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黃多多鋼琴獲獎:逼孩子學是本能,懂得如何「逼」才是本事

黃多多鋼琴獲獎:逼孩子學是本能,懂得如何「逼」才是本事

之前又看到黃多多上熱搜,我內心感慨:「黃多多是承包熱搜了吧。」

不過這次不是因為扎耳洞、染頭髮,而是多多和小提琴家呂思清的兒子第一次參加正式比賽,兩人聯手拿下鋼琴和小提琴項目的五個一等獎!

主演話劇、翻譯英文繪本、精通畫畫……多多的才藝之多藏都藏不住。

我們看到的多多,是如此優秀,卻沒有看到,即便資優如多多,也和尋常孩子一樣,常常倦怠疲懶不願練琴。

多妹也是如此,總是要多媽催逼才練琴,氣得多媽都不想擁抱她。

綜藝《嚮往的生活中》中,黃磊自曝多多不愛彈琴,而孫莉經常「逼」她。

還向張傑和金玟岐兩位專業音樂人討教該不該「逼」,如何「逼」。

看著雖然時常不願練習,卻被「逼」出傲人成果的多多,不由得想起此前微博一則讓人啼笑皆非的新聞。

5月28日,無錫10歲男孩與逼他寫作業的父親發生爭執,不但罷寫還爬到屋外6層樓高的空調外機,經消防員輪番勸說,才平復情緒返回屋內。

同樣是為了讓孩子堅持學,孫莉把多多「逼」出了成績,而很多父母卻像無錫父親那樣,把孩子逼得意興闌珊甚至厭學。

為人父母,我們都了解,喜易怕難是天性;也明白,強者談堅持,弱者談喜歡,孩子不願意學,不能放任要逼一把。

只是,知道逼孩子是本能,懂得如何「逼」才是本事。聰明的父母,懂得引導孩子,把「要我學」逼成「我要學」。

「逼」的前提

是引導對學習熱愛

有人說,有遠見的父母,都有點狠心,會逼孩子。

深以為然。

但只是逼孩子努力,遠遠不夠,跟重要的是,激發孩子的熱情。

幾天前,郎朗大婚,朗爸的逼迫式教育,再引熱議。

不少家長曾以他為榜樣,狠狠逼孩子。然而,琴童千千萬萬,郎朗只有一個。更多孩子,被逼考過十級後,便像完成任務般,再不肯碰琴。

就如作家嚴歌苓所說,家長能逼孩子練琴,卻不能逼他熱愛音樂。

事實上,真實的朗爸不只是粗暴逼迫,為激發郎朗學琴的熱情,他竭盡所能。

郎朗1多歲時,發現他的音樂天賦帶他學琴,讓他從特長上建立自信;

郎朗吸收能力強,一位老師無法滿足他的學習需求,朗爸扮成清潔工到別的班上偷師,滿足他的求知慾;

權威老師否認朗朗能力,朗爸不斷肯定他,自費參加國際賽並獲一等獎,讓他得到世界認可。

比逼更可貴的是,朗爸一直不遺餘力引導他熱愛音樂。

郎朗也曾叛逆幾個月不碰琴。那次爸爸沒有逼他,而是讓他審視對鋼琴是否真愛。最終,郎朗自己手癢瞞著爸爸偷偷彈琴。

郎朗和父親

深植於心的熱愛,再加上爸爸催「逼」,才使郎朗有勇氣毅力,邁過許多人未能越過的溝壑,成為鋼琴大師。

模仿郎爸逼孩子很容易,但對學習熱情的保護及精細引導,卻鮮有家長能做到。

教育,沒有不辛苦的,學習,也沒有輕鬆的。

孩子成才,是一場艱辛的蛻變,比起站在身後揚起皮鞭的監工,他們更需要帶著關愛陪在身邊的教練。

真正有遠見的父母,除了狠心,更有耐心,懂得激發和保護孩子的學習熱情。

「逼」的目的

是激發學習動力

著名腦科學家洪蘭老師,分享過一個故事:

她孩子讀初中時,要學習莎士比亞的四大喜劇四大悲劇。那是英文的古文,等同於外國人學《論語》,難度很大。她兒子一度苦惱到不想上學。

某天,孩子突然對鑽研莎士比亞劇充滿動力。

原來,老師把學生分成8組,每組將一出莎士比亞劇改編為發生在現代的故事。學期末各組彙報演出,互評選出第一名。

這個巧妙安排激發了孩子的動力。

洪蘭老師的兒子抽到羅密歐與朱麗葉,孩子天馬行空把故事背景定在咖啡館,朱麗葉是穿短裙留長捲髮的辣妹。

為編出喜歡的故事,整整一個學期,孩子每天看原著,絞盡腦汁寫劇本,動力十足排練。

而為了對其他組挑毛病打分,孩子們把另外7個劇也看得爛熟。經過一番自主學習,直到高中畢業,孩子對所有劇目依舊記憶深刻。

洪老師感嘆,動力得到釋放的孩子,學習潛能巨大。

做事有動力的孩子,表現常令人驚嘆。

一個小學生,怕假期放鬆學習,制定滿滿的學習計劃。

一個琴童,在高鐵站候車,忍不住拿出琴來練習。

凌晨五點的圖書館,不少大學生已開始一天的自習。

尹建莉老師說:「如果沒有喚醒孩子本身的內驅動力,如果沒有讓孩子自發地努力,家長做再多也是越俎代庖,做再好也是拔苗助長。」

深以為然。

「逼」孩子一把,不是耳提面命定下條框,不是步步緊逼不讓放鬆,而是用心想辦法,激發孩子的動力,讓孩子對熱愛的事不輕言放棄,對不喜歡但有意義的事堅持忍耐,從而心智得到鍛煉,變得更堅韌強大。

如何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

《讀懂孩子——心理學家實用教子寶典》一書中指出,孩子的學習動力分為外部學習動力和內部學習動力。

想要孩子自主自覺的學習,激發內部學習動力才是長遠之計。

具體的做法有三種:

讓孩子覺得學習知識有趣

《遊戲力》書中說:孩子可能不願意學,但只要愛玩,就有辦法。

看過一個新聞,一個女孩是數學困難戶,爸爸趁雙十一,「斥巨資」讓她結合各種優惠,計算如何用同樣的錢買更多喜歡的東西。

後來,爸爸又設計尋寶遊戲,每天出30道題連同小禮物藏在餅乾盒,拖鞋櫃等地方。

孩子常常被出其不意的藏寶點逗得哈哈笑,每次一找到題就痛快刷完,有時爸爸忘了藏寶,女兒還不樂意。

讓孩子覺得學習知識有用

一位朋友的孩子,從小抗拒學外語,報了很多補習班都沒有效果,朋友一度認定孩子是沒有學語言天分的。

直到後來,朋友帶小孩到國外自助游,孩子內急卻因為英語不好,費了很大勁都找不到洗手間,憋得特別難受。

幸虧一位熱心遊客幫忙問路,領著孩子在酒店找到洗手間。

那次之後,孩子突然明白多學一門語言的好處,學習外語有了動力,成績很快有了長足進步。

讓孩子覺得學習知識很有成就感

著名學者馬斯洛曾說:「成就感是人的最高層次需求。」

聽說過這麼一個故事,說的是一位沒有文化的農民父親,把兩個孩子都送進了清華北大。

有人好奇,請教他有什麼秘訣。

答案出人意料,這位父親說「我沒文化,也沒啥絕招,只不過讓孩子教我罷了!」

原來,父親雖然沒法教孩子,但他想了一個辦法:每天讓孩子把老師講的內容,跟自己複述一次。

孩子做作業,他也在旁邊讀孩子的課本,不明白的地方就請教孩子,孩子不懂,就讓他第二天問老師。

孩子當父親的老師,特別有成就感。一來二去,對學習充滿熱情。

別人家孩子玩耍,他家孩子潛心學習。就這樣,孩子的成績越來越好,最終考上了大學。

為人父母,比逼孩子學習看得見的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激發孩子看不見的熱情和動力。

海清曾在微博中,發過一段她和兒子蛋妞的對話:

海清:陪你出去踢會兒球?

蛋妞:寫完作業。

海清:踢完球再寫?

蛋妞:寫不完。

海清:寫不完明天再寫。

蛋妞:明天還有明天的。

海清:請問哪裡來的這麼多作業,不可以好好玩玩嗎?

蛋妞:我在寫一個科幻小說……

網友紛紛留言,小小年紀就充滿熱情和動力,長大後不得了。

的確,唯有在熱情和動力的驅動下,孩子主動去吃苦流淚經歷挫折,感受快樂滿足與成就感,養成堅毅果敢忍耐的品格,才是決定他一生能走多遠能走多高的素質和能力。

吳軍老師曾說:「教育只有一件事:引出潛藏在孩子內心的智能,讓他擁有持續一生學習的熱情和動力,教育,就完成了。」

真正有遠見的父母,會狠心「逼」孩子堅持,也會耐心引導孩子的熱情,更會用心激發學習的動力。

願你我,都成為這樣的父母,最終收穫春華秋實的孩子。

搖籃網微信號: yaolan-com-搖籃網——中國母嬰平台的引領者,20年來,專註科學孕育知識的整理和傳播,為母嬰健康產業提供優質服務,旨在成為母嬰行業的米其林,打造行業生態圈。搖籃網付出一切,只為幫你成為更專業的媽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搖籃網 的精彩文章:

陳冠希變帶娃奶爸:能降服浪子的,只有女兒
6歲女童突然失明,只因媽媽生了二胎:「有了弟弟,媽媽不愛我了!」

TAG:搖籃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