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父親節,讀讀這位父親的家書,學習養生智慧

父親節,讀讀這位父親的家書,學習養生智慧

父親節,讀讀這位父親的家書,學習養生智慧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6月的第三個星期日,父親節。父親節來臨之際,感念父親的教導以及如山的愛。曾記得父親講過,讀讀曾國藩,發現沒有跨不過的砍,沒有熬不了的苦。所以上學時就讀過曾國藩的家書,讀了中醫後,尤其是工作後慢慢發現曾國藩家書里蘊藏著多方面的智慧,有教育上的、個人行為修養上的、與人相處等等。而本文主要是談談家書里所體現的是曾國藩養生觀以及對現代生活的指導。

父親節,讀讀這位父親的家書,學習養生智慧

曾國藩,其實從他的家書看來,小編覺得他是蠻多病的,因為他時常家書里都有講疾病的痛苦,比如他多次提到的癬疾,雖經多方醫治,一直是時好時壞,不能根除,應該至死也沒有治癒,還屢次提到自己身體虛弱,不能苦思久坐等。

道光二十年,曾國藩曾大病一場,病癒後,他在詩中留有「艱苦新嘗試保身」之句,在以後的歲月里,他認識到了身體保健的重要性,開始對養生之法進行探討和研究,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養生觀。所以在那個戰爭繁多,政治動蕩的年代,尤其是對於經常公務纏身的官員來說,能靜下心來思考養生還是很難得的。而對於現代人們超負荷的工作生活壓力下,學學曾國藩的養生觀是很有必要的。


君逸臣勞與身心疲憊

曾國藩曾說:「省思慮,除煩惱,君逸之謂也;行步常勤,筋骨常動,臣勞之謂也。」曾在一封書信中寫道:「養生之道,以君逸臣勞四字為要。」他說的「君逸」就是養心,人要養心就要清心寡欲,大度容人納物。而「臣勞」是人的身體四肢要經常鍛煉,讓身體處於勞作的狀態,才能筋骨常健,身體才能保持健康。養心要「靜」,健體要「動」,動靜結合的養生之道。

父親節,讀讀這位父親的家書,學習養生智慧

但觀看我們現在的生活,躁動不安的生活環境,硝煙四起的工作環境,難以負荷的工作壓力,誘人的名利金錢,大家都在追逐,在承受,這些都是勞心,更沒有多的時間去關注身體,去鍛煉。

日久後,便是身與心都是疲憊的,現代人幾乎每個人都有一頂亞健康的帽子。

那如何對抗這種身心疲憊,曾國藩提出了「以志帥氣」、「以靜制動」。如果人越是疲憊越要往上生長,這個往上生長除了放下累贅、各種雜念,保持一種恬然的狀態,還要堅韌自己的意志,所以人在疾病時越是內心平靜,抗病能力就會越強,身體會逐漸好轉,這就是「以靜制動」 之法。中醫而言,《醫效秘傳》:「動而生陽,靜而生陰。陽動則變,陰動則合,而生五行,各稟其性。」

我們日常生活中,如何「靜」如何「動」。如何「靜」,靜是很難得的,冥想、靜坐、閉目養神、意念放鬆這些都屬於靜,無論哪種形式主要是為了讓精神到身體得到全部的放鬆,「無我式」的放下。「動」的方式有很多行走、徒步、登高,工作歇息之餘,多做一些伸展運動;多學習,多看書,勤于思考;培養運動的習慣,如每天每周每月進行哪種運動,進行多長時間,如慢跑、瑜伽、球類運動、游泳等。


無葯而愈與葯病纏身

曾國藩認為,「治身當以『不葯』二字為葯」。他所說的「不葯」,就是病了不要過於依賴藥物,先自我調整。調整可以從自己的飲食,情志調整。曾國藩自小受祖父的影響,認為「葯雖有利,害亦隨之,不可輕服」,反對動輒用丹藥治療。

