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完美戲說:葵花寶典乃唐玄宗大宦官高力士所創

完美戲說:葵花寶典乃唐玄宗大宦官高力士所創

文:唐風宋月(讀史專欄作家)

題記:他是中國歷史上唯一愛上皇帝的宦官。情深難禁,寫了一本書。他用這本書證明了自己永遠忠貞不二。這本書就是葵花寶典。

《葵花寶典》大家都知道,但《葵花寶典》是誰寫的大家都不知道。

《葵花寶典》這門武功出自《笑傲江湖》,最基本的介紹來自於第三十回《密議》中少林方丈方證大師對令狐沖的解釋,粘貼如下:

方證抬起頭來,望著天空悠悠飄過的白雲,頓了一頓,緩緩說道:「這部『葵花寶典』,武林中向來都說,是前朝皇宮中一位宦官所著。至於這位前輩的姓名,已經無可查考,以他這樣一位大高手,為什麼在皇宮中做太監,那是更加誰也不知道了。至於寶典中所載的武功,卻是精深之極,三百餘年來,始終無一人能據書練成。」

這是全書唯一關於葵花寶典出處的記載,關鍵詞四個:前朝,宦官,高手,三百年。

首先說說前朝是那一朝。由於《笑傲江湖》的設定是沒有朝代的,它可以是任何一朝,金庸在《笑傲江湖》後記中寫道:「我寫武俠小說是想寫人性,就像大多數小說一樣。這部小說通過書中一些人物,企圖刻劃中國三千多年來政治生活中的若干普遍現象。因為想寫的是一些普遍性格,是生活中的常見現象,所以本書沒有歷史背景,類似情景可以發生在任何朝代」。

至於我們熟悉的明朝,那都是影視灌輸所致,金庸本人是不置可否的。因此朝代問題可以不討論。有人以明朝為羈縻,往前推三百年找人物,其實本身的設定就是錯誤的。前提假設都錯了,導出來的結論會是正確的嗎?

因此如果沒有朝代的限制,那麼三百年之類的時間限制也可以忽略。因為任何朝代都能往前推三百年。於是剩了兩個因素:宦官,高手。

那麼這位宦官高手是誰,此人大家都熟悉,高力士。

高力士本姓馮,是越國公馮盎的曾孫。

馮盎「世居南越,少有武略」,一次李世民派他平叛,盎持弩語左右曰:「盡吾此箭,可知勝負。」

連發七矢,而中七人,賊退走,因縱兵乘之,斬首千餘級。

馮盎有子三十人,有的「勇而有謀」,有的「以豪俠聞」,都是一時豪傑。

貞觀二十年(公元646),馮盎去世,家道逐漸中落。嗣聖元年(公元684年),高力士出生,本名馮元一。

不久,馮家因罪被抄家,馮元一被送到嶺南討擊使李千里那裡。李千里是李世民的孫子,吳王李恪長子。當時武則天大肆屠戮李唐宗室,唯獨李千里倖免,究其原因兩點:

一是當年吳王李恪(李世民搶了李元吉愛妾生的孩子)被長孫無忌殺害,與武則天有一份兔死狐悲的交情。二是李千里能幹,常常搜集祥瑞孝敬武則天討其歡心。

於是李千里就把馮元一和另一個男孩凈了身,取名力士和金剛,送入皇宮。

其實這一招沒用好,因為武則天喜歡沒凈身的,不喜歡凈了身的。當時好多人都是送「陽道偉岸」的鬚眉男子給武則天。

不過,武則天很喜歡馮元一,「以其強悟,敕給事左右」。「給事」就是「給事中」,具體負責審議封駁詔敕奏章,有異議可直接批改駁還詔敕。百司奏章,得駁正其違失,事權甚重。常侍皇帝左右,備顧問應對。換言之,相當於皇帝的私人秘書。

跟許多宦官一樣,馮元一拜了個乾爹,名叫高延福,也是宦官,因此改名高力士。長大後身強體壯,長六尺五寸。唐代一尺相當於現在30.7cm,六尺五寸就是兩米差一點點。跟武三思和唐玄宗關係極好。

