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劉備真的是仁義之輩嗎?比起曹操盜墓,劉備籌軍餉的做法更加卑鄙

劉備真的是仁義之輩嗎?比起曹操盜墓,劉備籌軍餉的做法更加卑鄙

縱觀三國整本書,我們不難發現,小說中的劉備與曹操是兩個性格極為極端的人物,劉備被作者塑造成一位忠厚仁義的正面人物,而曹操則被塑造成了一位陰險狡詐、剛愎自用的小人,那麼歷史上的二人真的如此嗎?

事實上整本書中大多事件都是按照正史所記載的,然而部分人物、人物性格和情節卻因為作者本身的喜好被虛化了,最典型的人物便是剛才提到的曹操與劉備二人。劉備到底仁不仁厚,忠不忠義,我們從籌糧一事中便可以見分曉。

先來看看曹操,眾所周知,曹操當年為了獲取資金以籌軍糧,急得焦頭爛額,意外發現盜墓的好主意後,派人費了不少力氣來挖墓盜寶,他甚至還專門設立了與盜墓相關的銜位,比如摸金校尉一職。這些人幫曹操盜了足足有幾十座陵墓,每一座墓都令其收穫頗豐,也解決了曹操的大難題,為其征戰四方奠定了一定的物質基礎,最終使得曹操成了一方富有的諸侯。儘管這件事算得上是曹操人生的污點之一,被後人所不齒,但事實上,如果試比較一下劉備籌軍糧的做法,曹操則顯得「仁厚」多了。

劉備沒有發跡之前,沒錢也沒勢,因此軍隊所籌得的錢大多都是來自手下人的援助,比如他的結義好兄弟張飛。值得一提的是,張飛其實並不像小說中描寫的那般粗獷,他不僅長得不醜,而且還是個能文善武的儒將。最初劉備之所以能夠帶兵起義,主要還是因為張飛的大力支持,乃至於變賣家產才為其籌齊了軍隊的餉銀。不僅如此,當時的富商蘇雙等人也都曾經援助於他,但即使有如此多的人鼎力支持,他的這條起義之路依然走得很是艱難。

起義成功後,皇叔的路就走得更加坎坷了,先是接連為陶謙、曹操、袁尚等人小心翼翼地效力,當時的餉銀自然也就來源於他們這些人的資助,直到佔領荊州和益州之後,他才得以改變自己被動的局勢,但是在脫離了這些人之後,軍隊的餉銀的來源卻成了一個大問題,這可怎麼辦呢?於是,劉備想了個絕妙的法子。

這個辦法通俗點來講就是敲詐和強搶。他先是打著討伐叛賊的名號,來搶奪周圍的地方上的糧食錢財,他甚至還准許部下一旦搶到喜歡的,可以佔為己有。如此一來,不僅能減輕軍隊的負擔,而且還能加大士兵們強搶的積極性。這一做法最典型的例子便是攻打益州時,他以城中所有的金銀財寶為誘餌,號召將士們掠奪此地,最終僅用了3天的時間,劉備率軍隊便將這座昔日繁榮的城市搶得乾乾淨淨。

這還不是最狠毒的,更令人詬病的是,他竟然為了一己之私不顧百姓,甚至還造成了通貨膨脹。當時他下達了命令,發行直白錢。那麼何為直白錢呢?其實就是一種貨幣的名稱,這種貨幣的價值與金屬本身的重量可以劃等號。劉備所發行的直白錢,本身僅有8g重,然而他卻下令非要用其來換百姓100枚五銖錢,這還不夠,為了賺取更多的錢,他還將直白錢僅有的8g重降到了6g,然而所兌換的五銖錢數量卻依舊不變,百姓別無他法,敢怒不敢言。儘管這種方法為其籌得了軍糧,然而卻給百姓們的生活造成了極大的影響。

這樣一番比較下來,曹操反而顯得實在多了,畢竟他並沒有干擾和影響人們的生活,反倒是一直以仁厚忠義示人的劉備,籌軍糧一事上顯得格外冷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曉雨歷史觀 的精彩文章:

中國這對夫妻都是皇帝,陵墓至今未被盜挖,每次一挖總有異象出現
馬皇后壽辰,朱元璋宴請群臣,看到侄子送的禮物後,下令:抓起來

TAG:曉雨歷史觀 |