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衛瓘只是一個文官,為何能以一己之力,除掉鄧艾、鍾會和姜維

衛瓘只是一個文官,為何能以一己之力,除掉鄧艾、鍾會和姜維

衛瓘的經歷再次證明,不是你做了什麼,不是你立下了多大的功勞,而是你能不能笑到最後。

三國早期的袁紹、袁術、公孫瓚、呂布、劉璋、張魯這些諸侯,都是一時豪傑,獨霸一方。但是他們最終被劉備、曹操、孫權建立的三國所代替。然而劉備、曹操、孫權的三國,也沒有笑到最後。三國亂世最終結束了,但是統一三國的既不是魏國,也不是蜀國和吳國,而是司馬家族的晉朝。三國大戲,司馬家族笑到了最後。

不過事實上,司馬家族在一個時期,也差點變成了曹操、劉備、孫權那樣為別人做嫁衣的過眼煙雲。這個時期,就是司馬昭派鍾會、鄧艾滅掉蜀國的時候。

鄧艾帶兩萬疲弱之兵,偷襲得手,滅掉蜀國。接著,他在蜀國大肆收買人心,儼然成了蜀國新皇帝。鄧艾最後被抓起來的時候,悲哀地說,他是忠臣,他是又一個白起。但是,他做的那些事情,誰又能說他沒有想在蜀國當皇帝的反叛之心呢?

鍾會就更不用說了,去了成都以後,直接就準備舉兵造反。

姜維是蜀國的一員大將,雖然是敗將,但是他投降魏國的時候,手下還有10萬大軍。這對司馬昭來說,也是一個很可怕的力量。

總之,無論是鄧艾,還是鍾會、姜維,都是一方不可小視的力量。就算他們不在成都反叛,回到魏國以後,他們會不會像司馬家族奪取曹氏江山一樣,也奪取司馬家族的江山呢?

畢竟功高震主,可以說,在滅掉蜀國的同時,司馬昭心裡也嘀咕上了,也在擔心他自己的權位會不會受到影響。

但結果是,司馬昭竟然毫不擔心這個問題。為什麼不擔心呢?因為衛瓘已經幫他把鍾會,鄧艾,姜維三個人都殺了。

衛瓘其實只是一個文官,他怎麼會有這麼大的能力,殺掉當時三個最厲害的大將呢?

衛瓘本身是擔任廷尉的,他作為監軍,被司馬昭派到攻打蜀國的戰場上。三國時期的蜀國打仗有這樣一個傳統。派大將出征時,還會另外再安排一個監軍。手裡拿著皇帝賜予他的權杖。這樣做,目的是為了節制大將的權力。

當然了,畢竟兵權在大將手裡,監軍不過是一個文官。大將如果想造反,監軍是把他們無可奈何的。衛瓘這個監軍,就遇到了這樣的事情。

鄧艾拿下成都,表現出一副想造反的樣子。不過鄧艾的造反跡象並不明顯,鍾會自己想造反,就必須把鄧艾給殺掉。要把鄧艾殺掉,就必須促成鄧艾儘快造反。另外,鍾會還必須殺掉監軍衛瓘。只有把這兩個人都殺掉了,他才能夠做大。於是,鍾會想了一個一石二鳥之計,他讓衛罐去抓捕鄧艾。

不過,鍾會只給了衛瓘一千兵力。這一千兵力去抓鄧艾,無異于飛蛾撲火。鍾會想的是,只要鄧艾生氣,把衛瓘殺了,那麼鄧艾造反的理由就充足了,鍾會就可以理直氣壯殺掉鄧艾。

衛瓘當然明白鍾會打的什麼小算盤。他也不怕,去了成都以後,他一邊派人穩住鄧艾,一邊把他的一千兵力在晚上的時候,悄悄派出去,遊說鄧艾手下的那些大將們。告訴他們,鄧艾造反了,你們現在要是投降,就既往不咎,還會加官進爵。要是執迷不悟,立刻就會被判重罪。

畢竟當時鄧艾並沒有明確的造反舉動,而且當時鄧艾忙著討好蜀國的人心,對他這些軍隊里的人,反而不太重視。沒有明確的要給他們封官許願的說法。所以,鄧艾手下人也覺得這件事情非常危險,別為了鄧艾,把自己的身家性命跟著搭上了。再說,家屬們兒女們都還在魏國呢,要是自己造反,家屬們兒女們可能就沒命了。

衛瓘正是掌握了將士們的這種心理,所以把那些將士們全部給遊說策反了。等到天亮的時候,幾乎已經沒有什麼人在支持鄧艾。最後,衛瓘只派了幾個人,就把還在睡覺的鄧艾給抓了起來。

這邊,鍾會在姜維的慫恿下,也緊鑼密鼓地準備造反。他已經把和胡烈等大將抓起來關了禁閉,正準備殺他們。這時候,衛瓘回來了。鍾會只得攤牌,對衛瓘說,我們必須聯合。

衛瓘不敢不答應。不過,他趁上廁所的機會,把危險告訴了胡烈的一個部下,這個部下把消息傳給了胡烈的兒子。

胡烈的兒子就把大家召集起來,鼓動大家衝進城裡救人。不過,畢竟是造反,大家都有些猶豫不決。胡烈的兒子等不及了,帶著胡烈的部下,往城中殺去。

這個時候,對於衛瓘來說,最重要的就是逃脫出去。他反其道而行之,讓鍾會出去勸那些人別造反。鍾會心裏面想,這樣危險的事情,你竟然讓我去,你肯定有什麼陰謀!於是就讓衛瓘出去。衛瓘假意推脫,最後實在推脫不掉的時候,才出去了。

不過衛瓘還沒走多遠,鍾會就懷疑了,又派人去把衛瓘追回來。

衛瓘為了能出去,喝了大量鹽水,把自己喝吐了。然後說自己病得很厲害,不能回去。也就這樣,衛瓘才騙過鍾會,出得城去。

衛瓘出城後,立刻把人馬組織起來,攻打鐘會。就這樣,鍾會和姜維都被殺掉了。

衛瓘害怕鄧艾回國去後,有什麼變故,於是一不做二不休,派了一個鄧艾的仇人上去追殺鄧艾。把鄧艾也給殺掉了。

衛瓘做的這些事,雖然並不就是為了司馬昭。不過,客觀上他幫了司馬昭一個大忙,剪除了司馬昭的三個威脅。

衛瓘罐回魏國後,司馬昭感激他,給予他很多封賞。不過衛瓘的頭腦很清醒,沒有接受這些封賞。他這樣的表現,也讓他最終沒有被司馬昭當成政敵加以清洗,可以說得以善終。

(參考資料:《三國志》《晉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生全歷史真相 的精彩文章:

諸葛亮真的培養姜維為他的接班人嗎?看看正史上是怎麼說的
同治的皇后阿魯特氏究竟是怎麼去世的?是否與同治傳位有關

TAG:張生全歷史真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