當時的唐玄宗還只是臨淄王,朝不保夕,很不得志,但是當朝紅人高力士卻能傾心交接,可見高力士和李隆基也有一份過命的交情在。

接下來進入正題。唐睿宗延和元年八月(公元712年),睿宗李旦傳位給太子李隆基,是為唐玄宗。

但是李隆基此時處境兇險,太平公主虎視眈眈,他和太平公主的矛盾已經呈白熱化態勢,太平公主養了好多武功高手,時刻圖謀將他暗殺。因此李隆基每天晚上不敢閉眼睡覺。

於是高力士「為右監門衛將軍,小事即專決,雖洗沐未嘗出,眠息殿帷中,徼幸者願一見如天人然」。帝曰:「力士當上,我寢乃安。」

什麼意思,李隆基為了能夠睡個安穩覺,派高力士當了貼身侍衛,那怕在他洗澡或者睡覺的時候,高力士都在身邊護佑,形影不離。那些刺客們看見高力士,如見天人,根本不敢靠近半步。李隆基於是嘆服,只要高力士給我值班,我才能睡個安穩覺啊。

先天二年七月(公元713年),唐玄宗殺死太平公主,同年十二月,改元開元。這一年時間的驚心動魄,只有高力士和李隆基知道。

之後高力士寵望極隆。李林甫、楊國忠、安祿山、高仙芝等「皆厚結力士」,唐肅宗在東宮,「兄事力士」。王子、公主呼為翁,戚里諸家尊曰爹。翁的意思為父親,爹的意思為叔叔,跟現在的詞義不同。就是說,那些王孫公主將高力士當成李隆基一樣尊敬。

「帝或不名而呼將軍」。李隆基不叫高力士名字,直接稱呼「將軍」。

高力士一般在唐玄宗的寢殿一側簾帷中休息,李隆基於是在寢殿旁邊專門給他蓋了一座僻靜優雅,曲折幽深的小院子,專門練習武功。堪比東方不敗在黑木崖上的練功房。(中有修功德處,雕瑩璀璨,窮極精妙。)

玄宗晚年,憚於庶務,就想「以天下事付林甫」,自己學習「吐納導引」之術,問高力士行不行。高力士說,「天下柄不可假人,威權既振,孰敢議者!」帝不悅,力士頓首自陳「心狂易,語謬當死」。帝為置酒,左右呼萬歲。

什麼意思,玄宗想把俗務推掉,一心跟高力士學習內家功夫,但是高力士不教。認為皇帝學武是不務正業。李隆基碰了釘子,很不高興,高力士於是解釋,「心狂易」。

這表面是說高力士自己內心狂亂,信口胡扯,其實是提醒李隆基,你的心「狂易」,不適合練習內家功夫,怕走火入魔。一旦走入岔道,「謬」了的話,肯定有死無生。李隆基一聽有道理,於是釋然開懷,請高力士喝酒了事。

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大唐第二劍術高手李白進入長安,受到了李隆基隆重接待。唐玄宗降輦步迎,「以七寶床賜食於前,親手調羹」。

輦是一種二人抬軟轎。唐玄宗下了轎子,把李白請入宮中,親手調了一碗羹湯給他醒酒。

也就是在皇宮裡,李白和高力士兩位武學高手進行了第一次交鋒,那就是膾炙人口的「力士脫靴」。

「力士脫靴」的記載見於段成式《酉陽雜俎》:「李白名播海內,玄宗於便殿召見。神氣高朗,軒軒然若霞舉。上不覺忘萬乘之尊。因命納履。白遂展足與高力士曰:去靴。力士失勢,遽為脫之。及出,上指白謂力士曰:此人固窮相。」

這裡有兩個問題需要注意,第一,李白為啥要讓高力士脫靴。第二,啥叫失勢。

李白和高力士往日無怨近日無仇,二人根本不認識。此時的高力士58歲,李白41歲,李白為啥要給他難堪讓他脫靴。而且高力士為啥要給他脫靴,玄宗為何會允許李白這種無禮舉動。

按照段成式的說法,玄宗一來被李白的風采傾倒,二來高力士失勢,就是說此時正不被唐玄宗待見,因此沒辦法,在唐玄宗的壓力下只好給李白脫了靴。

那麼高力士在天寶元年「失勢」了嗎?沒有,恰恰相反,他正「得勢」。《新唐書》記載:「天寶初年,(高力士)加官冠軍大將軍、右監門衛大將軍,晉爵號渤海郡公」。

換言之,權焰正熾。那段成式為何要說他失勢,因為這裡的失勢並非指他失去勢力,而是指他「下面沒有了」。

失勢也叫「去勢」,也就是男子將生殖器閹割,成為宦官。

段成式意思是說,高力士是個去勢的宦官。

那麼李白為啥要讓高力士脫靴,而高力士心甘情願給他脫,原來這是一場真正的高手對決。

我們知道,真正的高手對決方式都不是靠打打殺殺進行的,而是在下棋吃飯喝酒吃茶等日常行為中一決勝負。比如段譽遇到蕭峰,二人就靠喝酒比拼內力。

李白讓高力士脫靴也如是。李白此時劍術大成,就想找高手較量較量。而高力士正是敵手。

這場比拼讓二人惺惺相惜,李白於是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於是沒有在皇宮留戀,而是仗劍江湖,去了安祿山營地刺探情報。

