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軍博收藏一封老山來信:謝謝女軍醫,幫助解決難言之痛

軍博收藏一封老山來信:謝謝女軍醫,幫助解決難言之痛

作者:李金鍚

聲明:兵說原創,抄襲必究

軍事行動是團體協作的系統工程,勝利不可能是一個人的功勞。只有堅守在各個戰位的官兵齊心協力,才能推動戰爭機器高效運轉。在對越自衛還擊戰中,就有許許多多默默無聞的戰士,奉獻青春汗水乃至生命,他們的功勛永遠被人們銘記!

(一)軍博收藏一封信:戰士感謝女軍醫,幫他解決難言之痛

在北京軍事博物館,收藏著一封信,信的作者是一名叫曲長沙的戰士。他在帶領全班勇猛衝殺的時候,胸部、腹部連中數彈。面對炮火威脅、生命垂危和劇烈傷痛,他沒有皺過眉頭,卻在後方醫院醫治時情緒激動。

野戰醫院的女軍醫賀佳麗、護士周晶瑩每天都需要給他喂葯打針、洗臉擦澡、接屎接尿。一次手術後,曲長沙因解手要收縮腹肌,會疼痛難忍,就憋著不拉。

但是幾天過去了,疼痛沒有一點減輕。為了解決曲長沙的問題,軍醫賀佳麗和護士周晶瑩扶著曲長沙,一會兒讓他平躺著解,一會兒讓他蹲著解手,結果都不行。賀佳麗乾脆用食指幫助曲長沙摳,她可是一位只有24歲的姑娘!

就這樣摳了一個多小時,曲長沙的難受問題才解決。這名戰鬥骨幹感動得流了淚。不久,曲長沙被轉移到後方醫院。離開的時候,他飽含感情地寫了一封感謝信,這封信後被軍博收藏。

(二)攻克高平,炮彈准得像點穴!

我軍在攻克高平的戰役中,某部三營強渡了水流湍急的平江,很快佔領高平外圍的制高點,為大部隊攻克高平創造了條件。

可當他們開始泅渡平江時,敵人憑仗江對岸的險要地形,用炮火和輕重機槍密集地封鎖江面。為了讓戰士可以順利過江,炮兵鋪天蓋地般射向平江對岸的敵人陣地,摧毀了一個個火力點。

在精確如點穴的炮擊中,冒死抵前的觀察組功不可沒。可僅僅有他們也不夠,在炮彈急速消耗的情況下,需要充足供應足夠的炮彈。

是那些運輸兵和民工肩扛手提,將一箱箱炮彈迅速送到前線,才保證了火炮的持續「發言」。當炮兵們感謝炮彈來得及時的時候,那些運輸炮彈的戰友們卻說:「還是感謝汽車兵吧,是他們把大批彈藥拉到了前線。」

是的,是這些不拿槍的戰士,是他們不顧子彈在頭上呼嘯,不顧爆炸在身邊的轟鳴。他們緊握方向盤,翻高山,穿密林,闖雷區,歷經艱險只為將一車車彈藥送到了前線!

而這些炮彈,又凝結著後方倉庫保管員的汗水。戰時,庫管的工作壓力非常大,要負責看管、收發、供應、裝卸和轉運分布在約1萬平方米土地上的武器彈藥,防化、通信、工兵器材,給養和其他大批軍用物資。他們不僅要晝夜輪流站崗放哨,防止偷襲,而且每天還要負責調配、運輸上百噸的物資。

一場看似普通的戰鬥,卻凝結著無數人的共同努力,很多人只是默默無聞的保障人員。如修理軍械故障的軍械修理工、上傳下達的通信兵、架橋開路的工兵以及衛生員、炊事員等。

(三)本可上大學,卻選擇上戰場

剛剛恢復高考的時候,能考上大學的人鳳毛麟角。1978年,湖南籍戰士楊湘斌參加高考後,初選合格,也通過了各類審查,但第一批錄取名單並沒有他,他選擇了參軍。

1979年元月,大學入學的通知書卻又寄到了家中。此時,距教訓越南的時間已不足一個月。楊湘斌面對個人前途也曾動搖,畢竟在那個年代能考上大學是人中龍鳳。

但是,戰爭即將打響,楊湘斌選擇了留下來參戰。在對越自衛還擊戰中,楊湘斌榮立三等功,部隊撤回國後,他又參加了廣州軍區組織的軍院統一考試。

在如今很多人看來,楊湘斌的舉動或許不聰明,畢竟打仗是要死人的,他明明可以去上大學、奔前途,卻選擇了上戰場。正是萬萬千千這樣的戰士,支撐起了民族的脊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兵說 的精彩文章:

手榴彈飛到腳邊,撿起扔回去!一聲爆炸,17歲少年中200彈片
核彈版「打鼴鼠」!美國秘密挖掘冰隧道,隱藏核彈對付蘇聯

TAG:兵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