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阿曼灣油輪被炸,究竟誰是罪魁禍首?

阿曼灣油輪被炸,究竟誰是罪魁禍首?

文/東 南

最近這個月,在本已錯綜複雜、劍拔弩張的中東海灣地區,形勢愈發弔詭。在差不多一個月的時間裡,相繼有6艘油輪在霍爾木茲海峽附近被炸,不僅世界輿論高度關注,也使中東海灣地區國家普遍陷入了嚴重的戰爭擔憂與恐懼。

雖然戰火一觸即發還談不上,但擦槍走火,乃至最終釀成波及整個中東海灣地區的軍事衝突災難,概率很大。

5月12日,4艘商業船隻在阿聯酋富查伊拉酋長國以東海域,霍爾木茲海峽以南140公里處遭「蓄意破壞」。每艘船上都被炸成一個1.5米到3米的洞,並且在吃水線附近或略低於吃水線的地方。這4艘商船身份不同,兩艘是沙特油輪、一艘是懸掛挪威國旗的油輪,另一艘是阿聯酋的油輪。

時隔不過一月有餘,當地時間6月13日早上,兩艘分別屬於挪威和日本公司運營的油輪,又在阿曼灣海域遭遇襲擊,發生爆炸,所幸船上人員被及時營救。

光天化日之下,膽大包天,製造這6艘油輪、兩起爆炸襲擊事件,究竟誰是罪魁禍首?目前尚無定論。美國兩次都迅即作出反應,一口咬定是伊朗所為,但伊朗也當即予以堅決否認。雙方互相指責,導致美伊矛盾和紛爭進一步加劇。

華盛頓稱有證據證明這兩起爆炸事件是伊朗所為,而且這次還拿出了美國中央司令部13日公布的一段視頻作為 「證據」,但被一些國際輿論批評為太粗糙,經不起分析。

國際上有人信嗎?目前除了美國及其鐵杆英國等個別盟國,幾乎沒人對此附和,更沒國家表示相信,連美國的主流媒體也是質疑聲一片。華盛頓很尷尬,但它必須硬挺著,理由很簡單,它需要這樣做,而且在對伊全面封鎖、極限施壓和連帶制裁威脅的戰略圖謀下,也不得不這樣做,否則就難以自圓其說。

問題在於華盛頓已經缺少國際信譽,因為它在國際上為了製造事端,尋找借口,打壓政治、經濟、貿易、軍事、科技、網路對手,都是如法炮製。說有證據,又往往拿不出真憑實據。

一個月內兩次製造油輪爆炸襲擊事件,令人不可思議。此時此刻,如果說有什麼可以確定無疑的話,那就是在霍爾木茲海峽附近的海域,確實接連發生了兩起多國商業油輪被襲的嚴重事件。

眾所周知,海灣地區是高度敏感地區,霍爾木茲海峽非同一般,它是國際石油運輸的主幹道,全球約三分之一的進出口石油,要經由這個海峽。這裡是否風平浪靜,直接關乎世界多國的石油供應,關乎國際原油市場的價格穩定。美國和伊朗的對峙,霍爾木茲海峽是焦點的焦點。

目前,國際上圍繞這兩起嚴重事件的分析猜測很多,而事件的本身也確實有不少弔詭之處。既然至今沒有抓獲肇事者,既然沒有確鑿的證據,那人們只能進行各種分析推理。但作為媒體和國際評論,不能隨心所欲,更不能缺失公允,偏袒和庇護任何一方,也不能捕風捉影、信口開河,為了一己之利嫁禍於人。

弔詭之一,既然華盛頓口口聲聲說油輪爆炸襲擊事件是伊朗所為,為何至今仍只是在同伊朗打口水仗,製造國際輿論,而並沒有真正動手,是心虛還是時候未到?

另外,美國媒體注意到,美國著名鷹派人物、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博爾頓曾向聯合國安理會承諾,一旦美國拿到伊朗作惡的證據,將立即向安理會提交,以支持美國以前對伊朗的指控,但博爾頓為什麼「迄今尚未這麼做」?難道博爾頓對伊朗突然心慈手軟了?

針對蓬佩奧對伊朗的指責,伊朗外長扎里夫14日在推特上反擊說,「沒有拿出確切翔實的證據,美國就馬上跳出來指控伊朗」,這顯示出美國的「B團隊正在實施B計劃:蓄意破壞(伊朗的)外交」。

當天,正在吉爾吉斯斯坦參加上合組織峰會的伊朗總統魯哈尼表示,美國的所作所為將地區與全球穩定置於「嚴重風險」之中。

弔詭之二,是這兩次油輪襲擊事件,究竟在對準誰?目前,在霍爾木茲海峽,在海灣地區乃至整個中東地區,雖然局勢複雜,衝突不斷,但最直接最嚴重的對峙,顯然是在美國和伊朗之間,但為什麼遭襲的油輪卻與這兩個國家及其鐵杆盟友幾乎不相干,而將目標對準了多國的油輪,包括相對中立的挪威油輪?