他在寄給兒子的信中說:「爾雖體弱多病,然只宜清靜調養,不可妄施攻治。」這是很難得的,在物質匱乏的年代,人人都希望自己能有多一些,無論是吃的用的,希望有最好的,生病了希望有最充分的藥物治療。但曾國藩反而建議靜養為主。

父親節,讀讀這位父親的家書,學習養生智慧

這種養生觀放在現代應該也是適合的,現代絕對是個藥物濫用的時代,而且藥物濫用呈現低齡化趨勢,小編在門診時就經常有些病人兩聲咳嗽,強烈要求開各種止咳藥,理由便是備用。除了止咳藥,在廣東還有要求開魚腥草顆粒、板藍根顆粒等這些清熱解毒,還有很多小孩家長有事沒事給小孩喂一點這所謂的涼茶。

還有便是止痛藥,安眠藥等等,很多人頭痛、胃痛、經痛、腰腿痛等自備所謂的鎮痛葯,發作時自行服藥。現有的數據表明,有1/4~2/3的頭痛患者過度使用了止疼葯。使用止疼葯越多,越容易發生耐受。患者再次疼痛時,會使用藥效更強的葯。其他藥物同樣的道理。

其實很多疾病是「自造」的,注意飲食,注意休息,舒暢情志等都可以避免的。但我們並沒有做到這幾點,稍微不適便開始尋醫找葯,各種檢驗檢查,所以常常是葯病纏身的狀態。如何調?《難經》記載: 「人賴飲食以生,五穀之味,薰膚,充身,澤毛」,可見五穀飲食的重要; 而《素問·臟氣法時論》曰: 「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素問·五常政大論》所言: 「谷肉果菜,食養盡之」,則強調我們平時的飲食全面也可以有補益精氣的作用。

食眠與失眠

曾國藩非常重視重視飲食睡眠的攝生觀,他常講:「養生之道,當於『食眠』二字悉心體驗。食即平日飯菜,但食之甘美,即勝於珍葯也。眠亦不在多寢,但實得神凝夢甜,即片刻亦是攝生矣。」飲食可以補益,可以療愈在前文有講。

我們看看睡眠。失眠的發生率很高,早之前調查發現我國成人失眠率高達57%。現在估計更高,在小編門診,也有不少未成年的失眠患者,開始有低齡化趨勢。現在生活,人們日夜顛倒,或者因為學習工作壓力等原因導致失眠。

為什麼曾國藩重視睡眠呢?他在給家人的信中說:「紀澤身體亦弱,事教以專從眠食二字上用功。眠所以養陰也,食所以養陽也。養眠貴有一定時刻,而戒其多思;養食亦貴有一定時刻,而戒其過飽。」 睡眠可以養陰,飲食可以養體,按時睡覺,勿掛諸事。

父親節,讀讀這位父親的家書,學習養生智慧

對於因為壓力或者繁務纏身,內心根本無以平靜從而導致失眠,曾國藩還提出了一種培養興趣愛好的怡養觀。曾國藩講:「每日臨一百字,將浮躁處大加收斂。心以收斂而細,氣以收斂而靜。於字有宜,愈深,於家也有宜。」

他喜歡書法,而且每天練習,不是為了練字而練字,主要是為了在書法過程中培養自己耐心,讓內心沉澱,另外可以轉移注意力,把公務上的繁瑣事放一放。曾國藩還酷愛圍棋,圍棋幫他在繁忙的軍務政務之餘轉換腦筋,放鬆精神,還在危機緊張時刻鎮定情緒、收斂心身。

曾國藩家書里還有很多其他的修身養生智慧,裡面包涵了一個作為父親對家人對孩子的諄諄教導,值得現代人細學。

父親節,讀讀這位父親的家書,學習養生智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華佗中醫 的精彩文章:

端午有禮:端午話中醫,送你最「粽」意的書

TAG:金華佗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