李白為啥不在皇宮呆著,因為他不是奔著翰林去的,他入宮是為了給唐玄宗當警衛,干高力士的活。

李白的武藝高於文藝,劍術高於藝術。可是跟高力士較量之後,發現有高力士在,唐玄宗不會有危險,自己呆著也是閑人,於是跟唐玄宗交了底,想出去發展。唐玄宗很高興,給了他好多活動經費,也就是所謂「賜金放還」。

李白出了長安,表面上遊山玩水,其實都在為唐玄宗收集情報,尤其他孤身一人深入險地,打探到安祿山圖謀不軌的證據後,第一時間回來秘密報告了高力士,高力士把他的情報收集匯總,報告了李隆基。

他跟李隆基說:「北兵悍且強,陛下何以制之?臣恐禍成不可禁。」其指蓋謂祿山。帝曰:「卿勿言,朕將圖之。」第二年安祿山造反。

安祿山突破潼關,唐玄宗倉皇西遁,走到馬嵬驛,將士們兵變,打死好多人,李隆基不明情況,不敢出來。高力士出來問明情況後跟李隆基說,將士們要求處死楊貴妃。李隆基百般無奈,問高力士,怎麼辦。高力士說,楊妃不死,禍不可解。李隆基說,這事你去辦。於是高力士進了後堂,把楊貴妃殺了。

那麼楊貴妃是怎麼死的。有人說是用白綾縊死的,有人說是被亂軍殺死的,有人說是吞金而亡的,不一而足。其實都不對,楊貴妃根本沒有死,她的死只是假象。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她沒死,高力士等人是怎麼騙過那些驗屍的士兵的。這些人是親眼看見楊貴妃死去方才散了的。

原來,她只是被高力士用針封住了穴位。

恆山派的定閑定逸兩位師太被岳不群用繡花針殺死,令狐沖見到時二人「雙目緊閉,著手冰涼,似已氣絕身亡」。但是「察看二人屍身上的傷痕,不見有何創傷,亦無血跡,卻不便揭開二人衣衫詳查。」

士兵們面對楊貴妃同樣如此,呼吸沒有了,眼睛不睜了,眼看不活著了,也就了事了。楊妃被驗完屍之後,高力士把她背到後堂,換上便衣,去了一個隱秘所在。

後來李隆基回到長安,二人還在高力士的安排下見過面。也就是《長恨歌》所謂「含情凝睇謝君王,一別音容兩渺茫。臨別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安史之亂平復,李隆基回到長安,當了太上皇,住在興慶宮。一日久雨初晴,來勤政樓散心。群臣見了,喜且泫然曰:「不期今日再得見太平天子。」傳呼萬歲,聲動天地。

唐肅宗身邊大宦官李輔國聽見,怕李隆基出啥幺蛾子,就讓他帶著老弱病殘二三十人搬到太極宮。走到中途,士兵們亮出兵刃,輝映奪目。李隆基大驚。高力士躍馬而前,厲聲曰:「五十年太平天子,李輔國不宜無禮。李輔國下馬!」

李輔國不覺失轡而下。李隆基平安搬到太極宮。

李輔國散去,李隆基拉著高力士的手哭道:「微將軍,阿瞞已為兵死鬼矣。」要是沒有你,我就被李輔國殺掉了。

李輔國很顯然是被高力士的高深武功所震懾,不敢在高力士面前放肆。一個連皇帝都不怕的人會怕一個太監,除了對方武功高強外別無原因。

李輔國於是再一次尋找機會。有一天,趁著高力士得了瘧疾躲在僻殿養病,不在李隆基身邊,馬上派人將李隆基控制,作為人質。高力士聽聞,抱病前來。

李輔國假傳唐肅宗命令,要把他流放巫州(今湖南懷化),高力士投鼠忌器,只好跟李輔國降低姿態:「臣當死已久,天子哀憐至今日,願一見陛下顏色,死不恨。」我就看一眼,沒別的意思。