有人懷疑,連續製造這兩起油輪爆炸襲擊事件,主要目的是為了加劇海灣地區的緊張局勢,為了配合某大國針對伊朗以及更廣泛戰略目的的行動,當然製造國際能源市場的緊張氣氛以利抬高油價也可能是企圖之一,事件發生後國際原油市場的價格飆升也似乎也表明了這一點。

弔詭之三,是這兩起爆炸襲擊事件被專家們認為非一般水平,更非臨時行動,而是具有極強的海上專業爆炸水平,必定是有預謀的,且組織實施得相當巧妙,炸了但沒有炸沉油輪,並沒有把事情徹底鬧大。

特別是這一次的兩艘油輪被爆炸襲擊,發生在光天化日之下,爆炸是如何實施的,是遙控實施,水下實施,還是像日本猜測的那樣可能是飛行物實施的?在這個極其敏感而又多雙眼睛都死盯著的海灣,誰又有這個能力去這麼干,誰又有這麼大的膽量去干?

一些分析認為,肇事國、肇事者至少是認為製造兩起油輪爆炸事件不會被調查、不可能被查出事實真相,而且即使查出真相,也會得到默許庇護,最終不了了之。甚至,有評論認為不排除是對某種戰略圖謀、戰略動機、戰略行動的心領神會或主動配合。

弔詭之四,倘若這兩起油輪爆炸襲擊事件真是伊朗所為,那伊朗為什麼要在這個生死攸關的當口,干出這種無異於自遭打擊的魯莽行動。

跡象表明,雖然德黑蘭抵制反對美國,伊朗最高領導人對特朗普最近以來一次次的談判喊話不予理睬,但伊朗在美國全面封鎖的情況下,經濟、社會已十分脆弱,不可能自己先動手,給美國製造發動毀滅性軍事打擊的借口,並使伊朗因此而在國際上遭到全面孤立。

目前伊朗雖因美國嚴厲制裁而艱難,但國際上包括美國的多個歐洲盟國,對伊朗表示了同情,並仍在以各種方式與伊朗保持或明或暗的經貿和能源合作,伊朗可以頂得住。

弔詭之五,是誰願在美伊嚴重對峙的情勢下,充當美國戰略與行動的幫凶。海灣地區國家、中東阿拉伯國家雖大多與伊朗交惡,樂見美國打擊伊朗,但這些國家為了自身的石油出口利益和國家、地區安危,實際上並不希望海灣地區、阿曼灣和霍爾木茲海峽的石油運輸大通道被堵塞。

美國媒體的分析認為,雖然有人將襲擊油輪的陰謀指向與以色列交惡、但與美國親近的沙烏地阿拉伯,但這種分析猜測難以讓人信服,因為如果這樣的陰謀被揭露,對沙烏地阿拉伯在國際上本已陷入困境的聲譽將造成的損害,可能是無可挽回的。

弔詭之六,是為什麼最近這次油輪爆炸襲擊事件,發生在日本首相安倍為華盛頓充當說客、訪問伊朗之際。

一些跡象表明,華盛頓在下一步究竟如何對付伊朗的問題上,心態是複雜的,內部意見是不一致的。雖然周圍的鷹派希望動武,但作為白宮主人,必須全面掂量。美國在中東發動戰爭付出慘重代價,留下無數後遺症的前車之鑒,是不得不面對的現實與未來。

隨著美國2020年總統競選的迫近,白宮最希望的是謀求連任,最想得到的是伊朗在華盛頓的經濟制裁高壓下作出的讓步,這可以成為一大政績炫耀,而如果貿然動武,將不可自拔。

在特朗普總統上月底訪問日本後,日本首相安倍隨即來到德黑蘭,這可是日本首相四十多年來的首次訪伊。安倍總算見到了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

儘管安倍一再否認他是美國的特使,但他在德黑蘭的積極活動足以表明他在為美國當說客,為美伊促和。雖然德黑蘭斷然拒絕了安倍傳達的美國總統的口信,但從道理和邏輯上講,無論是德黑蘭還是華盛頓,都不會遷怒於安倍,而把海上襲擊對準日本的油輪。東京方面為了挽回面子,自圓其說此次遭襲的油輪並沒有掛日本國旗,可能是一種誤炸。

不管怎樣,在安倍訪伊期間日本油輪遭襲,使安倍的訪伊「黯然失色」,也充分反映了美伊對峙和海灣局勢的高度複雜。

安倍晉三在6月14日與美國領導人進行了電話會談,除說明此行訪問伊朗的結果外,對日本油輪遭襲事件表達了「不論攻擊者是誰」,都必須予以嚴厲譴責的立場。

美國、日本媒體注意到,安倍在談及日本油輪遭襲事件時,並未附和美方的說法,而是表示希望所有相關國家都能自制,不要發生難以預料的事態,對任何可能升高緊張局勢的行為,都要再三慎重。

有評論說,也許老道的安倍也無法估計美伊關係如此複雜,如果有一天爆炸襲擊事件的真相水落石出,可能會讓安倍感到失望。

樹欲靜而風不止。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在分析這兩起油輪遭襲事件,特別是最近這次油輪被襲事件時,說了這樣一句意味深長的話:「這裡沒有什麼簡單的事實,同樣也沒有什麼簡單的罪魁禍首」。(本文作者為東南大學國家戰略智庫資深研究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縱相新聞 的精彩文章:

波音連續兩月無新訂單!下周巴黎航展會有轉機嗎?
章瑩穎被害案新進展:嫌犯承認殺害事實,遺體仍下落不明

TAG:縱相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