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從孫武訓練宮女斬殺吳王愛妃這件事,看兵家真正之道

從孫武訓練宮女斬殺吳王愛妃這件事,看兵家真正之道

老子說:以正治國,以奇用兵。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器,不得已而用之。好之,就是「樂殺人」。《孫子兵法》也說:兵者,奇道、詭道,不得已而用之。那麼什麼是奇道、詭道呢?一般人只是理解為奇謀秘計、變化詭譎,實則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知其表,不知其里。

司馬遷在寫《史記·孫子列傳》時,關於孫武的生平幾乎只記載了一件事。孫武,齊國人。他將兵法獻給吳王闔閭,闔閭看後,甚為欣賞,要求他在宮中小試練兵之道,且以婦女為士,孫武應允。於是吳王選出宮中美女180人,讓其操練。

孫武將宮女們分為左右兩隊,以吳王的兩位寵妃為各自隊長,且皆持戟而立。孫武宣令道:「你們知道心口、左手、右手、背部的不同朝向嗎?」美人們皆答:「知道!」孫武說:「好。當我說『前』,你們就正視心口的朝向;說『左』,就轉身正視左手邊的方向;說『右』,轉身正視右手邊的方向;說『後』,轉身正視背後的方向。」宮女們皆應和:「是!」

約定宣布後,孫武陳設了斧鉞執法台。接著,又「三令五申」,對相關內容重複多遍。最後,開始擊鼓,指揮她們向右,但美人們都笑成一片。孫武說:「指令不明、解釋不清,是將軍之罪。」又對規定加以重複說明。於是再次擊鼓,指令隊伍向左,但宮女們還是笑成一片。孫武道:「指令不明、解釋不清,是將軍之罪。既已解釋清楚,仍不按命令操作,則是兵長之罪!」於是要斬殺左右隊長。

吳王在台上觀看,見孫武要殺愛妃,大驚失色。急忙派遣使者下令道:「寡人已知將軍能用兵了。寡人若沒了這兩位妃子,將食不甘,寢不寐,請不要斬首!」孫武以「將在軍中,君命有所不受」為由,不為所動,並斬殺兩位隊長以示眾。美人們見此,皆驚懼。此後,孫武又任命其他兩人為隊長,重新擊鼓操練時,美人們向左、向右、向前、向後、跪坐、起立等皆合乎指令,無人敢再發出聲響。

於是孫武派遣使者稟告吳王:「士兵已操練齊整,大王可下台觀閱。只要大王下令,哪怕赴湯蹈火,她們也不會有所遲疑!」吳王說:「將軍且回住處休息,寡人不願下台觀看。」孫武說:「大王只是喜歡用兵之言,而不能用征伐之實。」於是吳王知道孫武善於用兵,任命他為將軍,西破強楚,攻入其國都,北威齊國、晉國,顯名於諸侯。

關於這個故事的內涵可從多個層面進行分析,它也全方位、多層次地呈現了兵道的內容與本質。從最表層處看,故事反映了《孫子兵法》所強調的兵道的重要內容:治軍嚴明,軍令如山,令行禁止。且軍法公正,不阿一人。同時,軍法與國法分離,用兵之際,將帥為三軍主心,可以不接受國君指令,隨機行事。

第二層面,故事反映了用兵之道貴在「知己知彼」。如果將這次演練事件視作孫武與吳王之間的一場戰爭的話。起初,戰爭的主動權掌握在吳王手中,他具有壓倒性的優勢:吳王首先發難,臨時要求孫武演示兵法,且以婦女為士,顯然有些戲弄孫武之意。但孫武對這場「戰爭」的評估比吳王更為全面、準確,他知道、把握了決定勝敗的最基本要數,即世界形勢、社會環境。我們現在知道對這場「戰爭」起到著轉折性、決定性作用的是孫武斬殺吳王的寵妃。孫武為何能這麼做?他明告世人的是「將在軍中,君命有所不受」。但他為何敢這麼做?因為他知道這樣做的結果是什麼。孫武斬殺寵妃並非一時衝動,而是事前就已有的預判與籌謀。他很明白以婦人為士來練兵的困境,但又瞬間抓住了其中的關鍵,所以主動選擇吳王的寵妃為隊長而非其他人。而他之所敢斬殺兩人,不是豪賭,《孫子兵法》即強調戰爭不是賭博,不能因情緒而發動,必須是冷靜分析之後的行動。在這裡,孫武就是出於對吳王和天下的了解:吳王並非昏君,他對當時的天下有著異於常人的野心,而想要實現這個野心,他必須展現給世人一個面貌——他是愛惜賢能的君主。這是被之前的歷史以及當時的社會所一再證明的道理,吳王這個野心家不會不知,更不會不遵從。即使是出於表演,他也必須演下去。從這一層面來說,孫子已立於不敗之地。

第三層面,故事反映的是兵者奇道、詭道的本質。何意?兵者,從根本處而言,它不是正道、人道,它是人脫離正常軌道後的非常現象與行為。從最深層處來說,這場吳宮殺人事件不是吳王與孫武之間的「戰爭」,是吳王、伍子胥、孫武與吳國其他大臣之間的「戰爭」。該故事的實際背景是吳王、伍子胥等野心家早有要攻打楚國的慾念。關於滅楚的慾望,伍子胥自不待言,而吳王更是如此。他是一個弒君奪位的君主,前朝的舊臣依然在楚國鞭撻著他的惡行。他必須收拾後者,且通過吞沒楚國,讓國人看到他的「英明神武」,以堵悠悠眾口。這從吳滅楚戰爭爆發後,他不遵從孫武勸誡,執意一鼓作氣攻入楚都等事,可以為證。當然還有其他線索,這裡不一一贅述。相較於吳王、伍子胥而言,孫武只是整個事件中的一個有力的棋子罷了,如同一個暗殺方案中的刺客。吳王、伍子胥有滅楚野心,但吳國一眾大臣反對,更不允許伍子胥推薦之人擔任大將,更何況此人還是從齊國來的無名之輩。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才有了我們開頭看到的那一場「練兵」。他們「練」的不是宮中的這些婦人,而是吳國那些反對發動戰爭的大臣。孫武斬殺兩名寵妃,吳王卻重用他,是向大臣們露出的君王之獠牙!最終的結果是朝堂上的大臣與宮女一樣,「噤若寒蟬」。

也就是說,在這場「戰爭」、殺人事件中,那兩位無辜可憐的「寵妃」是吳王等事先就準備好、為奪取「戰爭」勝利而推出的犧牲品!以此來看,在這片「戰場」上,一開始那些婦人們的「笑」是多麼的天真爛漫,而砍殺妃子的斧鉞是多麼冷酷冰寒,而婦人們的令行禁止又是多麼地令人窒息。最後,兩位無辜妃子的鮮血所染著的也只不過是整個吳滅楚之戰的序幕而已。

兵者非正道、常道,是奇道、詭道,也正因此決定了它「非人道」的本質。戰爭的勝利從一開始就立足於「非人」的陰謀與殘酷中,因此不得已才用之。戰勝則行之以哀禮,若喜好它、鼓動它,只是喜好殺人而已。因此《孫子兵法》說「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但上兵伐謀,最無能懦弱者才會興師動眾,殺人盈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這項生肖系列兒歌大賽為何30多年曆久彌新?新時代呼喚新兒歌
上海推進「吳昌碩美術館」項目論證,面臨展品不足等問題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