但是李輔國怕再出變端,不許。

這一年高力士已經77歲了。他在巫州呆了不到兩年,凄風苦雨中想起自己一生,忽然大徹大悟,寫下了流傳千古的武林秘籍《葵花寶典》。

先說名字。葵花寶典為何名為葵花?這個問題劉國重先生說的透徹。葵花也叫向日葵,向日葵又名朝陽花,因其花常朝著太陽而得名。高力士一生忠於李隆基,不懷二心,無論李隆基富貴或者落魄,顛沛流離或者御宇天下,任勞任怨,不離不棄。

明代思想家李贄贊道:「高力士真忠臣也,誰謂閹宦無人。」要知道李贄可是「非孔孟薄程朱」的叛逆思想家,歷史第一損口,能得到此人一語稱讚,殊為不易。高力士卻能獲此殊榮,實屬難能。

李隆基就是太陽,高力士就是葵花。這本書表達了高力士對李隆基虔誠的忠義之心。

其實,高力士對李隆基還有另一層感情,那就是練了葵花寶典的東方不敗對楊蓮亭的感情。

高力士一生侍奉李隆基,坐卧不離身側,他對李隆基的這種感情是不言而喻的。

當年在馬嵬驛,李隆基很希望高力士能夠不讓楊貴妃離開,以高力士的武功,完全有這個能力。但是高力士出於某種不為人知的感情,拒絕了李隆基的請求,但是也為了不讓李隆基太過傷心,留下了楊貴妃的性命。

一句話,高力士為楊貴妃所作的一切,全是為了李隆基。

高力士在寫《葵花寶典》時,把自己對李隆基的個人感情也寫了進去。因此這部武學秘籍又摻雜了感情因素在裡面。

《葵花寶典》練得越深,這種感情也就越深。因此練到最高境界的東方不敗完全改變了性取向,而初入門的岳不群和林平之卻只是對女人沒興趣,並沒喜歡男人。如果他們不死,繼續練下去的話,就會跟東方不敗一樣了。

再說葵花寶典的武器,一枚繡花針。為何為繡花針,因為高力士是宦官,從小去了勢,對男女關係從未體驗過。但是他在李隆基身邊陪伴多年,李隆基又是風流天子,夜夜笙歌,因此他對這種關係又很為嚮往。所以他在寫書時候把這種武功的兵器設定為繡花針。

其實葵花寶典的特點只是快,身法快而已。練習葵花寶典的人可以使用任何兵器,沒必要一定是針。只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接近對手身邊轉瞬之間把人殺死全身而退即可。用什麼武器不重要。可以是針,可以是劍,也可以空手。武器純屬多餘。

其實高力士的葵花寶典寫了兩冊,一冊是寫給李隆基的,一冊是寫給李白的。

他在與李白宮廷一戰之後,對李白的劍術甚為敬佩,而且李白的武功到了後期已經出神入化到不可企及的高度。

李白身兼明教和道教的武功,修為堪比張無忌,甚至更高。就在高力士創作葵花寶典的時候,李白也把自己的武學思想寫入了《俠客行》這首詩裡面。

至今仍有人討論,練了俠客行中石破天的武功,究竟在不在東方不敗之上,二人一戰誰勝誰負。其實,由這兩種武功的祖師爺李白和高力士的較量即可一見端倪:應該是平手。

因此,高力士的一冊《葵花寶典》寫的是劍術,也就是後來的《辟邪劍法》。他在這一冊里沒有摻雜個人情愫,完全是對李白劍術的再認識。有自己的東西,也有李白的東西。因此《辟邪劍法》並沒有《葵花寶典》快,可是卻比葵花寶典邪。

令狐沖用獨孤九劍可以破辟邪劍法,破不了葵花寶典。究其原因,因為李白的劍術是在喝酒中煉成的,令狐沖恰恰也是酒鬼,二人在這方面心有靈犀。所以令狐沖可以看出辟邪劍法的門道,看不出葵花寶典的門道,因為高力士不喝酒。

高力士是李隆基的貼身侍衛,職業習慣讓他不能喝酒。再說了李隆基從四十多歲已經戒了酒,高力士不喝酒也在情理之中。

第三,葵花寶典的下落。高力士死後,葵花寶典下落成謎。方證大師說:「百餘年前,這部寶典為福建莆田少林寺下院所得。」

莆田少林寺也就是南少林,原名林泉院,創建於南北朝時陳朝永定元年(557年)。唐太宗貞觀年間,嵩山少林寺僧人南下,不遠千里來到九蓮山,住錫在林泉院。此後,林泉院易名林山少林寺。

