成年人,情緒也常常控制理性。例如一個成年人在玻璃做成的高樓行走,牆壁、地板全是玻璃,雖然他知道這棟高樓很牢固,但在行走時還會感到很害怕,因為「生存」功能的腦幹和「情緒化」的邊緣系統在起主要作用。

一位媽媽的故事

有一位媽媽曾經告訴我,她的女兒小時候是個「萬人嫌」,至少從出生到上小學,從沒讓她停止過操心。她的女兒從醫院抱回家後,從第一個晚上就一定要媽媽抱著才能入睡,否則便會雷鳴式哭鬧,能哭到面色發紫,一直持續到半歲;小女娃會走路後,自主意識非常強,她會走進洗手間玩水,被阻止時會爬進床底哭鬧到上氣不接下氣;3歲時會在親戚聚會時不滿意媽媽不給她喝飲料而在飯桌上尖叫、摔筷子;6歲時上小學,有一次因為一位頑皮的小男孩揪她頭髮,她把對方推倒在地捶打……

把一個情緒「噴火瓶」變成溫和小姑娘!這位媽媽是怎麼做到的?

好在,這位媽媽始終對女兒充滿耐心和愛心,如今孩子成長為一位非常容易讓人親近的姑娘。

看看,下面是她的「三步驟」做法,幼兒說覺得雖然簡單,但堅持可不容易!大家可以借鑒:

1、包容孩子的情緒

很多父母第一反應常常是阻止孩子哭鬧,甚至以打罵的方式,這也是很多父母做不到接受孩子情緒的原因。

把一個情緒「噴火瓶」變成溫和小姑娘!這位媽媽是怎麼做到的?

當女兒哭時,這位媽媽會先摸摸孩子的頭表達包容,然後觀察孩子的反應。如果孩子想和媽媽接近,她會把孩子抱懷裡,輕撫背部。很多時候,媽媽輕撫孩子背部時,孩子的壞情緒會慢慢降溫;如果孩子不想跟人接近,媽媽會在一旁陪伴,待孩子哭完。

不要以打罵的方式,這種方式有時可能會讓孩子暫時止哭,可是大人的做法只會刺激孩子的情緒腦更發達。他們未來動不動就哭鬧的概率會更頻繁。

2、猜測孩子壞情緒的原因

把一個情緒「噴火瓶」變成溫和小姑娘!這位媽媽是怎麼做到的?

「你的玩具掉水裡,所以你感覺難過是不是」,「你的繪本有些難,所以你想讓爸爸幫忙是不是」,「你被小朋友拒絕了,所以你很生氣」……同理,孩子感覺到自己被爸媽理解,有時僅僅是這一步,就能讓孩子的壞情緒消失。因為同理心,是世上最棒的「教育」,孩子的委屈會因為別人的理解而獲得釋放。

3、告訴孩子正確的情緒表達方式

「下一次,你可以告訴媽媽,你想玩水,媽媽會讓你穿上合適的衣服玩一會」,「下一次,你如果想喝飲料,你可以直接告訴媽媽,媽媽會給你選擇兒童果汁」……這位媽媽在告訴女兒如何正確表達的同時,也告訴孩子有關媽媽的做法,讓孩子放心——好好表達,也能獲得自己想要的結果。孩子會願意嘗試的。

把一個情緒「噴火瓶」變成溫和小姑娘!這位媽媽是怎麼做到的?

這位媽媽多年來只堅持這三個步驟,便把一個情緒「噴火瓶」,養成了一位容易讓人親近的小姑娘。這位媽媽從養育孩子中,也獲得了「養育孩子,成長了自己」的感悟。

難怪人家說,你必須和星辰對話,與樹木握手,陪孩子成長,你才明白,人生是一場修行,且行且珍惜!

關鍵字:發怒暴躁、幼兒情緒、引導情緒、育兒方法、早期教育


幼兒說,作者為幼兒心理科普作家黃杏貞,已出版書籍《心理諮詢師媽媽的科學育兒法》(獲國家部級優秀出版物獎)。學習幼兒心理研究和知識,分享科學、實用、有價值的育兒心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幼兒說 的精彩文章:

這類玩具,幾乎所有家庭都有,還是少玩吧!對孩子有壞影響

TAG:幼兒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