南少林位於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區西天尾鎮九蓮山下林山村境內。寶應元年(762年)三月,高力士遇大赦回歸,走到郎州(今貴州遵義附近),碰到流放之人談及京城事,才知李隆基已經駕崩。

高力士北望號啕痛哭,吐血而死。臨死,他託人把葵花寶典帶到南少林,因為楊貴妃就在那裡隱居。楊貴妃愛吃荔枝,但是卻不能回老家,怕人把她認出來,只能到偏遠無人之地,於是高力士把她安排到南少林。

楊貴妃九死一生,想起自己一生種種,恍若隔世,於是決心出家贖罪。猶如明末的陳圓圓,帶髮修行。

楊貴妃死後,把這一部兩冊葵花寶典送給了南少林。當時的南少林初創,根本沒有上院下院,後來擴大了,上下院分工了,葵花寶典才藏在了下院。

因此,後來的日月神教得到了葵花寶典的上冊,也就是針法。華山派得到了葵花寶典的下冊,也就是劍法。

那麼,方證大師見過葵花寶典嗎?見過。且看原文:

令狐沖道:「辟邪劍法到底實情如何,要向二位前輩請教。」沖虛向方證瞧了一眼,道:「方丈大師,其中原委,請你向令狐老弟解說罷。」方證點了點頭,說道:「令狐掌門,你可聽到過『葵花寶典』的名字?」……

令狐沖道:「說不定此外另有秘奧訣竅,卻不載在書中,以致難以全部領會,甚至根本無從著手。」方證大師點頭道:「這也大有可能。老衲和沖虛道兄都是無緣見到寶典,否則雖不敢說修習,但看看其中到底是些什麼高深莫測的文字,也是好的。」

沖虛微微一笑,道:「大師卻動塵心了。咱們學武之人,不見到寶典則已,要是見到,定然會廢寢忘食的研習參悟,結果不但誤用了清修,反而空惹一身煩惱。咱們沒有緣份見到,其實倒是福氣。」方證哈哈一笑,說道:「道兄說得是,老衲塵心不除,好生慚愧。」……

大家再看一遍這一段,結論一目了然。方證大師是全書唯一知道葵花寶典來龍去脈的人,連沖虛道長都不知道。本來這事方證不想說,可是被令狐沖一問,再被沖虛一逼,沒辦法道出了實情。但是他又此地無銀三百兩的說沒見過,所以被沖虛戲謔。

那麼方證知道葵花寶典的作者嗎?知道。方證說:「這部『葵花寶典』,武林中向來都說,是前朝皇宮中一位宦官所著。至於這位前輩的姓名,已經無可查考,以他這樣一位大內高手,為什麼在皇宮中做太監,那是更加誰也不知道了」。

關鍵詞一個:前輩。在我們的印象中,太監都是壞人,陰險狡詐之徒。方證大師卻對這位太監推崇備至,尊稱前輩,可見他是知道這位太監是誰的。否則如果是魏忠賢劉瑾之徒,你尊稱前輩,幾個意思。

而高力士在歷史上正面評價極高,被譽為「千古賢宦第一人」。他的墓碑上寫道:「公實勇進,提劍而起。扶皇運之中興,佐大人之利見。中立而不倚,得君而不驕,順而不諛,諫而不犯。故近無閑言,遠無橫議。」

這段墓志銘道出了高力士使用的武器:劍。因此葵花寶典初步入門應該是劍術,後來才是針術。因為高力士在練劍時,還沒愛上李隆基。愛上李隆基之後,才練起了針。

其實這也是方證希望令狐沖能夠做到的。當時令狐沖劍法大成,是各方勢力拉攏的對象。而且傾向於日月神教和岳不群的意圖明顯,對於少林武當卻是若即若離。因此方證希望他起碼能夠保持中立。

著名金庸武俠研究者新垣平先生也認為,《葵花寶典》的作者是中晚唐時期的一位宦官,正是在那段時間裡,宦官們掌握了史無前例的巨大權力,可以廢立皇帝。而且這段時間也正是新道教的內丹學說廣泛傳播的時期。

高力士完全符合這兩條。

.End.

好書推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史 的精彩文章:

中日在唐朝時期的另一場巔峰對決
三國大戲中的女性,有蠢內助,也有賢妻良母,但更多還是「如衣服」

TAG: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